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高冷孤傲,中國政府奉行不主動政策,中法建交看誰先憋不住

文 | 李響

戴高樂高冷孤傲,中國政府奉行不主動政策,中法建交看誰先憋不住

1954 年6 月23 日,新當選的法國總理孟戴斯·弗朗斯在伯爾尼會見了周恩來

日內瓦會議後,毛澤東在正式場合提出中國外交要結束“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階段,現在要“走出去”,發展的空間就是“中間地帶”,所謂中間地帶,是毛澤東1949年之前就提出的概念,即兩次世界大戰之後 ,歐洲衰落,美國和蘇聯迅速崛起,它們之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地緣空間,既包括亞非拉,也包括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可惜的是,走向中間地帶的戰略並沒有趁熱打鐵,中國與西歐的關係也在冷熱之間遊走。直到1963年9月,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重提“兩個中間地帶”概念,進一步闡述歐洲、日本等國家對美國不滿意,對蘇聯也不滿意,“我們還是有工作可做”。

“我曾到過法國,我瞭解法國人民和他們的許多優點。法國人民是有自尊心的,我希望看到法國民族的國際地位在為和平的奮鬥中日益提高。”日內瓦會議期間,周恩來對時任法國外長皮杜爾說了這段意味深長的話,預言了西歐未來之路。中國和西歐許多國家都是歷史悠久、有自尊心的大國。20世紀60年代初,中蘇關係破裂,內憂外困的中國急需與西歐緩和關係,恰巧追求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英法與美國關係也大不如前,尤其是戴高樂主政法國後,頻頻向美國霸權挑戰,與不甘屈從蘇聯的中國頗有惺惺相惜之情。正如毛澤東所說:“情況還在發展,矛盾還在暴露。過去幾年法國人鬧獨立性,但沒有鬧到今天這樣的程度。”

戴高樂高冷孤傲,中國政府奉行不主動政策,中法建交看誰先憋不住

1961 年9 月7 日,陳毅(左二)陪同來訪二戰名將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左一持摺扇者)參觀故宮

1960和1961年,英國二戰名帥蒙哥馬利兩次訪問中國,與毛澤東相談甚歡,周恩來對毛澤東說,要抓住機會把“英國跟美國的區別也多談一點”,也就是希望通過蒙哥馬利能起到分化西方陣營的作用。在周恩來安排下,蒙哥馬利與毛澤東、劉少奇等中國領導人多次會面,還參觀了許多不對外國人開放的中國城市。蒙哥馬利回歐洲後去法國拜訪戴高樂,建議他有必要與中國發展關係,如有可能,還要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

1963年10月,法國前總理富爾以戴高樂密使的身份訪問中國,行前,戴專程會見富爾委以重託。戴高樂這位老英雄高冷孤傲,戰場雷厲風行,外交放不下身段,他讓富爾去跟中國主要領導人接觸,但是強調不能你自己先提出建交,一定要讓中方先提,咱們法國不能求人。富爾見到周恩來,跟這位留法學生說了一句明知故問的話:“你是否去過巴黎?”周恩來知道對方的意思,不動聲色地說:“是啊,四十多前的事了。”富爾接著說:“是時候再到巴黎了”,強烈暗示周恩來你來法國訪問吧,咱們建交吧。中國對西歐一直以來奉行的也是毛澤東多次強調的不主動政策,周恩來就不捅破窗戶紙,吊足了法國人的胃口。其實中方也做足了暗示,富爾以私人身份訪華,周恩來卻安排他住在釣魚臺國賓館,高規格接待,表明中方明白法國人的來意。最後,還是富爾忍不住先將戴高樂親筆書信交出,正式提出想建交。中方也做出極大的讓步:沒有在聯合公報中提及法國如何處理與臺灣的關係。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不久,法國履行君子協定,禮送“中華民國使館”工作人員離境。

戴高樂高冷孤傲,中國政府奉行不主動政策,中法建交看誰先憋不住

1963 年10 月,埃德加·富爾非正式不公開訪華時留影

中法建交被稱為外交核爆,新中國成立15年,終於和西方大國牽手。其實許多西方國家都有此意,只是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法國的大膽舉動刺激了歐洲鄰居,西德駐瑞士的外交機構馬上與中國駐瑞士人員取得聯繫,就兩國關係問題進行首次官方接觸,不過中方反應冷淡。

世界以為中國將以法國為突破口改變外交政策了,實際上政策沒有鬆動甚至還有所收緊,兩年後“,由於中國國內情況的變化,中歐關係的本質進展也延遲至20世紀70年代初才得以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