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下流的一道聖旨,髒話連篇,唸完將領直接造反

聖旨是封建社會的特殊產物,它代表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是封建社會最高的行政指令,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因此聖旨無論材質還是內容都十分講究。

古代最下流的一道聖旨,髒話連篇,唸完將領直接造反

從形式和材質上看,聖旨寬度一般為33cm,長度各朝代沒有定製,長的有5米,短的也有2米。聖旨自古為卷軸形式,卷軸材質根據接旨人員的官職級別嚴格區分: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五品為黑牛角軸。書寫聖旨的材質也十分考究,一般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十分富麗堂皇。從顏色上來說,官員級別越高,聖旨的顏色也越豐富,五品以上的分三色、五色、七色,五品及以下的一般為白色。而且,聖旨還採取了很多防偽措施,如聖旨兩端有翻飛的巨龍,一代表皇權聖神,二又可以起到防偽作用,書寫聖旨的綾布上印滿祥雲、龍紋等圖案,就像今天的防偽水印一樣,在書寫時,聖旨開頭第一個字“奉”必需寫在右上角第一朵祥雲上。

古代最下流的一道聖旨,髒話連篇,唸完將領直接造反

聖旨內容和頒佈環節也非常考究,並不是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那樣,皇帝有了靈感或要下達一個命令,對身邊人員說“來人,擬旨”。各個朝代在頒佈聖旨時不一樣,比如唐朝時,一般由中書省負責起草,皇帝基本沒有太多幹涉權力,可以提出修改意見,最後交給門下省負責蓋章並分發執行。明清以後,聖旨開始以“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作為開頭,這是朱元璋發明的,這時候的聖旨一般由朝中學問淵博的大學士草擬,聖旨內容精簡,文筆華美,用詞考究,擬定的聖旨內容都很完美,基本沒法再作增刪修改,最後由皇帝隨身攜帶的私印蓋章後由部門負責監督執行。

我們來看看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退位詔書,由狀元張騫起草,僅僅300字,就把退位這麼大的事情說得清清楚楚。

古代最下流的一道聖旨,髒話連篇,唸完將領直接造反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歷史上的聖旨一般像上面這種規規矩矩的板書,但事情也有例外,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奇葩搞笑的聖旨,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最霸氣聖旨,漢宣帝劉洵的最浪漫聖旨,成吉思汗頒給丘處機的最基情聖旨等等。

古代最下流的一道聖旨,髒話連篇,唸完將領直接造反

其實,最奇葩的聖旨,還是大西國皇帝張獻忠的聖旨,堪稱歷史上最下流的聖旨。

張獻忠是清末農民起義領袖,和李自成來自同一個地方——陝西。明末時,張獻忠和李自成都是陝西起義軍的頭領,後來李自成和張獻忠分兵,李自成北上打入北京逼死崇禎皇帝,張獻忠呢則西入四川,在四川建立了大西國,自稱“大西王”,不過這個政權只維繫了兩三年(1644-1647),張獻忠江口沉銀和鳳凰山中箭而死都是耳熟能詳的故事。

張獻忠沒讀過幾天書,又是兵將出身,哪裡知道聖旨是啥樣,他也不像劉邦、朱元璋這樣的草根皇帝讓手下文臣負責草擬,張獻忠稱帝后,為了過一把皇帝癮,他的詔書是自己口述,託人代寫,而且還不讓修改。

古代最下流的一道聖旨,髒話連篇,唸完將領直接造反

在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后,立馬冊封皇后,一般冊立皇后的聖旨都會寫皇后是多麼的賢淑,但他老人家的《冊皇后詔》是這樣的:“皇后何必儀注,只要喒(咱)老子球頭硬,養得他快活,便是一塊皇后矣,欽此!

”什麼意思想必大家都清楚,張獻忠簡直就是一位老司機啊。

有一次,大將劉進忠因不聽張獻忠勸告,在漢中與清軍作戰時大敗。張獻忠聞訊大怒,下聖旨《諭劉進忠詔》開罵:“老子叫你不要往漢中去,你強要往漢中去,現在公然折了許多兵馬。驢球子,入你媽的毞!欽此。”跪在地上的文武士民個個聽得呆若木雞,都強忍著叩頭謝恩退了。

這下劉進忠掛不住臉了,帶著部隊就投降了清軍,後來幫助清軍打敗了張獻忠。

所以說,張獻忠真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