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真的要来了吗?

经济周期就是经济增长的周期,准确的讲是实体经济领域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末端就是经济下滑。

经济危机是极其严重的经济下滑是实体经济运转出现的严重的供求失衡。经济危机时往往伴随着大面积企业和居民破产,信贷急速萎缩。经济严重下滑是经济危机最主要的特征。

经济危机真的要来了吗?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系统出现的严重失衡。银行业是金融业的核心,所以银行业出现严重风险必然引发金融危机。而其他市场价格的暴跌并不会一定引发金融危机,因为资产价格的暴跌并不一定会引起金融系统的失衡。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金融危机,而互联网泡沫崩盘、07年A股崩盘却没有引发金融风险。这点非常重要。

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泡沫破裂。这个道理很简单,央行和各种机构的存在导致金融系统非常稳定,而能导致金融系统出现严重失衡的,往往是主要市场(股房汇等)出现巨大危机。巨大泡沫的破裂产生的恐慌很容易波及到其他市场,进而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所以才会引发金融危机。但是这个事情并不绝对。系统的运行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很难严格定义什么样的泡沫破裂会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很明显不是一回事。经济危机主要指实体经济的运行失衡和增长严重下滑,金融危机主要指虚拟经济领域的系统失衡。

经济周期来到后,经济开始下滑,但是多数人是感觉不到的。当经济周期来临以后,宏观决策者会想尽办法阻止经济下滑,然后会刺激经济以使经济重新增长,最终经济进入下一个周期。这是历史上大部分经济周期的特点。

如果决策者没有调剂好经济或者经济运行出现了特别大的问题导致失衡,才会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时,经济会急速下滑甚至衰退,这时候大部分人是能明显感受到的。

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经济周期来临以后的极端情况才会引发经济危机。以中国为例,经济周期早就来了,只是政府运用种种手段撑住了经济。如果政府没调控好,让经济失衡,这就是爆发经济危机了。普通人说中国的经济周期要来了,其实就是认为中国会爆发经济危机。

去产能、去库存从本质上看就是经济周期到来的体现。主动去产能和大面积企业破产从结果上看没区别。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不同。但是经济危机可能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也可能引起经济危机。因为经济运行是一个整体,其中一环出问题,很容易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

中国决策层反复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其实就是指防范中国爆发金融危机。决策层防范金融危机可以追溯到2013年后摸查地方债和控制流动性的时候。央行本以为可以通过控制流动性来调控利率来控制金融领域的高杠杆,结果立刻引爆了流动性危机,市场出现巨大恐慌,这就是13年钱荒。其实很多问题不是政府不想解决,而是问题太大,倒逼政府的政策选择。

对中国而言,最大的金融危机并不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而是银行业的稳定性问题。

房地产泡沫通过债务和银行业的稳定捆绑在一起。但是这个捆绑的问题,很可能未来或者正在被解决(也可能已经被解决掉了)。

银行业是现代金融的核心,银行业爆发风险必然引爆金融危机并且极迅速波及实体经济。

关于银行业的潜在的不良问题(真实负债表),这个事情可以追溯到世纪交际时,为了“放下历史包袱”,进行的四大行不良资产置换。我们知道如果根本的没有改变,事物还会按照它的规律进行增殖,和历史的一样,因为地方政府、国企、和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借着四万亿的东风,仅仅过了十几年,中国银行业又面临和当年类似的问题。那就是银行业潜在的不良资产负债率的问题(尤其是表外部分)。当年置换的时候,四大行可是15-25%的不良资产率(这个具体数据没找到,我印象中是这么个数值)

在解决金融业的问题和提高金融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之前,房地产泡沫是绝对不可能被政府刺破的,政府会想尽一切办法撑住市场。不然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极大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就和当年日本一样。

防范爆发金融危机,这就是去杠杆的根本原因。此外利用本次去杠杆解决一部分债务,未来也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加杠杆。

目前的困境就在于,虽然解决掉了部分实体经济领域的问题,但是不敢像过去一样利用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手段刺激经济,不然超发的货币最终都会流入房地产、股市和大宗商品等市场中,进一步吹大泡沫,加大债务总量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最终反过来影响实体经济(因为我们没有像美国一样成熟的资本市场),此外全球环境也限制了我们的货币政策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