水稻保護價出來了,農民該怎麼選擇水稻品種種植?

糾纏入骨的愛

根據2018年2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通知,

2018年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相比2017年,南方秈稻、中晚秈稻價格每斤下調0.1元,北方粳稻每斤下調0.2元。該通知同時明確指出,對於有關稻穀主產省份給予適當補貼支持(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到有關省份,由所在省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政策,有消息稱每畝的補貼價格在100-150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該怎麼選擇水稻(品種)種植?

這種情況下,農民面臨的問題應該是,是否繼續種植水稻,而不是,怎麼選擇水稻(品種)種植。因為從大的品種分類來看,粳稻在北方,秈稻在南方,當地農民沒得選擇。

水稻生產成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的投入:育秧、整地、種植、植保、化肥、收割、農業保險。

(1)育秧期投入:289元

(2)整地投入: 126元

(3)種植投入:300元

(4)植保投入:135元。

(5)化肥投入:200元。

(6)收割投入:120元。

(7)農業保險投入:10元。

以上各項費用不含灌溉、排水以及農機折舊費。

累計總共支出:

289+126+300+135+200+120+10=1180元。

水稻生產成本為每畝1180元。該項成本中人力成本合計為800-900元,佔到了生產成本的75%。

以上成本計算,是針對自有土地農民,不包括土地流轉成本。

2017年水稻平均畝產540公斤,按150元/50公斤計算,就是1620元。

一畝粳稻的淨收入:1620-1180=440元。

2018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已經公佈,如果按此價格,則:

水稻平均畝產540公斤,按130元/50公斤計算(粳稻),就是1404元。

一畝粳稻的淨收入:1404-1180=224元。對於在家務農的農民,人力成本這塊全部由自己承擔,那樣一季水稻收入還能相應增加一些。

在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農民自己種植,多少能掙點,如果全部租地、僱人,則風險較大。

所以,2018年水稻種植個體農民積極性較高,種地大戶種植積極性降低。


童桐

水稻種植意向

今年種植意向與去年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是品種間的調整,比如早稻傾向於種植常規稻,中晚稻種植優質稻。下面分享一份2018年水稻種植意向表:

普通稻產量高

今年最低收購價下調,雖然不少農戶選擇種植優質稻,但優質稻整體仍存在產量低、抗倒伏性差等缺點,從種植習慣來講,種植普通稻的農友比重仍會很大。

優質稻與普通稻價差有多大?

今年是最低收購價下調接近市場定價的第一年,農友們大多對優質稻與普通稻的價差仍存在觀望心態。當然在一些主推優質稻區,當地企業會加大優質稻收購,種植面積也會提升。



糯稻市場如何變化?

至3月份,糯稻市場的表現仍不如意。據對這幾年市場的觀察,一般行情好的時候大家大量種植,價格低迷時減少種植,但隨著最低收購價下調,有不少農戶仍會選擇種植糯稻。

農民該怎麼選擇水稻品種種植?

應對最低收購價下調,建議在合理安排茬口的前提下,早稻應選擇生育期適中、穩產、多抗品種為主;中晚稻應選擇綠色、優質、多抗、抗倒伏品種。

選擇品種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栽培習慣(直播或移栽)等,選擇當地農業部門主推的品種種植。

特別提醒:優質米品種的栽培技術有特殊要求,為確保優質米品種種出優質稻米和不倒伏,可向當地農業部門和供種的公司諮詢施肥種植技術。切不可按經驗種植。



種植水稻補貼變化

2018年沒有直接的補助,不像原來有糧食補貼補貼給農民,現在補貼都轉向保護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給耕地擁有者和承包戶(適度規模經營補貼),補貼標準大概在30-230元/畝之間,一般在6月30日前發放稻卡里。

總之,新的一年是有諸多變化的一年,但不要過於擔憂,只要2018年選擇好的水稻品種,靜心的經營種植,相信水稻還是很有前景的。

雲眾地服務宗旨:一個有態度、專注農業種植技術的農業自媒體,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若有不足之處,望朋友們發表評論。


雲眾地

國家公佈的2018年水稻最低收購價,價格最低的是早稻120元/百斤,最高的是粳稻130元/百斤,與2017年相比早稻、中晚稻下調了10元,粳稻下調了20元。消息一出,網友們議論紛紛,有的調侃說一斤水稻的價格都比不上一斤水的價格,一瓶礦泉水還賣2元,一斤水稻離2元的價格還有較大的距離。個人認為國家公佈的水稻最低收購價格,對大部分農民來說影響不大,有的甚至說沒有影響。



大部分農民自給自足

現在農民一方面生活條件好了,另一方面留守農村的老人和兒童居多,大部分農民種水稻不敢多種,只要自家夠吃的就可以。種太多了累人,還不一定能忙的過來,只有自家實在吃不完了才考慮賣點,基本上也是賣給城裡的親戚。所以種來自家吃的,最低收購價的高與低都沒什麼影響。

種中晚稻較多

我們那可以種早、晚稻和中稻,前些年還有人種早、晚兩季稻,現在看不到有種兩季的,基本上都是種中稻一季。早稻的米口感差,雖然價格便宜些,但買的人很少,都不喜歡吃早稻的大米,如果種有早稻和晚稻的,基本上晚稻留給自己吃,早稻拿來賣。



農民種糧積極性在減弱

原來農民種田地要交糧食,所以每年都會把田地的耕作安排的滿滿的,因為不多種點,交了糧食弄不好還不夠吃的,現在不僅不用交糧食,而且種糧還有補貼,種糧積極性遠不如以前。

種植大戶在崛起

小家庭靠種糧食致富基本上是沒希望,農村大部分人選擇外出打工掙錢,原來的田地閒置不少,這給一些種糧大戶看到了商機,流轉村民的田地。通過規模化種植水稻,可以增加機械化程度,降低種植成本,提高議價能力,同時又可得到政策補貼扶持。種植大戶經營的好是比較賺錢的,他們對國家公佈的最低收購價比較在乎,因為那是他們賣糧食的參考線。



無論水稻最低收購價漲與跌,個人認為大部分農民依舊是該怎麼種就怎麼種,不會因為這10元、20元而改變種植習慣。種子、農藥、化肥、人工等費用都在上漲,而糧價卻止漲反跌,有些農民考慮的不是水稻品種選擇,而是種水稻還是改種其他的,還是閒置再看情況。


微塵微視界

2018年國家繼續在稻穀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因素,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130元,比2017年分別下調10元,10元,20元。

那麼水稻保護價出來了,當前正是春耕備耕期。農民該該怎麼選擇水稻品種種植呢?

是要優質,還是要產量,總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如何選水稻品種方面,確實是值得稻農們深思的一件事情。



在這裡神農給您幾點建議

一,任何時候選擇稻種都不要只關心品種的產量,優質更重要,質量好才會有有市場,

二,檢驗水稻品種:磨米後的米中的堊白率的比例,如堊白率較高,將直接影響稻米的品質。如果選擇購買這樣的水稻品種,恐怕出售水稻時我們很難賣上好價。

三,不要選擇成熟期過早品種,或者是成熟期過晚品種。

熟期過早的品種:1,是其產量低,浪費有效積溫,2.由於品種生理特性,苗期在棚內遇高溫,通風不暢,或時間過長,移栽本田後易發生早穗現象。

熟期過晚的品種:由於積溫的原因,溫度不夠,在加之施肥不科學,單方面追求產量。非常容易造成貪青晚熟,或結實率低,米質不好,出米率低。最後還會導致沒品相,沒產量。所以農民兄弟在選擇稻種時,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有效積溫,留餘100°的有效積溫(5天左右)。

四,綜合抗性強的品種:選擇一個優質而綜合抗性強的(抗病,抗倒伏,抗寒,)水稻品種,也是能夠給我豐收帶來保障。



以上僅個人觀點,希望能夠幫到正在備春耕,選擇稻種的農民兄弟姐妹們。願你們都能夠選到優質的好品種。2018年去得大豐收。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關注謝謝。


神農35

2018年水稻保護價是1.3元,下降0.2元,較2017年度,受同時期玉米價格的影響,2017年水稻價格收益還是比較好的,較2016年,玉米價格大幅下調,水稻優勢凸顯,導致2017年水稻種植面積大幅度增長,國家收購儲備水稻受倉庫倉容影響,收購量有限,水稻貿易侷限性大!

當務之急,是選擇優質高產品種,雜交水稻,或者精品水稻,豐良優品種,根據市場種植,不選擇一窩蜂,水稻首先是糧食作物,其次又是經濟作物,水稻的流通貿易是關鍵,優良品種走向市場,才能獲得更大的效益!


金麥人

就在這個分田單幹制度下,我連土地都送人種了,還會重視啥品種不品種!而我家的土地還是送人種起的,因為我家的土地是最好的土地,我們整個社的土地是全鄉最好的土地,然而這最好的土地因分田單幹確被人種得最不好,當初我當隊長村長時計劃要把它種得好上加好的我,就因分田單幹乾脆種都不種了,並且就這樣繼續單幹下去,不僅我這輩不種了,兒子兒孫都不種了!我家的還是送人種起的,更多人的是丟荒不種的或是亂種的。這樣的農民農業還看重你什麼品種不品種呢?如果中國農民農業學小崗分田單幹幹到這種現實,中國農業的惡果還在後頭:農民後繼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