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顶级门阀“琅琊王氏”北归后为何没被列入北魏四姓?

简娥菊

北魏四姓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元宏时钦定的四姓望族。虽然四姓是四个家族的代称,但是每个家族都有相应的代表性人物,《资治通鉴》记载: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上述所谓四姓所代表的家族都是魏晋名门,这些名门源自东汉时期的著姓和经学世家,其祖先中里出过许多政治上的大人物,清河崔氏的崔琰、崔林、崔悦,范阳卢氏的卢植、卢毓、卢钦、卢珽、卢志、卢谌,荥阳郑氏的郑浑、郑泰、郑冲、郑袤,以及太原王氏的王昶、王沈、王浑、王浚、王济,都是在汉末魏晋时期身居高位的名臣。

(卢植是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公孙瓒和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曹操曾经让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冒充自己接见匈奴使者,此故事即床头捉刀人典故出处)

基于上述因素形成的魏晋旧籍或魏晋旧望,其门第和特权受到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认可,留在北方的魏晋名门,其在地方上枝繁叶茂、有巨大声望和影响力的家族,对统治者来讲是必须要笼络的;而其中的杰出人物,也是必须要延揽他们出仕的,因而,这些魏晋旧望氏族一直在政治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孝文帝遴选他们成为北魏四姓中成员实至名归。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正式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

从这个意义上,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数百年不离根本之地,实力基础牢不可破,成为四姓之一并不奇怪,而太原王氏成为四姓之一,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回到题干,东晋顶级门阀“琅琊王氏”北归后为何没被列入北魏四姓这个问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换成为什么太原王氏能够成为北魏四姓之一?

提出这个疑问,是因为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是随晋室南渡的高门氏族,在东晋,他们是顶级门阀,但是在南在北其氏族的地位其实是迥然不同的。

正如出身范阳卢氏的卢循是将东晋末年社会搅乱得天翻地覆的、和孙恩齐名的天师道起义军领袖,其立身行事非常草根化,同样,待到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北奔的时候,其在东晋的顶级门阀地位在北方是并不能简单地”自由兑换“的。

(田余庆教授的著作指出了南渡侨姓士族主要以当初东海王司马越阵营的士族以及新姓为主)

琅琊王氏北奔的代表人物王肃是东晋丞相王导六世孙、南齐尚书左仆射王奂之子,太和十七年(493),父兄均为齐武帝萧赜(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南朝齐第二任皇帝)所杀,王肃自建业投奔北魏,之后受到了北魏的重用,在孝文帝驾崩后,以尚书令的身份与咸阳王元禧等同为顾命宰辅,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封昌国县开国侯、出为散骑常侍、持节都督淮南诸军事、扬州刺史;在北魏,王肃官爵堪称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北魏的许多礼制也都是其制订,还和皇室建立了联姻关系;但是,琅琊王氏并没有成为北魏四姓之一(当然这有时间上的原因),之后,也没有成为隋唐世家大族五姓七望(或称五姓七家)之一——五姓七望包括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北奔的南方世家大族,还包括东晋司马氏、渤海刁氏等,其代表人物司马楚之、刁雍、王肃,生荣死哀,

地位都只在太原王氏之上不在太原王氏之下,但唯有太原王氏,当初只有一个身份未能得到确凿证明的王慧龙孤身北奔,既无之前出仕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经历,也没有宗族势力可以凭借,三代后竟然和原先在北方根深叶茂的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达到了同一个级别。

原因何在?

王慧龙是东晋尚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他14岁时,全家被东晋太尉刘裕灭门,侥幸逃生的王慧龙先投奔叔祖王忱的旧部习辟疆处,又投奔后秦,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后秦被灭后又归降北魏,在北魏官至宁南将军,荥阳太守。

王慧龙很长时间被北魏皇帝认为“南人不宜委以师旅之任”王慧龙本人、王慧龙子王宝兴、王宝兴子王琼,其实官职都比不上琅琊王氏的王肃、渤海刁氏的刁雍等人,而且三世单传,人丁不旺,不过,王慧龙本人娶清河崔氏

,一子娶范阳卢氏,一女嫁陇西李氏都是魏晋以来的名门,也都是当时的权贵之家;王琼妻为陇西李氏,一女嫁北魏皇室(夫婿即孝文帝本人),一女嫁范阳卢氏——指腹为婚这个成语即出自清河崔氏的崔浩在王宝兴(崔浩的侄外孙)和其妻范阳卢遐女(崔浩外孙女)还在胎儿时指定其未来婚姻。

总之,因为以王慧龙为代表的太原王氏北奔之后通过婚姻关系建立了稳固的政治联盟,加上王慧龙入北魏时北魏的大方针是加紧和汉人世家大族进行勾兑,遇上了一个好时代,

所以太原王氏因缘际会逆袭成为了北魏四姓之一,但这是一个特例,并非常态。

其实,与王琼并列的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本人官位也不是很高,可见孝文帝看的还是这个家族本身的“尊贵度”。

对比之下,琅琊王氏来晚了76年,既恰好错过了北魏列“四姓”的太和十六年(492)——当然赶上这个趟也来不及跃迁到这个高度;和北方高门的联姻也没有太原王氏持久而广泛——琅琊王氏另一著名人物王褒是在555年江陵沦陷后入西魏的,又已经是63年之后;另一方面,在南朝,琅琊王氏要直到隋灭陈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北朝统治者来说,北奔的琅琊王氏还有着南方的同族,能够给予的信任自然比不上在南朝已经被斩草除根的太原王氏。

因而,在隋唐的历史上,琅琊王氏也没有进入五姓七望的范围,也就很顺理成章了。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谈古论金

琅玡王氏兴起于秦汉,鼎盛于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顶级门阀氏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西晋末年,琅玡王氏随司马一族举族南渡,在东晋时期达到顶峰。

琅玡王氏在南方又先后经过了东晋,南宋,南齐时期,到了北魏孝文帝时,不得已而北归,却无缘北魏四姓之列,为什么?

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时间没选好

与其说是琅玡王氏时间没选好,不如说是时间给他们开了个玩笑。

琅玡王氏分两次回归,第一次是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根据《魏书・王肃传》载“王肃,字恭 懿,琅琊临沂人,司马丞相导之后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 所杀。肃自建业来奔,是岁,太和十七年也。”也就是公元493年。

而北魏列“四姓”的时间是在太和十六年,即公元492年。

琅玡王氏晚了一年北归,这是它无缘“北魏四姓”的主要原因。

第二,实力问题

琅玡王氏初至北朝,虽然得到了皇室的优待,也和皇室建立起了婚姻关系。但由于他归魏时间较晚,也没有同当时在北方的世家大族建立政治联盟。从王肃到其子其孙,少有与当时河北大族联姻的,因此在社会地位上与太原王氏相比,要略显逊色,故琅琊王氏没有被列为北魏“四姓”之一。

新视界看文化,新角度观历史。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新视界看文化

说到门阀,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琅琊王氏。这个古代顶级的是氏族,从汉朝到清朝整整一千多年期间,王家曾经培养出来三十五位宰相,三十六个皇后,三十六个驸马以及一百多位文人雅士,家族风光一时两无,也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由于良好的家训,培养出的子弟使得琅琊王氏整整风光了百年。琅琊王氏的发源地在如今的山东临沂,齐鲁大地多出英才,琅琊王氏鼎盛于魏晋,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期举族迁往南京,南朝之后走向衰落。

魏晋时期有四大门阀分别是王家,谢家,袁家和萧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他是古代中原最具有代表性的名门望族,有“华夏首望”之誉称。按理说这种顶级门阀绝对是妥妥的北魏四姓之一,要想了解为什么琅琊王氏没有入选,就要看一看北魏四姓都是哪些。

北魏四姓同样姓王的有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在北魏时期和其他名门大族之间构建了一个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同盟。太原王氏王慧龙的妻子是,是博陵崔氏的女儿,他们之间孕育了一子一女,他的儿子又娶了卢氏的女儿,其女儿嫁给了陇西李氏,这就是后来唐朝的李氏的天下。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琅琊王氏同样也具备上述特点,当时所有的门阀之间都相互联姻,达到官官相护的目的。

琅琊王氏在北魏时期并没有十分出色的子弟,其中最优秀的是王肃。这个可能大家并没有听说过,他是司马丞相导之后也。在太和十七年间,王肃和当时北魏的皇室结成姻缘关系,儿子太和十六年,北魏列“四姓”,由于时间关系,纵然琅琊王氏深得北魏孝文帝的赏识,提出的很多建议和政策也获得了当时皇帝,但由于他归魏时间较晚,所以琅琊王氏没有被列为北魏“四姓”之一。


品读武器装备

北魏四姓是指崔、卢、郑、王四姓,这四姓又有其相应的代表人物,《资治通鉴》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可以看出王氏是指“太原王氏”,在东晋南朝时期,“太原王氏”也是显赫的门阀士族,田余庆先生就指出“就东晋居位擅权的各个门阀士族而言,其家世的渊源和门第的显贵,只有琅琊王氏可以和太原王氏相比。”但是在北朝,“琅琊王氏”却并没有和在南朝一样,保持住显赫的门阀地位,未能列入四姓门庭。

那为何门第家世相比肩的两家在北朝却不像在南朝一样获得相同的地位,两个家族北归支裔发展殊异。太原王氏北归支在南方主支覆灭的情况下,在北朝经过一系列权力运作最终跻身于山东士族顶级门户,并一直持续到隋唐之际,而琅玡王氏北归支则在短暂辉煌后,迅速归于寂寥,到了唐代已经难觅踪迹。

那为何,太原王氏能够名列北朝“四姓”,而琅琊王氏却未能重新崛起呢?

王琼是单身入魏的王慧龙的孙子。王慧龙是北朝太原王氏在中枢的代表,虽然王慧龙身后缺乏宗族势力,但是其祖上毕竟是魏晋名门,因此引起了欲“齐整人伦”,拔汉族士人参与政权的崔浩的注意。《魏书》载:

“初崔浩弟恬闻慧龙王氏子,以女妻之。浩既婚姻,及见慧龙,曰:‘信王家儿也。’王氏齇鼻,江东谓之齇,王慧龙鼻大,浩曰:‘真贵种矣。’数向诸公称其美,司徒长孙嵩闻之,不悦,言于世祖,以其叹服南人,则有讪鄙国化之意。世祖怒,召浩责之,浩免冠陈谢得释。”

太原王氏能够列入“四姓”,其魏晋旧籍是基础。另一方面,太原王氏与其他世家大族间通过婚姻构建了一个较大的政治联盟体,如王慧龙妻子是博陵崔氏女,生一子一女,儿子王宝兴之妻是范阳卢氏女,卢氏的母亲同时又是博陵崔浩的女儿,女儿嫁给了陇西李氏;王宝兴之子王琼长女是北魏孝文帝嫔,还有一个女儿嫁给范阳卢氏,儿子王遵业与孝庄帝为从姨兄弟,而孝庄帝是彭城王元勰第三子,母亲是陇西李冲之女,即王琼的妻子是陇西李氏。

但琅琊王氏同样具备了上述两点,出身魏晋名门,婚姻对象也包括了皇族、荥阳郑氏等高门,为何却没有进入“四姓”?

琅琊王氏在北魏的代表人物是王肃。根据《魏书》记载:

“王肃,字恭懿,琅琊临沂人,司马丞相导之后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是岁,太和十七年也。”

“高祖崩……诏肃尚陈留长公主”,“绍, 肃前妻谢生也,肃临薨,谢始携二女及绍至寿春。世宗纳其女为夫人,肃宗又纳绍女为嫔。”

由上述记载可以看出,琅琊王氏与皇族结有婚姻关系。但是王肃入魏却是太和十七年(493年),而北魏列“四姓”的时间约在太和十六年,所以王肃归魏的时间晚了一年。

所以,虽然琅琊王氏归魏后,深得孝文帝的赏识,北魏的许多礼制也由王肃制定,且与宗室建立了婚姻关系,获得了皇权的认可。但由于他归魏时间较晚,因此在社会地位上与太原王氏相比, 要略显逊色,故琅琊王氏没有被列为北魏“四姓”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