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开始装备歼-20这种隐身战斗机之后,我国有无探测隐身战机的装备?

飞翔在麓山上空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有。我们不仅有探测隐身目标(隐身战斗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的雷达系统,而且我们的反隐身探测雷达还在世界上露过脸——参加过巴黎航展,引起了美欧等国的轰动。我国在珠海航展、巴黎航展等场合,多次展出过反隐身雷达系统。


国的反隐身雷达车,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

在去年(2017年)的巴黎航展上,我国首次对外推出了成体系的第四代反隐身雷达,代表了该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引起了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的轰动。我国的反隐身雷达系统主要包括JY-27A、JY-26、JY-50、YLC-8B、SLC—7等多款雷达系统。毫不夸张的说,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反隐身雷达型号最多的国家,而且在性能上也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参加航展的反隐身雷达模型


反隐身雷达总设计师吴剑旗在参加央视的一档《对话》节目时就曾表示:“我国在2016年举办的珠海航展上,先进米波三座标雷达首次以实物参加了珠海航展”。根据《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中国已经成为反隐身雷达的全球引领者”。还有一件事,也能从侧面说明我国的反隐身雷达的性能:2017年,美海军在制定2018年预算时,专门拨出了一笔20亿美元的经费,这笔费用就是为了研制新型干扰机——提高干扰机反先进米波雷达的对抗能力。
反隐身雷达总师


吴剑旗

选了几款雷达,简单说说它们的情况。

JY-27A

属于对空警戒雷达,是米波三坐标对空监视/警戒雷达,采用数字相控阵体制。具有很强的探测、跟踪隐身目标能力、抗干扰能力、机动能力等。该雷达能够跟踪高速机动目标,具有很强的精准测量能力。可执行预警、监视、跟踪、测量等作战任务。

将米波雷达和有源相控阵技术融合在了一起,具有隐形目标探测、弹道导弹预警、目标识别、情报分析、组网信息融合等多种能力。对隐身飞机等的探测距离超过了350公里(根据目标隐身能力的不同,探测距离也不同:雷达反射截面积越小的,探测距离越近),具有双重反隐身能力。

JY-27A对空警戒雷达

YLC-8B

中高空远程三坐标监视雷达,对传统空中目标(传统三代、三代半战斗机等)的探测、跟踪距离达到了550公里,对于具有隐身(雷达低可探测性)能力的空中目标(比如第四代战斗机F22、F35等),探测、跟踪距离大约在350公里左右。

该雷达不仅具有极强的反隐身作战能力,还拥有较高的机动性:能够通过公路、海上和铁路机动。作战准备时间短、展开迅速,可快速投入作战。这款雷达也是世界上极少的“能够远距离连续跟踪隐身目标”的雷达系统之一。根据中国电科工作人员在巴黎航展上的介绍,YLC-8B工作在UHF波段(特高频),研制时就重点考虑了现代战场中隐形飞机等的威胁。

YLC-8B雷达

SLC-7雷达

这款雷达的性能比以色列新型的EL/M-2080S“绿松”相控阵多功能雷达更加先进。根据《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我国的SLC-7雷达对于“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01平方米空中目标的探测、跟踪距离超过300公里,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05平方米的空中目标的探测、跟踪距离更是超过了450公里,最大跟踪高度达到了3万米”。这款雷达还具有高机动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机动、布署到新阵地,迅速投入作战。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YLC-8B、SLC-7雷达

JY-26

UHF波段远程三坐标对空警戒引导雷达,具有探测范围广、测量精度高等特点。不仅可执行预警、监视、测量等任务,还可执行弹道导弹的预警、空间监视等作战任务。它同样具备频段和超大功率孔径积双重反隐身能力,对隐身目标(隐身飞机、无人机等)的探测距离超过了300公里(随目标隐身性的不同,探测距离也不同),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超过了750公里。

根据未经我军方证实的消息,2016年2月10日,JY-26三座标雷达在东海方向发现可疑空中目标,对其进行了监视、跟踪,该目标为世界上公认的目前最强第四代隐身战斗机。这不是该雷达第一次发现隐身目标:上一次是在2014年,发现了部署在山东半岛对面的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其飞行轨迹等在雷达上清晰可见。这两次有关JY-26雷达系统探测到隐身目标的消息都未经我军方证实,国外很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包括《简氏防务周刊》等。

JY-26远程三坐标对空警戒引导雷达

反隐身雷达就是针对隐身目标的技术特点而研制、开发的雷达,目前包括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在内的隐身目标,拥有一个共性:对米波等长波雷达的隐身效果极差,也可以说是“对于长波雷达不具有隐身性”,所以我国开发出数款米波三座标雷达,针对的就是隐身目标。

另外,我国还研制出了世界首部量子雷达,也可探测隐身目标。但是受限于量子技术,量子雷达现在还不具有实战能力。我国的量子雷达技术,同样居于世界领先。

量子雷达研制团队部分人员合影


儒道之主

YLC-8B机动式预警相控阵雷达和JY-27A远程警戒雷达。这两款雷达各有特点,但是相同之处在于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并且专门针对反隐身能力进行了加强。

YLC-8B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研制生产。中电14所被誉为“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国内陆、海、空以及战略火箭军装备的大部分高性能雷达都是由该所研发的。JY-27A出自同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第38所,该所同样是我军高性能雷达的主要研制单位之一。虽然都是主打反隐身能力的远程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YLC-8B与JY-27A却工作在不同的波段,因此在探测性能和结构设计上有着不小的差异。在实际使用中,YLC-8B与JY-27A往往要配合工作,进行性能上的互补,以达到最优的作战效能。

去年2月,《解放军报》曾经刊登了一篇题为《战鹰翱翔捍卫海空安宁》的文章。文中称,2月10号上午10点左右,东海舰队在我东海防空识别区附近发现不明目标,并且立即出动海军航空兵战机飞赴目标空域,对其实施查证。当时,正值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之时,美国空军派遣4架F-22A战斗机部署至韩国。因此,外界纷纷猜测中国军方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发现的正是F-22A。

之后,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在2月19日发表了题为《中国雷达可以追踪美国的F-22A“猛禽”隐形战斗机》的文章,表示中国研发的先进反隐身雷达完全有可能发现F-22A。此后,在2016年11月举行的第11届珠海航展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同时展出了YLC-8B和JY-27A。而据信在今年2月发现美军F-22A战机的,正是当时还在部队试用中的YLC-8B。

对于F-22A这种第二代隐身战机来说,其在隐身能力、机动性、超音速巡航、机体内部武器及燃油载荷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取舍和平衡。事实上,当初YF-22与YF-23进行原型机竞标时,美国空军经过测试,发现后者的隐身性能要超过前者。但是,经过综合性能的比较和权衡后,美国空军最终选择了YF-22。因此,所谓的现有雷达完全发现不了F-22A这种论调,只不过是美国对外宣传释放的烟雾弹罢了。

目前,几乎所有采用隐身设计的第五代战斗机在YLC-8B和JY-27A这类工作在UHF超高频(前者)、VHF甚高频(后者)的大型陆基警戒雷达面前,都是无处遁形的。

不过,面对中国最先进的远程反隐身雷达,美国媒体还是希望自圆其说,比如F-22A在远程转场飞行中往往都要在机翼下挂载2具大型副油箱,以增加航程,这样就等于破坏了该机的隐身性能;或者F-22A即便不携带副油箱,也会在机腹下挂载1具龙勃透镜反射器,人为地增加该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使得己方雷达能够发现本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在2016珠海航展首日进行短暂飞行表演的2架中国歼-20战机,就在机腹下挂有龙勃透镜反射器。

但是,即便是F-22A采用无外挂的全隐身状态接近我国防空识别区,以YLC-8B和JY-27A的性能来说,除了能够发现该机,还能实现航迹跟踪,这就为进一步锁定甚至击落该机创造了条件。YLC-8B采用UHF工作频段,一般称为分米波,而JY-27A工作在VHF频段,属于米波。这两种雷达波对于F-22A这种外形尺寸较小的隐身战斗机,只要辐射功率足够强,就完全可以在机身较大的部件,如垂尾、平尾以及机翼前后缘上产生电谐振,从而形成较强的回波。而且,机身表面涂覆的吸波材料涂层对于分米波和米波来说,也是完全无效的。这便是YLC-8B和JY-27A得以发现F-22A的主要原因。

兼顾反隐身以及多用途性能

不过,波长的优势也是一柄双刃剑,在足以使F-22A这样的隐身战机“显形”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性能上的劣势,首先就是定位精度低。分米波和米波雷达在距离探测精度上可以满足要求,但是方位和高度的探测精度就很低了,基本上无法引导己方战机和防空导弹对敌方隐身战机实施攻击,多数情况下仅作为空情预警之用。其次,波长越长,雷达天线尺寸就越大。如何实现机动部署和快速收放,对设计人员来说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为此,YLC-8B和JY-27A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以及两维相扫+方位机扫体制。尤其是JY-27A,创造性地将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兼顾了反隐身以及多用途性能。不过,就各方面性能的兼顾和平衡性而言,YLC-8B相比JY-27A做的更为出色。

首先,YLC-8B采用的分米波介于厘米波和米波之间,既考虑到远程探测和反隐身能力,也兼顾到了对探测精度的要求。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YLC-8B对F-22A和F-35这类隐身战斗机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了250公里。

在中国雷达业内流传过这样一句话:YLC-8B雷达能够探测到哪里,东海防空识别区就划到哪里。应该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YLC-8B雷达性能之出色。

从探测精度上来看,在2月10号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前出实施查证中,东海舰队航空兵战机顺利完成了任务,说明YLC-8B雷达在隐身目标的跟踪和己方战机引导方面表现的非常出色。而且,在实战中,YLC-8B雷达不光要担负对敌方空中隐身目标的探测和跟踪,还要对己方隐身战机进行引导,以便对敌方目标实施有效拦截。

面对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不具备隐身性能的第四代战斗机往往都要处于完全的被动和劣势中。因为目前已经应用到第五代战机上的隐身技术对于机载火控雷达的工作波段,如毫米波和厘米波,还是非常有效的。因此,要真正实现对敌方隐身目标的拦截,最好的手段无疑就是派出己方最先进的隐身战机。

第五代隐身战机之间的空战怎么打,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在YLC-8B雷达投入使用后,至少可以凭借其出色的反隐身能力以及满足引导要求的探测精度,指挥己方隐身战机对敌方来袭的所有类型目标,包括隐身目标实施拦截。如今,随着歼-20战机批量装备我国空军试训部队,通过与YLC-8B这类远程反隐身雷达、各型先进防空武器以及非隐身战机的对抗训练,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够摸索出一套针对未来隐身战机空战的战术战法。

除了反隐身,YLC-8B雷达还有一个特殊用途:对弹道导弹和临近空间飞行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对于我军来说,大力发展反导能力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在周边国家一方面构筑反导屏障,一方面大力发展远程打击能力的形势下,我国必须也要拥有自己强大的反导盾牌。YLC-8B雷达在设计中重点加强了对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能够大大提高我国对于这类目标的早期预警能力。

此外,对于临近空间飞行目标,即通常所说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探测和跟踪也是YLC-8B雷达的一大技术创新。目前,美国和俄罗斯都在加紧研制军用高超音速飞行器,美军甚至为此提出了“一小时打遍全球”的目标。虽然我国也在发展类似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但同时更要具备防御这类武器的能力。YLC-8B雷达凭借其出色而全面的性能,无疑有助于我国先进反导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猴子军师

我军三大新一代反隐身雷达和歼20合练新战法,让F22有来无回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首次将隐形飞机投入实战震撼世界,从此开启了全新的空中作战模式。尝到甜头的美国更是在随后的几十年内投入数千亿美元的巨资,相继打造了F22、F35、B2等一系列隐形飞机,以此作为其干涉全球事务、威慑潜在对手的马前卒急先锋。鉴于隐形飞机对传统防空体系带来的巨大挑战,迫使受到威胁的相关国家纷纷着手开展反隐身手段的研究,其中研究最深入、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当非中国莫属。

在2017年巴黎航展上,美国派遣F35隐形战机参展,中国则针锋相对地首次对外推出成体系的第四代反隐形雷达,代表了该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引起了欧美各国的轰动。中国的第四代反隐形雷达主要包括JY-27A、JY-26和YLC-8B三款产品。

JY-27A米波三坐标反隐身雷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JY-27A为米波三坐标雷达,采用全数字阵列有源相控阵技术,对典型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可达数百公里,克服了传统米波雷达不能精确测高的弱点,探测精度甚至与微波三坐标雷达相当,该雷达已投入大批量生产,国外尚无同类型产品。JY-26为UHF波段远程三坐标对空警戒引导雷达,对典型隐形飞机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超过750公里。YLC-8B也是一款UHF波段三坐标远程雷达,发射的特高频电磁波照射到隐形飞机后,会形成强烈的绕射现象,从而使隐形飞机原形毕露,可以为作战指挥系统、防空武器系统及航空兵部队提供空中目标的方位、距离、高度和敌我识别等综合情报信息。这三款雷达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反隐形屏障。

JY-26三坐标对空警戒引导雷达是反隐身和导弹防御的双面手

YLC-8B雷达有效追踪过F22,我们期待着它与歼20之间的巅峰对决

至于反隐形雷达今后的发展,吴剑旗表示:不仅要进一步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探测精度、认知能力、抗干扰能力,将其应用向制导、火控等领域扩展;还要综合应用光子和微波技术,研制出具有极大带宽、极高分辨率的全息感知雷达,让隐形飞机彻底无所遁形,中国反隐形雷达的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有了先进的反隐形雷达,还需要有强劲的对手,强强碰撞才能磨砺出最锋利的防空利剑。我军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对反隐形战术的摸索和实践,研制使用了多款模拟隐形飞机的靶机供防空部队进行实战化训练,例如“彩虹-805”高速隐形靶机,就是专门用于模拟B2隐形轰炸机的飞行性能和雷达特征,从另一个侧面也足以佐证我国的反隐形雷达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实用化水平。

“彩虹-805”高速隐形靶机也是反隐形雷达的好对手,强强碰撞才有精彩火花

随着歼-20隐形战机批量装备中国空军,也必然要与JY-27A、JY-26和YLC-8B这类远程反隐形雷达,以及先进防空导弹、三代半战机进行各种对抗训练,以便尽快摸索出针对隐形战机空战和防空作战行之有效的战术战法,使我军在未来战争中迎战拥有隐形战机的对手之时,做到知己知彼、有备而来,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晨曦军情

当然有了,中国在反隐身雷达方面和美国、俄罗斯成为世界前三强,例如中央电视台CCTV-2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11月20日播出专题节目展示中国走出国门的雷达系列产品,除去在西安阎良试飞院,进行最后试飞任务的枭龙主动相控阵雷达之外,这期节目还专门介绍了中电科十四所针对美军B-2轰炸机、F-22战机以及F-35隐身战机,研制的JY-27A新一代陆基反隐身防空预警雷达系统。

外国媒体认为,中国的JY-27A米波雷达天线采用24行15列液压接收天线阵列,发射/接收单元200个左右,发射和接收功率强大,能够有效探测出隐身战机的正面散射信号;JY-27A雷达采用了有源电子扫描阵列技术,对雷达散射面积低于0.1平方米的空中目标,能在500千米之内及时发现。

据了解,中国的JY-27A雷达系统装备的有源相控阵天线可提升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其天线发射机功率较之前的系列雷达更大,接收机噪声电平也更低,其探测灵敏度更高,预警探测距离也更远。该雷达能够自动检测和跟踪空中目标,如弹道导弹、隐身飞机、无人机及高超声速目标。在环形扫描模式下,该雷达系统能够在一定距离和600千米高度范围内追踪多达200个空中目标。在扇形扫描模式下,该雷达可追踪到距离1800千米范围内的20个弹道目标。

此外,中国的反隐身雷达采用模块化设计和自动化指挥系统,自动化程度极高,其指控系统中安装有能够将各个雷达侦获的数据进行融合的“航迹融合系统”,能够形成供各平台使用的统一图像信息。中国的JY-27A雷达系统系统的操作员主要负责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其变化,空中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发送和接收各种数据及指令等工作则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


图说军事

谢悟空赏识!

回答是是肯定的——有!

自从美国F117的消息出现,就以其神秘的名称和怪异的外形,让全世界为之震撼!那段时间只有军方理解其名称″隐形"的概念和意义,普通民众大都以为其″隐形"就是连肉眼也看不见了(那时,还没有″隐身"这一词汇),它可以在任意时间,进出任何国的任何要地!吓死人啦!

2000年,北约武装干涉南联盟,美军出动了骇人听闻的F117对南发动空中打击,世人都为南联盟捏上一把汗。然而出人意料,正在F117如入无人之境,大咧咧地在南联盟的夜空中大施淫威之际,却被南联盟使用原始的米波雷达成功发现,并引导高炮把它干下一架来,这也是讫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架也是唯一一架实战中被击落的隐身战机。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南民众兴奋而又骄傲的站在夜莺的残骸上庆祝胜利,世界舆论一片哔然,同时也一片懵怔: 既然是隐形,怎么能被南联盟这种小国,用原始的雷达加高炮干掉呢?

其实所谓的隐身战机,并非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所有探空雷达的全频普隐身,至少是讫今为止。

两年多前,美军借朝鲜核试出动了四架F22对朝鲜进行威慑,实际目的也包含了对中、俄的空中探测能力试探。先被俄罗斯人揭了老底,又跑到中国新划设的防空识别区来玩猫腻,同样嘚瑟个底掉。中国也毫不客气的公布了那几只鸟的飞行路线等细节。美国人这次是光屁股推磨,丢人现眼一大圈!

中国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已经与美、俄并驾齐驱,其中还有部分略有超前,在几个月前的迪拜航展上,中国展出了三款具有强大探测隐身目标能力的对空警戒雷达,也就是出口型号产品,其对隐身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也达到一百五十多公里。那么自用型号探测能力至少也会超过出口型一倍以上。

不仅如此,我国几款空中预警机载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也远超美国和俄罗斯,可达到三百公里以上。除此而外,中国空、海军的歼10B、C、歼11B、歼15、歼16以及歼20上搭载的新型风冷式有源相控阵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也接近百公里,也就是说,中国战机升空作战,对任何空中来犯者都能够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而战之必胜!

至于目前还在研制阶段的量子雷达,由于还没有官方正式发布的成功的消息,对于网上令人兴奋的传闻,暂且不做评论。当然,这种中国率先独创的技术,一旦成功,它就象一双双洞察一切的火眼金睛,让一切来犯之敌无所遁形。无论什么妖魔鬼怪无处躲藏,直待金箍棒雷霆万钧的一击!让其粉身碎骨。

.


铁岭锋

毫无疑问是有的。中国目前已知的隐身反制手段主要都是靠近些年主流的电子侦测实现的。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隐身的主要贡献者。隐身飞机不总是能隐身,现在已有的隐身技术无非就是靠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实现:一般隐身飞机表面都会镀上一层“隐身衣”,就拿中国来说,凡是有关材料学方面的研究所甚至是普通高校都有研究新材料的课题。一些新型的有机合成材料就可以运用到结构隐身的范畴里面,复材在各行各业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这方面可谓是“既有需求,又有市场”;同时还有只针对特定类型雷达的材料。传统的改变外形的方式也没有“过气”,虽然说它对隐身的贡献慢慢变少了,但是效果也较为明显。

中国在多个公开场合都展示了自己的反隐身技术,典型的就有YLC-29无源反隐身雷达等等,其原理类似著名的捷克“维拉”系统,都是通过无源探测来发现隐身飞机。无源探测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就是探测隐身飞机自己发射出来的雷达波,然后根据强度来锁定敌机的位置,可以说只要隐身飞机一“睁开眼睛”我们立刻就能发现他。还有一种就是利用其它照射源的回波来发现隐身飞机,绝大多数隐身飞机都是正面隐身能力强,侧后就要打折扣了,所以利用布置在多个方位的发射天线向空中发射电磁波,就有机会接受到隐身飞机侧后反射回来的雷达波,确认他的位置。

但是一些人认为类似的雷达就可以让隐身目标“无所遁形”的想法显然是对这种设备的“无脑吹捧”。就拿媒体们长挂在嘴边的米波雷达来说,它的虚警率比较高,而且也只是起到一个早期预警的作用,真正要想用防空系统把目标打下来,米波雷达是不能提供足够精确的方位的。


之前,中国的反隐身技术更多的都是理论分析,有限的实战也就是和美军F-22交手过。如今,歼20服役后,作为“蓝军”正好可以检验这些手段。

可以预测的是,中国的反隐身技术已经初具成效,一些战术也将在交锋中被发掘和完善。


利刃军事

我军目前有探测隐身战机的雷达。99年我们见识了美军的B2和F117后,就准备引进捷克的“维拉”雷达,这部无源雷达只接收电磁波,是第一款反隐身雷达。后来大家都知道,和购买以色列的预警机一样,被美国搅黄了。

我们的高新系列飞机叫争气机,那么我们的雷达应该叫争气雷达。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不但成功了,还在反隐身雷达上走在了前列,现在公开报道的就有几款。

当然,有无问题的解决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发现,发现的效果如何都需要实战去检验。美国是个好老师,总是让我们奋发图强的去学习钻研,相信有一天我们终究会超过老师的。


一泓清波1

作为国民、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应转化为加强自己的爱国信心和提出更好的建议,最好不要打听或揭穿本属机密的信息,以免被坏人利用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麻烦。毕竟国大人多汉奸多……


本正123

目前主要依靠大型米波相控阵雷达来发现目标,或052C上的米波八木天线雷达。这是目前针对隐身目标有效的探测方式。至于量子雷达和太赫兹雷达,应该还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米波雷达对B-2隐身轰炸机基本没有效果。对F22和F35可以发现,但定位误差大,无法作为火控雷达使用。也就是,你能发现,却不能为导弹指引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