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晒”字,成就了普洱的一生

雲南人做普洱茶有個很奇怪的點:原料首選苦澀的,清爽的反倒不要。茶的原料好了,越存越醇,原料不好,越久越苦。

一個“曬”字,成就了普洱的一生

好的原料是普洱茶能在時間的見證下蛻變的原因之一,其中還有一點就是他的工藝。而傳統普洱茶使用的就是曬青工藝。

曬青,指茶葉在殺青完成之後,攤放到太陽下面,進行曬乾處理,這種方式是最古老,最自然的乾燥方式。

普洱茶、古樹茶要越陳越香,必須採用曬青毛茶為原料。

因為,首先普洱茶有一種內質真菌的孢子,曬青能夠使得孢子存活,曬青毛茶上的孢子存活,曬青毛茶才會有更大的後發酵空間,其後製成的普洱茶的後發酵空間也會更大。

當然曬青茶上不僅僅有孢子一種真菌,還有一種黑麴黴菌。黑茶的金花是在後發酵過程中形成的對人體有益的真菌,而黑麴黴菌作為參與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重要菌種,則有強大的殺菌和抑菌作用,可以說對人體是一種十分有益的存在了,並且黑麴黴菌在普洱的製作過程中始終以優勢菌作用於普洱茶。

曬青乾燥的過程長,溫度溼度適合,既有漫長的自動氧化,又有光催化反應,能夠促進茶葉內含物質氧化,進而影響茶的品質。這也是為什麼普洱茶曬青的重要原因。

採用曬青方式乾燥的茶葉茶體形松,幹茶有明顯的曬味,沖泡後香氣持久,滋味甘爽,湯色黃綠明亮。

一個“曬”字,成就了普洱的一生

當然,現在的普洱茶多采用烘青的工藝製作,也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和市場的需求,畢竟現在很多人對於曬青普洱新茶苦澀的滋味表示難以接受(不過存儲時間越長湯色會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後期的滋味和價值空間更大),而烘青製作出來的口感相對而言入口會更加甘甜,而且清香味也足,更符合當下大眾的口味。

那麼這兩種製作工藝製作茶來的普洱茶,除了味道上,其他區別在哪?

一個“曬”字,成就了普洱的一生

其實在曬青茶和烘青茶之間還有一種半烘半曬的普洱茶。

一個“曬”字,成就了普洱的一生

半烘半曬外表呈青綠偏灰,湯色是金黃色帶青,與前兩者不同的是,它的香味類似豆香,這種香氣介於兩者之間,沒有烘青茶來的明顯,也不似曬青茶有青氣。

今日話題

為什麼說,“普洱茶原料首選苦澀,清爽的反倒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