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为什么对隆美尔的评价如此之高?

淼拍

撇开意识形态不论,单就军事能力而言,在二战时期,隆美尔元帅,绝对是德国防军的骄傲,甚至赢得了对手的尊敬,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对其赞誉有加。

因在北非出色的军事筹划和指挥能力,被英军称为“沙漠飞狐”,这是对其军事能力的褒奖,被自己的对手赞誉,这在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应该说是隆美尔作为军人的荣誉。

隆美尔,天生就是个军人,意志坚强、勇猛过人,用脑在打仗,一战时期,曾仅率领3名士兵,打败了20余名法军的进攻,显示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

战后,隆美尔在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担任战术教官时,撰写的《步兵攻击》被希特勒看中,不久晋升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开始了飞黄腾达之旅。

1941年2月16日,隆美尔接任北非前线军事指挥权,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把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一举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

隆美尔仅以3个德军师、2个意大利军的兵力,对阵强大的英军非洲军团,打败意大利军队的奥康诺将军也成了德军的战俘,隆美尔获栎树叶双剑勋章,升任非洲军团司令官;不久,又夺回了昔兰尼加,由此被授予上将军衔。1942年5月,隆美尔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军衔。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被卷入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逼迫下,遂服毒自尽,时年53岁,希特勒为其送葬,还在利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其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效劳。

隆美尔能认清沙漠战争的特殊性质,北非是装甲兵的理想战场,本人也因为指挥北非战役而名声鹊起,由一名步兵战术专家,一跃而成为装甲名将,不仅善于运用装甲兵,而且更善于运用步兵来配合装甲兵,其麾下的摩托化部队发挥了最大威力。

二战期间,隆美尔晋升速度极快,打法国时,指挥一个装甲师,军衔为少将;法国战役后,就转战非洲,指挥3个德国师,为中将军长,马上被授予上将军衔,次年,又晋级为陆军元帅,后又调至意大利,成了指挥百万大军的B集团军群司令。

总之,隆美尔确实富于军事才华,但其知名度也有宣传拔高的成分在里面,德军宣传他需要一个英雄来鼓励士气,以掩饰德军在东线的失败;英军宣传他,是要通过他来抬高英军的身价,以及英军在二战中的地位;美军也宣传他,要利用用隆美尔的光环来掩盖苏军的战绩;尽管没有什么直接证据,能证明隆美尔真的参与了谋杀希特勒的行动,但这件事情本身却为隆美尔罩上了巨大的政治光环,使得隆美尔和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一起成了二战德军著名的三大将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21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二战中对隆美尔的高评价,主要是英国人、希特勒极其纳粹党,而德军的高级将领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保留的。

二战的时候,盟军开辟北非战场,打击轴心国想控制苏伊士运河的企图。

1942年阿拉曼战役的胜利,盟军彻底扭转北非局势,结束轴心国非洲装甲军团的进攻态势,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瓜岛战役一起成为战略反攻的开始。

虽然德国人在北非吃了败仗,但是英国人却对德军统帅隆美尔赞誉有加,丘吉尔更是送上“沙漠之狐”的称号。

更奇怪的是,隆美尔吃了败仗,在希特勒和纳粹党眼里还是红人。

然而,德军的内部,诸多的将领却不怎么看好隆美尔,对他的评价多有保留。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为什么……

丘吉尔极力抬高隆美尔,那是有他的小九九的:隆美尔厉害,这就说明英国人在非洲的仗不好打。而事实上,北非战场真没英国人宣传的这么重要。

它无法同德苏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百万级人员伤亡的血肉磨场;也无法同美日的中途岛战役相比,后者直接导致日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4艘航母沉没,日本在太平洋挂了。

在丘吉尔眼里,北非战场太重要了,因为他要面对国内外各种责问,责问他为什么不实现对斯大林的承诺:苏军在东线拖住德军,英国设法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重要,还是北非重要?这谁都清楚。德军战胜苏军后,回军西线就会让英国有亡国之危。而丘吉尔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就是很清楚德军已经深深陷入苏联的战场。

丘吉尔要用北非战场的重要性,来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时间,让德国人、苏联人互相残杀。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打败德军后,看出战争转折点的盟军,就赶紧开辟第二战场,因为他们怕苏联解放整个欧洲。

希特勒看好隆美尔,原因很简单,因为隆美尔是他的“近侍”。二战之前,他负责希特勒的警卫工作,与希特勒形影不离。

隆美尔对纳粹很亲近,他一开始就非常推崇希特勒,把希特勒看成是天上的“太阳”,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德国人民受到太阳的指引与领导,这一切或许是上天注定”。

1936年,纳粹党的纽伦堡大会召开,隆美尔担任“元首卫队”的指挥官,表现抢眼的他,第二年就由中校晋升上校。

1940年法国战役前夕,步兵出身的隆美尔要求上前线,希特勒压制陆军反对意见,单独为隆美尔组建第7坦克师,隆美尔任师长。

随后,希特勒和纳粹党高官对隆美尔的翻过战场表现评价甚高,他成为第一个获授骑士铁十字勋章的师长、参演纳粹电影《西线的胜利》等等,此外他的军职晋升特别快。

而在德军内部,隆美尔的评价一直不高,甚至有些高级将领还看不起他。

一直到二战结束,德军里的不少高级将领服从军令、为纳粹打仗,但是他们没有加入纳粹党,对纳粹的价值观持有保留的看法。他们觉得跟隆美尔不是同一路人,因此对隆美尔的评价谨慎。

另外,隆美尔的战法让很多德国将领看不下去。源自普鲁士的德军,依然保留普鲁士军队爱护士兵的传统,而隆美尔往往为了胜利,不顾部下的伤亡。

比如法国战役中,德军共投入135个师,平均每个师伤亡、失踪为365人,德军1个步兵师1.8万人,装甲师人数少一点。一般情况下,装甲师的伤亡人数要轻于步兵师,而隆美尔的装甲师伤亡高达924人。

隆美尔仗着与希特勒私交好,还经常干出格的事情。如曾经渡河抢夺友军第5坦克师的架桥器材,拿走之后还不归还;常为追求军功,而不服从上级的命令;经常夸耀自己的军功,而对打配合的友邻部队,尤其是空军的支持不大提及。

这些事情,都让那些出生在普鲁士军人世家、重视军事专业训练的高级将领颇有微词,他们对出身市民家庭、没上过参谋学校、元首近侍“外放”的隆美尔有着不一样的眼光。

隆美尔最后的下场,让人有些可惜,作为一名有军事才华的将领,既不是自然死亡,也不是战死疆场,而是服下氰化物胶囊自杀。

中国有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隆美尔因为攀附纳粹党而大红大紫,也因为涉嫌卷入“刺杀希特勒未遂”事件,而不得不去死。

希特勒的官方宣称他死于心脏病或伤情恶化,1944年10月18日还给他举行盛大的国葬,伦德施泰特元帅的悼词里着重指出:他的心属于元首!


子屠龙

隆美尔是二战德国著名的将领之一,单就军事而言他可谓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隆美尔真正名声大噪是在北非战场,沙漠之狐的称号也是由此而来。1941年初,在北非战场的意大利军队被英军打的溃不成军,希特勒对于这个猪一样的队友也是很无奈,不得不派遣一个轻快师和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便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由于希特勒给了隆美尔充分的自主权,到了北非战场的隆美尔可谓如鱼得水,凭借劣势兵力与盟军周旋,多次以少胜多。在战争初期,隆美尔以少数的德国师与意大利军队向英军发动攻击,不仅收回意大利在先前失去的殖民地,之后又击退了持有装备、人员和制空权优势的英军反攻。在加查拉战役中,隆美尔以8万人和560辆坦克的兵力将11万人与840辆坦克的英国第8集团军击溃、后者物资与人员损失过半。由于隆美尔用兵狡诈、机敏,犹如狐狸一般,所以沙漠之狐的绰号也就由此而来。隆美尔因为北非战场的表现而被晋升为元帅,也因为其多次以少胜多的战绩而产生了“隆美尔神话”。

到了战争后期,隆美尔部队的补给状况每况愈下,已经很难战胜拥有物资增援的英美两军,隆美尔不得已离开了北非战场,随后不久德国北非军团便被蒙哥马利所击溃。后世认为,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失败是败给了后勤补给,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1944年,隆美尔因为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而被逮捕,并于当年以服毒自杀的方式走完了他的一生。也正是由于隆美尔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政变行动,这使得他的道德价值名誉在盟国间大幅提高,被西方盟国称为一位勇于对抗希特勒的忠诚德国人。再加上1951年美国所拍摄的《沙漠之狐》电影更是助长了他的知名度与声誉,最终令其成为备受瞩目的德军将领。



历史学斋

可以说隆美尔是典型的普鲁士军人,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就是一员骁将,在二战将星如云的德国,由于敌对双方的共谋,成就了隆美尔一代名将的军事传奇。

打个不专业的比喻,隆美尔就是《水浒传》里面的急先锋或拼命三郞之类的角色,他的军事思想就是不顾一切地进攻,这也和德国的战略和战术思想相吻合的,他的军事生涯就是“闪电战术”的生动体现。在战斗中,隆美尔总是出乎预料的勇敢,这一特点可以说终身未变,在纳粹统治的时代,是很讲究人的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这一点和我们熟悉的价值观好像并没有什么差别,就像那个做了无数好事的兵一样,隆美尔幸或不幸地成为了宣传品。

先不说他后期被赐死,其实我觉得德军统帅部派他去北非就是去出演一个悲情的角色,随便看一下地图就知道,这个地方远离苏德战场,胜负对德国来说并不重要,更要命的是德国和北非之间隔着地中海,而纳粹德国却没有制海权,并且塔兰托之战之后,意大利的海军也是名存实亡,这就意味着他去的地方是死地,后期给养断绝却要面对实力远强于自己的对手,失败几乎是注定的。但是德国不愿让自己的这样一个具有如此宣传价值的将军失败后被关进战俘营,所以当败局已定时就急忙把他调回国内,接替他指挥的阿姆尼上将就不幸成为了替罪羊。同样后期据说隆美尔本人参与了行刺希特勒的计划,但希特勒仍然只是让他被自杀,也是为了保全他的名誉,也许在希特勒看来这样一个声名赫赫的将军参与了对自己的行刺,传出去是非小宝贝丢脸的,所以隆美尔的战神之名一直得到了保持。

而在盟军这面,胜利后,必须对惩处战犯,为了表明公正,就要对纳粹高层进行鉴别,如果隆美尔没有死,他的罪行仍然可能要被追究,而之后,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赞扬隆美尔,能表自己是公正的,不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报复,所以在盟军方面,也让隆美尔的军事传奇继续传承也下去。


皓月千山

因为隆美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啊!别笑,这可不是说笑话。

隆美尔元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盟军尤其是苏联应该给他发一枚大勋章

隆美尔是以希特勒的元首卫队司令官起家,法国战役前出任刚由第2轻型师改编的第7装甲师师长,这也是他在二战中出任的第一个作战指挥职务,他指挥这个所谓"魔鬼师"对逃亡的法军追亡逐北倒是异常给力,只不过一个不小心轻敌冒进在阿拉斯挨了英国人当头一棒,虽然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退了英国人,但是第7师成了法国战役损失最大的装甲师不说,阿拉斯这一棒子还引发了一战老将们的马恩河恐惧,成了希特勒下令暂停装甲部队强攻敦刻尔克48小时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装甲部队自阿登突破之后坦克的摩托小时消耗已经很大了,装备损耗不小,希特勒和OKW希望能够保存实力用于下一阶段向巴黎进军的作战,所以下令装甲部队休整维护),这段时间给了英法联军重组敦刻尔克防御的时间,为敦刻尔克撤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敦刻尔克撤退成功的功劳,是有隆美尔一份的。

隆美尔在法国直接引发了敦刻尔克暂停,还和上司同僚撕破脸,堪称团队毒药

法国战役隆美尔因为抢功冒进,跟友邻同僚和上司闹得都很不愉快,堪称团队毒药,恰好元首的好基友墨索里尼老文青在北非被不愿和英军作战的意大利军队折腾的不轻,希望德国能派些督战队,啊不,叫增援部队来,希特勒一看,反正你也跟同僚处不来,那就去北非好了。最初德军在北非最初的打算只使用1个轻型师(第5非洲轻型师),把战线维持在距离的黎波里不到500公里外的苏尔特,即使如此,由于北非作战只能依赖一条路况极差的海岸公路或者一些更糟糕的沙漠小路运补,要维持一个轻型师(每天需要350吨补给)在苏尔特外作战,在建制车辆之外,还需要将近1200辆2吨级卡车从后方运补,也就是大约2400吨运力,而隆美尔一到北非就开始一哭二闹三上吊跟元首要增援,要来了第15装甲师,这一下补给压力增加了150%,而且隆美尔还违令发动进攻,一路冲进了埃及!结果把原本不到500公里汽运补给线(已经很吃力了)一举拉长到1700公里!这一下不论是卡车的需求数量还是消耗数量都直线上升,即使开放距离前线500公里的班加西港以后,因为班加西港吞吐能力有限,而且运输护航距离比的黎波里翻倍,危险性成几何级数增加的原因,班加西港卸载的补给数量非常有限,到了1942年阿拉曼战役,前线距离的黎波里超过2000公里,距离班加西超过1200公里,即使到托布鲁克也有600公里以上,隆美尔在利比亚埃及作战两年,隆美尔两三个装甲师占用和消耗的卡车比东线同期四个装甲集群还要多,如果这些卡车哪怕2/3投入东线,东线德军的补给和摩托化水平都要上一个台阶(东线汽运距离是从铁路终点到前线,北非要从港口到前线,班加西和托布鲁克不但港容太小,而且损失率直线上升,需要更多的船舶和护航——别忘了意大利海军自己就在闹油荒)。隆美尔以一己之力拖住了意大利大部分和德国相当一部分卡车汽运能力,迅速消耗掉了意大利海军的存油,对盟国尤其是对东线苏军贡献不可谓不大。

看看从那不勒斯到的黎波里到班加西到托布鲁克再到阿拉曼的地图,就知道希特勒和意大利海军为了给隆美尔送补给消耗了多少资源

把北非丢给阿尔尼姆那个背锅侠之后,隆美尔拍拍屁股回到了欧洲,随后又把北意治安战的锅甩给凯塞林以后到法国当B集团军群司令,诺曼底一线就是他的防区,结果诺曼底登陆当天,他跑回德国去给老婆过生日(真.好男人),于是D日诺曼底德军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当然,7月17日他又及时受伤,甩掉了法莱斯口袋的大锅,不过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幸运逃脱了……

隆美尔最终没有逃脱720这口大锅,虽然他其实是无辜的,不过就他对盟国的贡献来说,也当得起那瓶毒药


DDG的老船坞

因为对隆美尔,有三吹,也就是德国反战派,英国,德国主战派都吹他。(隆美尔当然很厉害,我说的吹,不是吹牛的意思)因为三方面都吹他,所以当然他的评价就高。隆美尔被德军吹的很有名,而盟军打败了他。看盟军的两大著名战役,北非和诺曼底,都是挂的隆美尔的牌子,必须把他捧上天。

先看第一吹,德国主战派吹他,以少数兵力面对数倍的敌人,固守在北非还能对敌人进行进攻,不愧是名将,希特勒也对隆美尔破格晋升几次,年纪不大就到了元帅。(但是很多德国陆军将军,常常讽刺他虽然贵为元帅,但平时也就指挥一个军,什么集团军,尤其是东线的集团军群,和他完全不搭边)

再看第二吹,盟军吹他,英国在海军上树立不起什么榜样和名将;陆军又在敦刻尔克撤退和第厄普登陆被德国横扫,好不容易在北非打败了隆美尔,自然要吹!把隆美尔吹成名将之花,才能显示大英帝国陆军的神武。可是实际英国蒙哥马利是怎么打败隆美尔的呢?大英能打的陆军大都在北非,第1,2,7,8,10装甲师,第4,5,44,50,51,78步兵师都被拉去了北非。自己又补充了喷火式战斗机和重型轰炸机,美国人又支援了300辆谢尔曼和100门牧师105自动炮。请问英国人再不胜,还有何颜面再回英伦本岛?蒙哥马利在这种绝对优势情况下胜了,算是名将?我不知道蒙帅算不算,隆美尔算是算,他在北非能有这个战果相当不易。

再看第三吹,德国反战派吹。因为隆美尔最后被希特勒毒死,很多反战派挺他;密谋推翻希特勒的人也找过他,他没有参与,但也没有报告给希特勒......所以希特勒给他一个体面的国葬,因为考虑到他的巨大声望。德国宣传机器之前开足马力吹他,不能一下子就变成隆美尔叛国背叛元首吧?所以隆美尔接到要么审判要么自杀的话以后,直接自尽了。

这三吹,造成隆美尔的神话,隆美尔确实是名将,确实有能力有战果,这不是吹出来的。相比于什么吹出来的“东方隆美尔”孙立人,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大家看看新一军那战果,再看看淞沪抗战中只有孙立人部没守住阵地,再看看缅北战场孙部跟着史迪威的做派)


李三万的三万里

军事史上不乏优秀的将领,但是杰出的将领确实不多,隆美尔算是优秀的吧。他和他的英国对手奥金莱克,亚历山大,蒙哥马利是差不多的。

他第一次进攻时兵力不足,他等不及后续兵力到达就用手头现有兵力开始进攻,取得战果后还是因为兵力不足,骑虎难下:继续进攻,兵力不足,等待后续部队,驻地条件不好。因进攻苏联而没有援兵。他曾想打个时间差,先托布鲁克,后第八集团军,分头击破。但是英军主动出击打乱了他的计划。英国的十字军战役没有彻底打败德军,也是因为补给物资不足。

第二次虽然打下托布鲁克,获得元帅,也是因为英军兵力被抽调走,兵力不足。隆美尔给希特勒画了一个大饼。但是兵力并没有多少增加。苏德战场的失败,需要非洲的胜利来鼓舞士气,他的胜利被广为宣传。托布鲁克有弹药给养,但是没有汽油。打不下阿拉曼,隆美尔败局已定,没有任何悬念。就是换了曼施坦因也是什么时候撤退,怎么撤退的问题。装甲部队适合机动作战,在阿拉曼打阵地战,没打就已经输了。

北非战场,是一个给英德双方提供胜利鼓舞士气的小剧场。仅供娱乐而已,却产生了两个元帅。美国对隆美尔的高评价是战后开始的。当初只有英国在捧隆美尔。因为英国想造成一种印象,非洲也是主战场,借以抗衡苏德战场。美国在战后褒扬隆美尔,塑造成德国军官反抗希特勒的印象。用心良苦,不言而喻。

不止英国,美国对北非登陆也大肆渲染,其实就是一个实战练兵过程。就像塔拉瓦成为重大战役一样。如果北非可以出两个元帅,诺曼底登陆起码要出四个元帅。


天明遥遥山海关

了解隆美尔的人应该都清楚,他有一个称号,叫“沙漠之狐”。可以说在二战中,众多璀璨将星里,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殊荣,而且能得到敌我双方都认可的,唯有隆美尔一人。

那么在二战中,为什么对隆美尔的评价会如此之高?据我分析,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就预料到德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当时战争进入到最后,前往北非的地中海补给线已经失去了作用。因为盟军破译了德军的密码,并击沉了德军在地中海的所有的军舰。可是柏林还发出命令,让他们坚持下去。隆美尔没有听从,将德国的非洲军团从几千公里以外撤回,这成了战争史上闪亮的一页。



其二,从政治角度上看,隆美尔作为德国纳粹的帮凶,助纣为虐,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从军事角度上看,他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可以说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德国政客和党卫军相比,以隆美尔为代表的德国国防军还算是清白,他们虽然听从希特勒指挥,但却是反对纳粹的屠杀和暴行,更没有参与这些屠杀暴行。


也正是因为这些,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隆美尔赢得了盟军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不过可惜的是,隆美尔没有战死沙场,却是被逼自杀。


青史回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德国三位名将中,比较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其实隆美尔的综合军事能力最弱,他并不具备战略层面的天赋,仅可以列为战术高手,在某种意义上,他尚不如号称“防守大师”的莫德尔陆军元帅。

那为什么参战各方对“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评价都如此之高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隆美尔在北非曾经大败兵力兵器占优势的英军,也曾经击败初出茅庐的美军装甲部队,尤其是英军第八集团军最为丟人,被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追杀上千公里,埃及都差点丢了,隆美尔挺进到阿拉曼时,开罗的英国殖民当局已经开始烧文件准备跑路了。

美英军队不可能承认已方的无能,有过度煊染隆美尔无敌的嫌疑,所以当蒙哥马利用数倍于德军的兵力飞机坦克等赢得阿拉曼战役时,又把蒙蒂吹的不行:既然我们英军最后能战胜无敌的隆美尔,说明我们才是真的厉害。

宣传和煊染的结果,是美英国内对隆美尔也神话起来了。



第二,隆美尔是希特勒故意捧起来的一个军事明星,纳粹非洲军团的战果无论怎么辉煌,都不会对第三帝国的战略处境有决定性的改变,苏德战场才是根本。在地中海英美具有绝对的海空控制权情况下,隆美尔战术层面的成功对希特勒无实际意义,就算冲过埃及冲进中东,满地的石油也拉不回德国。

况且,希特勒也不可能给隆美尔提供如此规模的军队,东方战线是个无底洞。1942年起德军在苏德战场渐走下坡路,噩耗不断,而恰此时隆美尔的小兵团却一路高歌猛进,希特勒自然拿来炒作以提振民心士气,年内提升资历不足的隆美尔为陆军元帅。



隆美尔真有通天本领,怎不把美军联军赶下海去?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非一二个名将之力。



第三 ,隆美尔因涉嫌参与720政变被逼自杀,盟国方面将其包装成反对纳粹暴政的英雄,希特勒为了面子和不影响士气也宣称隆美尔是伤重不治,还给予了国葬待遇。其实隆美尔并没有明确参加密谋活动,有些事情到现在也还在争议,但是交战双方如此的宣传,使隆美尔已经没有了对立面,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在于很多隆粉,远在亚洲,更是人云亦云了,其实,对隆美尔不必过高评价和过分解读。


度度狼gg

隆美尔是一位军事艺术天才,一位才华出指挥官,深受他的士兵甚至敌人的尊敬与称赞,他的士兵都把他看成崇拜的偶像。丘吉尔在谈到这个老对手时,也不禁给予高度评价:“我们有一个非常老练的对手,如果能超越战争的浩劫来评价他的话,我会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二战中,隆美尔是每个德国人都喜欢挂在嘴边的名字,即使在将军们彼此来往的书信里,也总是要谈论到这个非凡的人物,字里行间也往往流露出钦佩和忌恨。

二战中他在北非战场名声大振,率领非洲军团与数倍于己的盟军作战,取得了令人绚目的胜利,被誉为“沙漠之狐”,并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德国闪击西欧时,他曾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以死伤2000余人损失42辆坦克的代价俘获了英法联军9.7万人,被冠以“魔鬼之师”的称号。

作为一个战术大师,他有许多独到之处,而且每战必身先士卒,每次战斗,总能够看到他带领指挥部的一些成员,坐着敞篷车奔驰在战场上。

在北非战场上,他屡胜美英盟军,高速推进,急冲快战,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力求全歼。 他诡计多端,精于示假隐真,巧施骗术,总能诱使敌人上当受骗,深得孙子兵法之妙,擅长“暗度陈仓”、“瞒天过海”,达到掩盖真实企图的目的。作战方式不拘成规,注重因势利导,足智多谋而天马行空。

窃以为,如果德苏之战以他为总指挥,胜负难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