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是鮑師傅請來的“托兒”嗎?

Hi,你是鮑師傅請來的“托兒”嗎?

Hi,你是鮑師傅請來的“托兒”嗎?

Hi,你是鮑師傅請來的“托兒”嗎?

一篇報道,不僅曝光了“網紅”鮑師傅的假排隊問題,也再次引發了“真假鮑師傅”之爭。而不管這家糕點店是否是正宗的鮑師傅,僱人排隊營造熱賣假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假排隊”成網紅店潛規則

事實上,類似鮑師傅這類的網紅店早就遭受到“假排隊”的質疑。近兩年來,關於網紅奶茶、糕點品牌花錢僱人排隊聚攏人氣,製造生意火爆虛假景象的報道頻見報端。

去年6月,一家開在上海的網紅奶茶店喜茶同樣被媒體曝出開業第一天聘請300多人“假排隊”;7月,成都春熙商圈的大科甲巷一家名叫“牛肉油匴”僱託排隊,在20人的隊伍裡有7人是託;廣州的網紅奶茶店MOLE CHHA,每天花費上萬元僱託假裝顧客排隊,以製造虛假人氣,吸引真實顧客;此外,上海的一家糕點店鮑師傅同樣被黃牛指出,曾請不同團隊的充場人員假排隊至少一個月,還有“牛頭”一天至少為鮑師傅提供了200人次。針對這些爆料,上述網紅店均矢口否認,表示未僱託排隊,但質疑之聲仍未消除。

Hi,你是鮑師傅請來的“托兒”嗎?

網紅店鋪為何要使用排隊營銷的套路甚至不惜花重金來僱託排隊?有關人士稱,網紅店僱人排隊與網店刷單是一個套路,只是從線上發展到線下。用互聯網的話來說,這是一門流量生意。

對於一些新開的網紅店而言,品類及品牌都較新,缺乏品牌積累,通過僱託排隊的方式,可以製造一種供不應求的的“假象”,並在短時間幫助店家快速積累人氣。而從心理學角度看,則是利用了人們喜歡跟風從眾的心理。在消費者的眼中,排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人多,產品好,令消費者對產品產生較大的預期。另外相比於投放廣告,排隊營銷可以直達受眾,與媒體廣告投放相比價格也較低。

在網絡輿論的助勢,找託排隊的營銷效果更加驚人。消費者花了時間排隊最終買到了產品會曬在社交媒體上,又無意間為商家做了免費的廣告。

此外,“排隊託”並不僅僅出現在餐飲業,除了餐飲“網紅店”充場,還有手機卡、信用卡辦理充場;大型公司、商場活動現場充場,以及綜藝節目、演講觀眾充場等。據媒體報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興起旅遊熱開始到現在,“排隊託”已然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各個景點都能看到“排隊託”的身影。在很多旅遊區的特產店,“排隊託”因為身兼數職,工資甚至比店內銷售人員的工資還要高。

早在2014年,某地方衛視就播報了一則“新店開張人氣旺,充場排隊可掙錢”的新聞。其中提到,一家蘋果店開業前,店主在QQ群裡召集了一些兼職人員到蘋果店當“托兒”充場子,提前約定了時間、地點、酬勞,還囑咐充場人員帶上身份證、學生證。然而,兼職者頂著烈日排隊幾個小時後,並沒有拿到說好的報酬。

有法律人士指出,商家出於營銷考慮,希望造出人氣高的場面,本意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僱人排隊,就是虛構事實,給消費者傳達一種假象,進而誤導消費,這種行為涉嫌違法,屬於商業欺詐行為。

對於處置僱人排隊這一商業欺詐行為,我國已有法可依。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中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虛構交易、虛標成交量、虛假評論或者僱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否則屬於欺詐行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應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對於這種僱人排隊的營銷手段,管理部門應當加大有關法律宣傳力度,進一步強化監督,以約束商家行為。

此外,從商家經營的角度來講,不先把產品的品質和服務做好,反而寄希望於“排假隊”和誇張的虛假宣傳,這實在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行為。即使短時期的流量做上去了,但卻因此丟了誠信,失去了顧客的信任,最終會得不償失。(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