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中国这次不一样!

有人调侃,股神巴菲特最近几天“年轻”了不少!在过去的十个交易日,美股经历了4次熔断,这比“股神”巴菲特过去88年遭遇的所有“史诗级”股灾总数都要多。

经济危机?中国这次不一样!

因此,很多市场人士又喊出了“这次金融危机堪比1929年大崩溃”。说来也凑巧,笔者是2008年大学毕业后参加的工作,正好赶上美国“次贷危机”,那时还和朋友打趣,怎么刚进入社会,“世界经济就要崩溃了?”因此,我们不妨简单总结一下,和2008年相比,中国和原来有哪些不一样?

1、人口结构不同

近些年,人们普遍接受了“人口结构是经济社会重要的一个发展指标。”最直接的一点,人口结构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根据经济学家蔡昉的观点,中国“人口红利”在2010年的时候就消失了。其结果是:人口红利消失,投资回报率就下降,自然潜在增长就会下降。近两年,中国经济出现的减速,人口结构也是一项重要原因。

2、技术条件不同

2008年,我们大家还在使用诺基亚手机,也就是所谓的2G水平。从新闻采访来说,当时电话、邮件是重要的沟通方式,而且那时候社交媒体更多的还是一种概念,更谈不上什么“万物互联”。但今天,我们的技术条件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一方面、5G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另一方面:各种新能源、新技术层出不穷。

当然,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也带了一些副作用,比如加重了风险的扩散。比如,昨天国内资本市场都在转发“桥水基金‘爆仓’”的消息,并引发了市场的震动。但今天,桥水基金回复称,虽然遭遇了大规模回撤,但产品依旧安全。

3、各国政府调节经济的能力出现了差异

基于对1929年“大萧条”的研究,各国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对强调对经济进行了快速的直接干预,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经济自由落体的状态。比如美国就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推出了“QE”,中国政府也推出了“四万亿”。

但本次美国股市的多次熔断,恰恰发生在美联储紧急宣布“零利率”之后。有人说,这是因为美联储降息用力过猛,导致市场情绪崩溃;有人说,这是美国在为多年来的货币政策(QE政策)买单,即市场对单纯的货币刺激政策“免疫”了。

但对中国来说,我们的各项政策仍有空间。2019年底,央行行长易纲就表示,“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应当是一个适度的利率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也为今后的宏观政策调整留有充足的空间。”易纲表示,我国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

4、全球化面临挑战

过去10年,是全球化发展遭遇“挫折”的十年。有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企业的新海外投资连续第四年下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随着全球经济降温,全球化进程将放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在2019年,外国直接投资(FDI)从前一年的1.41万亿美元降至1.39万亿美元。1%的下降使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处于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理论和实践早就得出了结论,在经济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行为,最终将损害本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利益。比如,美国前不久将中国口罩等从关税清单中去除,为美国进口中国这些产品降低门槛。对此,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表示,“那些关税,本来就不应该存在,取消是理所当然的,再说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难道还要打关税战吗?”

可见,面对可能因疫情产生的经济危机,中国已不是2008年的样子,有机遇也有挑战。

那么,中国应该怎么做?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会议指出,“

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以省域为单元推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而从长期看,在此次疫情过去之后,中国经济未来发力的方向也是清晰的,下属几个方向是市场比较关注和认可的:

第一、补上科技的短板,补上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投入不足的短板;

第二、进一步加强中国战略新兴制造业工业制造中产业链集群的发展;

第三、是要下决心降低中国的物流成本;

第四、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

第五、补足公共服务,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的短板。

最后,我们用“权威人士”曾经的一项研究结论作为结束:“比较研究的结论还告诉我们,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

新金融记者 张兆瑞

关注新金融传媒微信公众号(xjrcm1),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