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皮疙瘩?

红雨说历史


古代人和现代人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思想不同,在如今看来他们腐古而且不开化,所以也是闹出了很多让现代人不理解的事情,不过有一些冷知识听起来还真的就是不可思议。

古代的妓院是合法化的,所以在唐宋时期,妓院也成为了文人雅客聚会的场所,然而实际上大家并不知道,这个在如今被认为是不合法的买卖其祖师爷到底是谁?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管仲,管仲当年发明妓院的目的其实比较简单,那就是为了让天下娶不到媳妇的男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性福”,于是他就把齐桓公那些后宫中,齐王不喜欢的妃子和宫女全部都赶出宫,成立了这样一个风月场所,所以后来的妓院中普遍都供奉着管仲的雕塑。

第二个是关于一个成语,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衣冠禽兽这个成员,当然这是用来骂人的,可是这个词一开始的时候竟然是褒义词,指的就是当官的人,因为明朝的时候官员的衣服上都会绣有各式各样的动物,根据品阶的不同,这些动物也是不同的,所以衣冠禽兽指的就是这些当官的人,同样是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当官的腐败严重,而且还欺负老百姓,所以这个词就逐渐变成了贬义词。

对于孔子的形象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老学究,一看就是一个文人的感觉,其实哪里是这样,要说跟孔子最像的人,那应当就是程咬金了。

历史中记载的孔子那可是身材魁梧而且力大无穷,最重要的是,他的身高达到了两米,这简直就是个小巨人,而且拥有这么高的身材他也不是白长的,孔子力大无穷,而且武功非常的高,无论是剑术还是射箭或者是骑马,孔子那都是非常的擅长。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夏朝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朝代,其实实际上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早在夏朝之前还有两个朝代,最早的叫唐,创始人是尧,然后是虞,创始人是舜,而最早的唐朝大约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357年创立。


凡尘了事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1980年)在县邮电局的电视房看的一个电视纪录片,是黑白片,讲的是西藏农奴制,农奴主们也设置了残酷的刑罚处置犯错的农奴,非常残忍。西藏农奴的子女生而为奴,没有选择的权利,不仅如此,农奴主规定,生孩子也要交税,不仅生孩子要交税,种田要交税,就连养牲口都要交牲口税,牲口下了崽也要交税,牲口死了也交税,凡事都离不开“税”这个字。

农奴们向西藏地主交税的场景,每个人都扛着装满的粮食,每一步都是艰辛的,这里面满满的都是辛酸。

他们就用两根几米长的木棍拼在一起,把农奴的脚夹住,这种刑具一次同时足以控制五个农奴。

这是农奴主专门惩罚农奴的刑具,夹手指用的。

这是农奴主专门惩罚农奴的刑具,挖眼睛、断肢等用。

被砍掉手掌的农奴,永远失去了可以劳动的双手

解放后彻底废除了旧的封建农奴制,改革开放后,西藏更是大变样。

图为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镇附近


驿动星期六


很早很早以前,有个私家学堂的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挺吓人的小故事,讲完后问学生:“你们听完这个小故事,有没有被吓的有种(掉)鸡皮疙瘩的感觉哪”?

其中一个学生马上举手给老师回了话:“报告老师,我吓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个也没有要掉的感觉,”老师听后无语,默默的笑了笑,说道:“同学们应该向这位发言的同学看齐学习,鸡皮疙瘩起来了掉不了,只能消下去,”同学们听后也是哈哈的笑了起来。

这个小故事就不谈了,怎么这会儿,讲这个小故事讲的,我真的好象有种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哪?过一会鸡皮疙瘩就掉了吧,这个小故事就挺冷的,算不上冷知识,可也有点理道吧,哈哈哈。



老头哥儿


在我看来应该是李绅。

对,没错,就是我们课本上写《悯农》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的作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而且《悯农》还有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在我们小时候读《悯农》这首诗之后,会天真的认为,李绅应该是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忧国忧民的人,我自己当初也这么想过。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想法太单纯了,一个农民亲身经历过面朝黄土汗流浃背的苦累之后,他对农民生活只会厌倦、只想逃避,甚至会产生憎恨,所以李绅不会是个农民。

后来才知道李绅不仅不是农民,还是一个官二代。李绅出生于仕宦家庭,他的爷爷李敬玄当过尚书令、中书令等,相当于宰相。后来由于与吐蕃打仗失败遭贬,到了李绅父亲这一辈,只能当县官,在父亲早逝之后,家道便中落了。

李绅然后也做官,做到了尚书左仆射同平章政事,即宰相。唐朝后期有名的“牛李党争”的李党老大李德裕,就是李绅的好哥们。


接下来就讲讲李绅跟写《悯农》时道貌岸然的反差:

李绅是怎么样不“悯农”的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生活铺张浪费,每顿饭要吃掉三百个鸡舌头。

李绅在吃方面很花心思,集齐奢华。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 据记载,他有个嗜好,特别欢吃鸡舌,每餐都要厨房炒一盘鸡舌,而炒一盘鸡舌要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那是堆积如山。

吃一盘鸡舌,杀三百只鸡,这个行为算不算浪费?

自己穷的时候,他还一本正经的写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为一个悯农的人,李绅却完全不明白,或者说明白却完全不在乎这个道理。


第二、奢靡成风,家里姬妾成群,把刘禹锡给羡慕得不行

刘禹锡写过一首《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说的是李绅司空见惯的事,在刘禹锡看来却是极为罕见。总之李绅看了诗以后,就把刘禹锡相中的那个歌姬送给了他,反正他家里多得是。


一尺江流




我说一个令人掉鸡皮疙瘩的历史冷知识:


尼克松访华前上海发生了一起碎尸案,不但美国媒体报道了,连周总都惊动了。


我之所以说这个案子让人掉鸡皮疙瘩,只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原来我认为治安特别好的上世纪70年代,也能发生杀人碎尸案件,而且还是发生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二、根据资料显示,这个案子的几位男性嫌疑人都和当时社会上从事特殊行业的女性有关系,其中一个嫌疑人还是体育老师,还曾经猥亵女学生被开除。这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一直认为特殊行业已经绝迹的上世纪70年代,居然在上海还有存在,而且和这些特殊行业女性有联系的男性不止一个。


三、原来女死者真是从事特殊行业的女性,因为向犯罪人索要50元不果(当时犯罪人李泰祥一月工资45元),在争吵中,犯罪人失手把女死者掐死,然后将其碎尸并抛尸。


老实说,这件案子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离奇之处,就是一个特殊行业女性与男性因为价格问题达不成一致结果在争执过程中男性失手杀死特殊行业女性的案子。


之所以让人掉鸡皮疙瘩是因为这案子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上海,一个被认为治安特别好,民风特别淳朴的时代,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甚至当时上海还专门给这样的女性一个专有称呼“赖三”。


而且犯罪者李泰祥是怎么知道去找“赖三”的呢?


是因为他所在的工厂曾经有一段时间做过时间“强制劳动改造基地”,一些够不上刑事犯罪和劳教的“群专对象”会在他所在的工厂劳动,因为事情都不大,所以这些“群专对象”在强制劳动时是可以和工人聊天的。


其中这些“群专对象”里就是好几个因为找“赖三”被抓的,犯罪者李泰祥是在和他们聊天过程中才了解到当时上海哪里有“赖三”的。


从这个细节可知,当时“赖三”现象绝不是零星个别,已经是形成了一定规模了。



当时我看完这个报道,一度以为是胡编乱造的,因为我不相信,可是后来我去上海旅游时专门去了上海公安博物馆,在上海公安博物馆的三楼展厅展出的主要是1949年以来上海破获的各类重大刑事案件的资料。这其中就包括这个碎尸案,资料上也确实明确表示女受害者是从事特殊行业的。


这我才终于相信这不是文人胡编乱造。


具体这个案子的情况,大家可以去看魏肇权所著的《新中国十大奇案纪闻》这本书,倒数第二件案子就是这个。



兰台


1,汉朝最长寿的人-张苍,张苍晚年人老牙无,靠饮人奶而活。



西汉丞相张苍,因为貌白肤美,天生一副好皮囊,贱淫妇女被刘邦赦免死罪,最后告老还乡,纳妾成灾,数量堪比皇帝,好色成性,只要是喝过奶的女人坚决不再碰,听说谁家有刚生过孩子的妇女便重金召开喂奶,终年104岁。

2,四大美女杨玉环患不孕不育症。



大家知道大唐宠妃杨玉环一共侍寝过两个人,先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结婚五年没有生育,后来被唐玄宗李隆基召入宫中,立为贵妃,朝夕相处,夜夜生欢,结果十一年间也没有怀孕症状,最后魂断马嵬驿。

3,皇家最早的性交易。



后梁太祖朱温登基之后,好色成性,夜夜笙歌,不但学大唐,宠幸儿媳妇王氏,张氏,甚至儿媳妇和皇帝公爹谈起了交易,请求侍寝后把自己丈夫立为太子,而朱温居然还答应了。想想都是奇葩。

4,明清时期结婚前检验女子是否处女。

明清时,人们对于女性忠贞十分看中,结婚第二天如果鞭炮齐鸣,说明女子处女,亲事一切如旧,如果第二天,男家安安静静,则女子没有通过检验,会被直接送回家,聘礼全部退还,而且还有赔偿。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并不是李白守床边而作。



大家知道李白的“静夜思”,独自一人抬头望月,看到明月想起自己的故乡,其实李白那时候正在井池旁边,并不是诗中所写“床前明月光”。


无花台


中国古人不穿内裤

现代意义的内裤,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开始推广。在此之前,中国古人不论男女,都没有专门的“兜裆”衣物。

商周时期,不论王侯将相、还是贫民奴隶,身上都只有两件:衣和裳,衣指的是上衣,裳指的是下身穿得裙子。衣裳里边儿,既没有内衣,也没有内裤。

换言之,崇尚“礼”的孔夫子,在跟徒弟盘腿而坐讲课时,稍不留神,就会漏出胯部的幽暗丛林;额,孔子见南子被徒弟瞧不起,似乎可以理解了。正是因为没有内裤,孔子才会教育弟子:

“劳毋袒,暑毋褰裳。”

意思是:干活的时候要穿衣服,即便天再热,也决不能把裤子卷起来。

直到汉朝,古人才效仿游牧民族,穿上了开裆裤。

之后,裤子还有一次伟大的进步——由开裆裤升级为犊鼻裈(dubikun),也就是内裤的雏形,用一块儿布将黑暗森林遮起来,身体的其他部分就可以漏出来,这样,夏天就会凉快一些。

不过,犊鼻裈这样的夏日解暑神器,女性是无福享用的。实在是难以想象,没有内裤穿的古人,黑暗森林里的巨兽就不怕被摩擦坏了?

西域文明在上古时期一点都不比中原落后

根据考古证明,中原地区在开始冶铁之前,西域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冶铁技术。甚至有专家指出,中原地区的冶铁技术,为西域传来。

除了冶铁术,从西域传来的技术可能还包括马镫、玉器加工、战车等等。

在商周时期,中原与西域之间,就已经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穆天子传》里就记载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爱情”故事:

“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

周穆王大老远的自关中出发,骑着马跑了小半年,才见到传说中的西王母。西王母为了答谢周穆王远道而来,特意在瑶池摆下酒席,宴请周穆王。在这场宴会上,西王母为周穆王唱了一首歌,周穆王为她伴奏。

歌舞毕,周穆王离开西王母国,又回到中原。

没过多久,周穆王又回来了——带着周朝的军队。此次前来,并非是和西王母约会,而是想灭了西王母国——如此拔吊无情之人,果不其然,却被西王母率军暴揍了一顿。

周穆王有备而来,却被西王母打了一顿?

如果不是周穆王太弱,那就只能说明西王母国并不弱,甚至比周国还要强大。

从考古发掘的上古遗址来看,西王母(西域)一点都不必周国落后。周穆王与西王母之间的“约会”,极有可能是去西王母国“偷学技术”。

后来,西王母在中原就成了身——山海经里的守护昆仑山的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西域的确不比中原的技术落后。可是,自“西王母”之后,西域的一切为何就鲜有记载呢?细思极恐……


祗树


齐白石的死因?大家都知道,齐白石喜欢画画,还是个大艺术家,但他感情生活更传奇,其实就是个色鬼。57岁纳妾18岁的胡宝珠,他83岁时胡宝珠难产而死。85岁要续弦,92岁仍喜欢看漂亮美眉,93岁吵着要结婚,对普通人来说是伤风败俗,老不正经,但别人会画画呀,所以这叫雅兴,甚至成为一桩美谈。


家人给他介绍44岁女人,他说“太老了”不要,后来给他介绍了个22岁女演员,老先生很高兴,准备筹办婚礼,却突然去世,因此他的死不是因为寿元到了,是乐极生悲激动而去。不知道算不算冷知识,但鸡皮疙瘩掉一地了。

很佩服老爷子,83岁还能让妻子怀孕


莽老壳


冷的掉鸡皮疙瘩,这句话听着就挺冷的。

事实上,有的冷知识,实际上大都没有什么用,只是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罢了。有的冷知识,当你知道后除了冷,还有热。

历史执事经常在悟空问答讲一些冷门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让人听了胆寒,有的让人听了热血上涌。今天我就给你讲讲我党我军涌现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烈士故事。

1,刘胡兰之死。

刘胡兰因为得到了毛主席“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而闻名全国。这个年仅15岁的少女,放到现在不过是一个初中生,可是在阎锡山匪军卷土重来时,用铡刀残忍地杀害了她。

后来,有关方面的专家走访文水县的老人们,得知了另一个更让人震惊的真相——刘胡兰不是被匪军杀死的,而是被支持他的老乡杀死的。原来,阎锡山匪军逼迫老乡杀死刘胡兰,就是为了破坏瓦解我军的基层党组织,用心险恶,可见一斑。

2,解文卿之死。

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薛岳、汤恩伯、张灵甫等人的带领下入侵山东解放区。这些国军带着还乡团而来,给沂蒙老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罗炳辉将军的坟墓都被挖开挫骨扬灰。虽然这一年张灵甫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可是我军在7月和8月多次失利,失去了山东解放区大片土地,这时期还乡团杀害了解文卿烈士。

解文卿烈士和刘胡兰一样,也是一个未婚少女。解文卿在山东莱西搞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给了贫苦农民,地主还乡团回来后,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很多土改党员和群众被活埋,解文卿则是在酷刑下被折磨死。解文卿临死前,手指和脚趾全部被剪烂,地主及其爪牙点燃了稻草,把解文卿烧死了。

3,江竹筠之死。

江竹筠就是江姐,渣滓洞中的英雄。解放战争中,穷凶极恶的国民党特务,对年轻的江竹筠使用了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等酷刑 ,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江竹筠都没有屈服。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一个月,重庆解放前夕,绝望的国民党特务杀害了江姐,同时遇害的还有杨虎城将军年仅8岁的女儿,监狱中长大的9岁小男孩小萝卜头。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不忘历史才能继续前行!


历史知事


婚前检验竟始于明,盛于清,万万没想到还有如此冷知识。

不过,那时的婚检,却是针对女性的,且检查内容就一项而已,那就是检验一下此女是否是黄花大闺女。

检验的方法也是简单易行,既不要相关医疗机构参与,也不要当众操作,昭告天下,只是洞房花烛夜,由其丈夫一人操作,第二天一大早,再由婆婆验床单,看看是否有落红,有,则皆大欢喜,大张旗鼓,鸣炮奏乐,婚礼才正式开始。

如果没有,那就惨了,首先,男方有权把此女退回娘家,并索回彩礼,甚者,还有讨要若干损失费的,娘家这方,非但不能拒绝,而且还自觉理亏,颜面扫地,更可怜那个女子,怕是终身也没机会嫁出去了!

这个风俗,直接导致了人们严重的贞操观。

许多少女因为贞节,而自寻短见,香消玉损。

《庸庵笔记》里曾记载了一个可笑又可叹的事情。

一个清朝少女为保贞洁,上吊而亡 的故事发生在晚清时期。   

一私塾先生在僻静处小解时,不慎被对面楼中一少女撞见,为保贞洁,少女最终上吊而亡,少女家人在报官后,私塾先生被判了“绞监候”。

真是不可思议,冷掉一身鸡皮疙瘩。

你说你一个少女,误见了别人小解,就上吊而死,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不可思议了!

更可叹那位私塾老先生,躺着也中枪,僻静处小解,招谁惹谁了!竟被判了“绞监候”。

看来,不随地大小便,不但是文明行为,更是保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