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邓艾被杀后,他的后人怎么样了?

笑看三国风云


三国时魏国的名将邓艾可以说是一位悲情英雄,他智勇双全,屡战姜维,偷渡阴平,直捣成都,终至刘禅率众投降,为灭蜀立下头等大功。可这样一位厥功至伟的将军,却因居功自傲,被钟会诬陷谋反,最终被监军卫瓘诛杀于绵竹。



邓艾家族原为南阳新野的望族,但到了邓艾这一代的时候,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邓氏家族早已没落,但邓艾依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于是,颇有学识的邓艾在成年后担任了典农都尉学士。这一职务本来是出任重要职务的跳板,可由于邓艾口吃,只做了个看守稻草的小职员。这一做就是十多年,后来总算升官做到了典农功曹的职位。

邓艾虽然官轻位微,但他非常喜欢军事,讲起排兵布阵头头是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邓艾有一次去洛阳报送文件,偶遇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慧眼识才,把他征召为太尉府的掾属。


这是邓艾的人生重大转机,司马懿对邓艾非常器重,不久邓艾又升为了尚书郎。正始初,司马懿又派邓艾巡视屯田工作。对邓艾提出的颇有见地的建议,司马懿一一采纳。

正始四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南安太守。在嘉平元年时,邓艾在参与对蜀将姜维的作战中,智勇双全,逼走姜维,立下大功,封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升城阳太守。

后邓艾多次与姜维交锋,战绩不俗。甘露元年,邓艾在段谷大败姜维,因功升为征西将军,晋封邓侯。


景元四年,魏大将军司马昭以邓艾、诸葛绪、钟会三将,兵分三路讨伐蜀国。钟会专权诬告诸葛绪畏敌,诸葛绪被治罪,钟会遂军南下,被姜维阻滞在剑阁,进退不得。而邓艾出奇不意,率部偷渡阴平,攻入蜀地。随着刘禅的投降,蜀汉政权宣告覆亡。

邓艾在灭蜀后居功自傲,擅自任命了大批蜀汉官吏。而这些把柄被主帅钟会抓住,在司马昭面前屡进谗言,诬陷邓艾谋反。

于是,司马昭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及其子邓忠,押往京城。被捕后的邓艾悲愤交加,仰天长叹白起境遇今日重现。


景元五年正月,钟会除去邓艾后,阴谋叛乱,钟会被部将诛杀,由监军卫瓘主持军务。钟会造反,本来邓艾会乘机雪冤,但由于卫瓘也参与了对邓艾的诬陷,因此他必除邓艾而后快,以免夜长梦多。于是,他派护军田续将邓艾父子诛杀于绵竹。

邓艾、邓忠父子被杀于绵竹之后,他留在洛阳的儿子们也全部遭到诛杀,家中的女眷及年幼的孙子被发配西域。

直到9年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邓艾才得以沉冤得雪,他的亲属也结束了发配,其孙子邓朗还被任命了郎中。


岁月是一条河流


邓艾被杀是很悲催的故事,固然是咎由自取,但也是司马昭的阴谋,但司马炎为了笼络人心,又对邓艾后人做了适当的安置。整个过程就是权力争斗的结果,由此看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邓艾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同钟会是灭掉蜀汉的功臣。

在钟会与姜维对峙的同时,邓艾出奇兵围困成都,逼迫后主刘禅举城投降,蜀汉灭亡。

邓艾立下天大奇功,又掌握重兵在外,对司马昭的政治图谋构成很大威胁,自然招致司马昭的疑忌。

但是邓艾并没有对此有丝毫的防范意识,甚至是本身就可能有更多的想法。

邓艾在攻占成都之后,忘乎所以,私自以天子的名义大肆任命官员。

他拜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根据其原来的职位,或任命为朝廷官员,或继续担任其原来的职位。

同时还任命了益州牧及各郡郡守,而且私自在绵竹修筑高台,宣扬自己的武功。

这一些列行为,不是反叛,又与反叛有何区别,实际上是又一个割据的军阀诞生啦。

邓艾取得成功,对于一同出兵的钟会来说,是莫大的耻辱。

钟会自然就很不爽啦,感到很没有面子。

邓艾的所作所为,正好被具有野心的钟会逮个正着。

于是,钟会就诬陷邓艾谋反,司马昭趁机把邓艾父子逮捕下狱。

利益熏心的钟会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在姜维的诱导下就叛乱啦。

钟会叛乱被平定之后,司马昭也派护军田续在绵竹追杀了邓艾父子。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邓艾的妻子和孙子邓朗被发配到西域,给邓艾留下了唯一的血脉。

泰始三年,段灼上书为邓艾伸冤,直到泰始九年(273年),晋武帝司马炎才为邓艾恢复名节,召回其孙子邓朗,任命为郎中。

后来,又任命邓朗为新都太守,还未上任就在襄阳遇到火灾,邓朗及其母亲、妻子全部被烧死,只有儿子邓瑞理幸免。

邓艾自恃功劳,骄傲自满,导致了几乎灭门的灾祸。

其唯一的血脉嫡孙邓朗又因火灾被烧死,唯一幸免的重孙邓瑞理也不知所终。

邓氏一门也就在历史上销声匿迹啦。


豹眼看历史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泰始九年(273年),邓艾被平反昭雪。

儿子

邓忠,邓艾之子,与父亲一同死于绵竹。

另有余子,人数和名字均不详,在洛阳的被诛杀,

孙子

邓朗,邓忠之子

邓朗,三国时期魏国太尉邓艾嫡孙。钟会诬蔑邓艾叛乱后,魏帝将邓艾在洛阳的儿子斩首,把邓艾的子孙流放到西域。泰始三年,段灼上书为邓艾申冤,晋武帝下诏命邓艾的嫡孙邓朗为郎中。

邓朗因为祖父邓艾在景元四年(264年)被诬告谋反,与家族被流放到西域。直至西晋泰始九年(273年)才被晋武帝司马炎恢复名节,更任命邓朗为郎中。永嘉年间,邓朗被任命为新都太守,还未上任就在襄阳遇到火灾,邓朗和他的母亲和妻儿都全被烧死,只有儿子邓端理幸免。

邓端理 生卒不详,平生事迹史料无记载。


CityNight


邓艾是被钟会陷害的,但是钟会仅仅是夺取邓艾的军权而已,将邓艾及其子邓忠派人押往洛阳。后来钟会叛乱很快被平定,参军卫瓘因之前参与陷害邓艾,此时为了洗脱自己嫌疑,就派人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

邓艾死时,其中一个儿子邓忠陪着邓艾被杀,其余留守洛阳的儿子也被司马昭所杀,妻子和孙子也被发配到西域。在《三国志·邓艾传》对邓艾家族的结局是这样写到:

瓘遣田续等讨艾,遇于绵竹西,斩之。子忠与艾惧死,余子在洛阳者悉诛,缇艾妻子及孙于。

也就是说邓艾所有儿子都被杀死,除过妻子和孙子等后辈辛免于难,但是也逃不过被发配的结局。

直到司马炎篡魏自立后,开始有人站出来为邓艾鸣不平。首先是泰始元年(265年)皇帝司马炎下诏为邓艾特赦,将流放的子孙找回洛阳,让恢复香火祭司;跟着是泰始三年(267年)议郎段灼上书,替邓艾不平;最后是泰始九年(273年)司马炎再次下诏为邓艾平反,任命邓艾的嫡孙邓朗为郎中。

邓朗是邓忠的儿子,被司马炎在为邓艾平反后,邓朗被任命为郎中,而不是袭去邓艾的爵位,可见司马炎为邓艾平反仅仅是为了收买人心,而不是真正感恩于邓艾的功劳。至于邓艾其他儿子的后代,不见史料记载,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而且邓艾当初平定蜀汉后被封邓侯,其中有两个儿子袭荫被封为列侯,只有这两个儿子具体名字在史书中都没有留下来。


安定郡小书生


司马家对邓艾后人的态度,是当时历史环境的一个缩影。

严谨的任质制

三国时期的魏国,推行了严谨的任质制度。即:在外领军的将领,必须留下人质在京师。

钟会在挂帅征蜀前,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其中,邵悌反对的理由是:钟会是单身,只有一个养子,没有重要亲属做人质!


邓艾不是单身,除了随他一起出征的邓忠,其他亲属都留在洛阳。

在钟会之乱后,邓艾的儿子全部被杀,邓艾的妻子和孙子都被发配到了西域。

知其有冤,无正式平反

十几年后,司马炎继位,陆陆续续有人上书,请求为邓艾平反。

史书记载了三次关于司马炎对邓艾案件的评价,影响了邓艾后人的轨迹。


第一次,司马炎登基时,进行了一次大赦。

这次大赦中,司马炎对王凌、邓艾都做了一定的“赦免”。不过,司马炎并没有“正式平反”,他只是说:邓艾被抓捕的时候,束手就擒,态度良好,既然现在大赦天下,他们的子孙就不追究了。

邓艾的孙子得以被赦,结束受发配之苦。

第二次,提拔邓艾的孙子孙朗做了郎中。

这次的起因,是邓艾的旧将段灼上书为邓艾申诉冤屈。其中的申诉逻辑清晰,证据详实。


可是,司马炎并没有直接“平反”,只是说,念及邓艾有功劳,现在子孙做民隶,于心不忍,于是做了提拔。

第三次,司马炎在此提拔孙朗,孙朗却遭遇意外。

最后一次,是司马炎和邓艾的一位旧将樊震谈及邓艾,樊震谈及时,痛哭流涕,感人极深。

司马炎这次依然没有“平反”,只是下诏提拔孙朗做太守。

可是,就在孙朗上任前,就遭遇大火,不行殒命。邓艾的玄孙邓韬、邓行得以生还。

晋对邓艾的不公,源自邓艾的出身


比起邓艾来,司马家对其他的“反贼”后代就宽大多了。

淮南三叛中的诸葛诞,他的儿子诸葛靓逃去了东吴,还在晋灭吴之战中全力抵抗。晋灭吴后,司马炎要任他做官,诸葛靓坚决不做。不过,诸葛靓的两个儿子,依然受到重用,一个做到了太常,一个做到了尚书令。

和邓艾案并列的钟会。司马炎仅仅只是连坐了钟会的养子,钟家的其他人一律没有得到追究!

司马家对于那些真正“反叛”者,多能豁达大度,唯在邓艾案上,明知有冤,却从不平反。

老子出身不好,人脉不好,打仗厉害!

这无非是因为:邓艾是一个寒族出身的孩子。尽管他生前位高权重、功勋卓著,但却没有士族们的人脉基础。而为邓艾平反,事实上就会加重钟会、卫瓘等家族的罪责,朝廷认为不值得!

单纯的公平正义让位于复杂的权力格局,晋朝的扭曲风格可见一斑。

这样的统治者,在血雨腥风、毫无底线的权力游戏中,将中国历史带入了漫长、屈辱的动荡时代!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邓艾的全部儿子都被司马昭杀死了,但是还有二个孙子被流放到西域,后来司马炎给邓艾部分平反,孙子邓朗出来做官,另一个孙子邓千秋留下二个儿子后,很早也死了。邓朗一家还有千秋的二个儿子,后来在永嘉之乱中,都死于襄阳大火了,唯有邓朗其中的一个儿子邓韬,因为远行不在家而幸免于难。所以邓艾还有个曾孙邓韬,继承了邓艾这支的香火没有绝嗣。

邓艾是魏国末年的名将,此人出身寒微,却胆识过人。早年受到司马懿和司马师的器重,被重点培养和提拔。后来他死心塌地跟随司马氏篡位,因此成为司马昭心腹。

后奉命镇守边疆,与姜维对峙,曾击败蜀军,斩杀蜀将。后又与钟会一起伐蜀,偷渡阴平,灭亡蜀汉。

蜀汉高层们的后代是被谁杀死的? 他最后又有什么下场?

可以说,灭蜀之功,以邓艾为大,邓艾杀到蜀国,逼得投降。当钟会取代邓艾成为蜀地最高统帅之后,钟会和姜维走到了一起。

姜维看到刘禅已经投降,心中悲愤,只能投降。但是,姜维并不甘心,他主动接触钟会,并且挑起钟会在蜀地割据自立的野心,让邓艾和钟会自相残杀。最后邓艾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半路被人截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后来,司马炎即位称帝,那时全国皆知邓艾是被冤杀,但是司马炎却没有帮邓艾平反。这实在让人困惑不解。因此到最后,邓艾一直没有恢复名誉。





悦示斋主人


邓艾在被司马昭下旨抓捕时,抓捕邓艾的恰恰是与钟会一通诬告的卫瓘,在钟会随后谋反被杀之际,邓艾父子被毒杀,邓艾的妻子和邓艾的孙子有幸逃过被杀但是也被发配边疆。其他家人被司马氏赶尽杀绝全部诛杀了。







鹏正


灭蜀第一功臣邓艾,在入蜀后成功地招降了蜀后主刘禅,为天府之国成都免去了一场战火,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原蜀汉朝廷的敬重。

同为灭蜀的大将钟会在蜀地密谋造反,拉拢了原蜀大将军姜维一起行事,并派了监军卫瓘以谋反的名义去捉拿邓艾和其长子邓忠,把他们装入囚车押回洛阳。

之后钟会谋反失败,卫瓘联合了不愿谋反的魏军一起反对钟会,杀钟会、姜维和原蜀太子刘璿,平定了“成都之乱”。由于邓艾当初是被卫瓘亲手捉拿的,虽然卫瓘也是抱着韬晦的心思,可毕竟诬陷国家重臣的罪名也不小,所以在解决了钟会后,卫瓘派了心腹田续去暗杀了正在回洛阳路上的邓家父子,依旧以谋反罪论处,说邓艾、邓忠与钟会合谋,后死于乱军之中。

消息传到了洛阳,掌权的司马昭也不愿蜀地再乱,所以直接把罪名全推给钟会和邓艾两人。钟会在洛阳的两个继子(从哥哥钟毓那里过继来的):钟邕和钟峻全部被杀,钟会一脉至此断绝。钟会的哥哥钟毓因为提醒过朝廷要小心弟弟钟会,司马昭免了钟毓的罪,钟毓一脉没受到过大的波及。

而邓艾和长子邓忠则已经死于成都之乱中,邓艾留在洛阳的妻子和儿子们全部被杀,其孙全部被流放西域。直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邓艾的谋反罪名才得以平反,史料上也仅记载着邓艾长孙、邓忠孙子邓朗,在平反的当年被任命为郎中,就任新都太守。

后邓朗在路经襄阳时遭遇了一场大火灾,全家都被杀死,仅剩下儿子邓端理因为留在了洛阳而得以幸免。邓端理最后不见于史书记载,大概是因为永嘉之乱而死于乱世,或者是隐姓埋名躲了起来。


一贰一橙


邓艾作为奇袭蜀国的名将,在孤军深入后,拼死一战取得胜利。等待他的确实屠刀,当邓艾坐着囚车到达绵竹的三竹亭时,迎接他昔日的部下向他索命了。背后的人,就是统一部署了灭蜀大计的司马昭,给予他荣耀的人,也给与他死亡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邓艾死后,其诸多儿子被杀,只留他的妻子和年幼孙子发配到西域种地。

馀子在洛阳者悉诛,徒艾妻子及孙子于西域。

新知识的探索者


邓忠在战争中有勇有谋,军事战略能力卓越,屡屡击退姜维,最后更是偷渡阴平一举击败蜀国,战功赫赫。然而邓忠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失了方寸,未经许可擅自承制拜官,这才使得钟会有机可乘加害于他,也让司马昭一心要杀了邓艾。

被任命去捉拿邓艾父子二人的是监军卫瓘,将二人关入槛车押送至洛阳。而后钟会谋反,对此司马昭早有防范,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不久,这场“成都之乱”就被平定,卫瓘被委派稳定当时的成都局势并派出田续追杀邓艾。田续追至绵竹西时方才遇到二人并杀死邓艾父子二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的生涯就此画上句号。

邓艾的后人

其子数人。史料中其子邓忠随邓艾一同被田续在绵竹一地被杀害,剩余的儿子也相继在洛阳被杀害。邓忠生前尚有一官半职,官至惠唐亭侯,同父亲一样一同参与偷渡阴平一役,也算是有功之士。其孙邓忠之子邓郎,在邓艾和邓忠相继被杀后,只有邓郎和奶奶活了下来被发配西域。本来二人相依为命,凑活着过日子。多亏了当年随邓艾伐蜀的段灼,段灼深知邓艾作战勇猛,“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对魏国功不可没,最后被处死,在晋朝建立以后上书为邓艾打抱不平。司马炎深明大义,任命邓艾之孙邓郎为郎中。可惜,邓郎却无福消受,还未上任之际襄阳发生火灾,自己和母亲、妻儿都在火场中丧失,唯有儿子邓端理侥幸逃出。邓艾的重孙邓端理,史料上已无详细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