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定都河南的東漢西晉北宋三個王朝沒有開疆拓土的能力?

中華第一古都長安

這是挖了個坑讓人往裡跳,什麼定都河南的王朝沒有開疆擴土的能力?定都南京、杭州、北京、西安就開疆擴土了?

漢武帝時疆域面積為650多萬平方公里,東漢、西漢長城以北也沒有統一。(定都西安、洛陽、許昌)

唐高宗時土地面積為1260萬平方公里,這是標準的鼎盛時期的大唐帝國。(定都西安、洛陽)

北宋不到300萬平方公里,還開創了皇帝被俘虜的先河;南宋就更不必說了,別說開疆擴土,還割地賠款求和,苟且一隅,自保都難。(定都開封、洛陽、杭州)

最鼎盛時期是元朝為2122.74萬平方公里,但這個朝代是漢人的恥辱。(定都北京)

到了大明帝國國土面積為1200萬平方公里左右,回到了唐朝鼎盛時期的國土面積。(定都北京)

清朝面積接近1300萬平方公里,中國又回到少數民族的手裡,是不是很自豪?


先來看看大唐是怎麼滅亡的,當時玄宗登基時已經遷都西安,處於大唐的極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就是這麼個王朝居然滅亡了,你說與定都那裡有關係嗎?正是唐朝的滅亡,讓當時的中國動盪了一百年。

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為了求的北方契丹的支援,向契丹厚顏無恥的自稱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使後來的宋朝200多年時時處在戰略被動局面,最終滅亡。


契丹比北宋早立國十餘年,北方政權早已穩定,而北宋接手的是個爛攤子,在這種情況下與契丹對峙一百餘年,在戰略上沒有優勢可言,你讓他怎麼去開疆擴土。宋朝的滅亡與唐朝的滅亡是有間接關係的,但這也不是宋朝滅亡的理由,一個最富有的朝代,不知居安思危,重文輕武自費武功,實在與定都那裡沒有關係,若北宋遷都西安,整個中原門戶大開,滅亡的會更早。


中國曆朝的首都都是以戰略威脅的成度大小來決定的,我們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遊牧民族,漢代的威脅來自西北。

唐代的威脅同樣來自西北。

唐滅亡後戰略威脅開始轉移,中原失去了燕山山脈屏障以及燕雲十六州的緩衝區,迫使北宋定都開封。

元朝滅亡後,明朝定都南京,等朱棣收復大片北方土地,遷都北京,也就是“天子守國門”,為什麼不遷都西安,顯然就是戰略威脅的轉移所影響的。

東漢、西晉、北宋所處的內部矛盾和戰略環境都不一樣,其中內部矛盾和戰略思維上的格局是影響國家發展的重要原因,與定都那裡沒有太大關係。

西漢因王莽篡權而中斷十六年,王莽統治時期,長安先後數次被攻破,人口銳減,昔日的恢宏與繁盛蕩然無存,已喪失了繼續為都的條件。而東漢劉秀的根基是在河南,當時洛陽作為漢陪都已經非常繁華,定都洛陽順勢而為。此時的東漢早已不是昔日的西漢繁盛時期,哪有能力去開疆擴土。

漢滅亡後是動盪的三國時代,西晉大一統後由於連年動亂,人口銳減,大量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埋下了五胡亂華的伏筆,這時候不定都洛陽又能去那裡?就西晉這點實力還能指望他去開疆擴土?


在古代開疆擴土除了內部團結,經濟繁榮外還要有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定都那裡都不是重點,明朝讓一個蠻夷小族滅國根本原因在於內部,清朝倒是大一統,連北方威脅都沒有了,看看下圖的大清國土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啊!


你說這與定都那裡有關係嗎?清朝倒是開疆擴土了,到快要滅亡時越南還在控制之內,結果還不是喪權辱國分崩離析,成吉思汗開疆擴土了,打下了大半個歐洲,想定都那裡都可以,但是他成功了嗎?在歷史的長河裡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老夢雜談

大家好,我是瑞瑞說歷史,我不能創造歷史,但我可以傳播歷史。

我去想說的是,開拓疆土跟定都哪沒什麼必然關係的。我們對一個王朝有沒有開拓疆土的定義就是他比剛開始確定政權的版圖有沒有擴大。那麼咱們就簡單分析下這幾個王朝。

東漢,開國皇帝是“位面之子”光武帝劉秀。整個東漢在歷史上都沒啥存在感,前面是奠定漢族基本的西漢,後面是群雄輩出的三國。唯一就東漢印象深刻的就是“東漢末年分三國。

東漢時期,朝政內部最大禍亂就是宦官與外戚的政權。一般都是皇帝年齡較小,都是有太后以及太后的孃家人掌權,隨著皇帝長大,想要親政就要扶持自己的親信宦官,知道皇帝在宦官的幫助下執掌大權,而這時宦官又權傾朝野,新皇帝又要藉助外戚的力量抵制宦官。一直往復,根本沒有餘力想著開闢疆土。而真正使東漢滅亡的更是外戚常進和宦官的政權,董卓進京天下大亂。

西晉更不用說了,由於司馬氏認為曹魏滅亡的原因是因為帶中央遇到危險時,沒有皇族幫助。於是晉武帝大肆分封親王,而且這些親王有著

軍事財政大權,在自己的封地要錢有錢,糧草兵馬都有,儼然就是一個小朝廷。而晉武帝之後的晉愍帝又是個二傻子,加上外戚楊氏和賈氏的鬥爭,直接引發了各個親王大戰,其中以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為主,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直接使得西晉國力大跌。西晉從280滅吳正式統一天下到被少數民族政權所滅,總共36年。所以西晉根本沒有機會再進一步拓寬疆土。

至於北宋,人們第一想到的“崇文抑武,割地賠款”等詞。這也不能怪宋朝統治者,因為北宋的建立是在那個戰亂紛爭的“五代十國”,那個時候,只要手裡有兵就是大爺,後梁,後晉幾朝都是執掌兵權你的大臣而立,而宋太祖本人也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皇位.所以趙太祖為了避免以後出現這種被執掌兵權的大臣篡權,不但“杯酒釋兵權”奪了當時大將的兵權,並設 “樞密院”類似於現在的國防部,雖然樞密院掌管天下兵馬,但都有文官執掌,只有真正打仗,將領才有軍權。這就造成了“

將不是病,並不認將”,軍隊整體配合不行,所以宋朝軍隊對外打仗輸多勝少。既然要拓寬疆土得要打仗吧,宋朝的經濟實力以及人口都很強勢,但是直接打仗的軍隊還是不行,所以也沒有能力拓寬疆土。

實際能不能拓寬疆土跟定都哪裡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自身國力以及軍隊打仗能力和鄰近國家的整體實力。

我是瑞瑞說歷史,一個向大家分享歷史的歷史搬運工,喜歡我的可以關注我哦。


瑞瑞說歷史

東漢開國皇帝是劉秀,劉秀是從河北開始稱帝的。

他稱帝之後,開始了對全國發動了統一的戰爭。

在劉秀稱帝的時候,其實整個中國是被分成了好幾塊的。當時的赤眉軍打敗了更始政權的劉玄,奪得了當時的都城西安等地。

而此刻的劉秀是獨佔河北之地,東面的齊地上還有一個劉邦的孫子劉章的後代,在與劉秀爭奪帝位。

在看西北的隴地也就是甘肅這一帶,也被割據了出去。西南的蜀地更是天高皇帝遠,當地的父母官一看中原大亂,索性他就稱帝了。

劉秀面臨的就是這麼一個爛攤子。

於是,他開始先把齊地給平叛了,又把赤眉軍打敗了。

這時候就剩下隴地和蜀地了。由於這兩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想拿下他們並非一朝一夕的事。

結果是經過了七年的時間,劉秀才把隴地給收復了過來,緊接著就是最後一個蜀地了。當然這個地方最終也被劉秀拿了過來,至此中國又一次在劉秀手中統一在了一起。

所以說,東漢定都洛陽沒有開疆拓土的能力,這一命題並不成立。

劉秀統一全國後,他的部將想去把匈奴給滅了。當時,匈奴那裡正在鬧饑荒,若是趁著這個機會去打他們,匈奴肯定會被一網打盡的。

但是,劉秀制止了這種滅絕人性的行動。他告訴部下,不要在人家危難的時候去攻打人家。現在是大家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貿然發動戰爭是會受到老天爺的懲罰的。

所以,他們就再一次的放過了匈奴。這也就是說,是劉秀主動放棄了開疆拓土的機會,並不是他們沒有開疆拓土的能力。


至於北宋的靖康之齒,也不是說北宋沒有開疆拓土的能力,只是當時的領導人比較昏庸,天天沉溺於詩書琴畫當中,當權的宰相以及統兵的一把手,更是把斂財當做唯一的手段,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他們把國家養的士兵用來為自己幹苦力,換取豐厚的利益。

這就導致了士兵天天去經商,沒有了鍛鍊的機會。

據說,靖康之難發生時,對抗女真人的宋軍連弓箭都拉不開,馬都騎不穩,想要讓這樣對軍隊去打勝仗,真的是太難了。

其實靖康之難時,國家是有能人的,像韓世忠,岳飛等人並不是不能打仗,只是他們沒有發揮作用的政治舞臺而已。

總之一句話,沒有能人當政,就不能開疆拓土和定都那裡的關係似乎不是太大。


漢史趣聞

古往今來,每個朝代的建立,首要面臨的抉擇便是定都問題。

東漢定都洛陽,西晉定都洛陽,北宋定都開封,皆在河南。

古代中國,以河南為中心,輻射周邊一些地方,被稱為中原。中原地區,土地富饒肥沃,交通便利,是全國經濟文化政治等交匯的中心。因此,古代有不少王朝選擇定都在河南,當然主要是定都在洛陽。

至於說為什麼以上三個王朝沒有開疆拓土的能力,我覺得是有些片面的。

東漢的創立者劉秀,被譽為“位面之子”,因為他結束了王莽之亂,再度將中國一統,堪稱一代傑出君王。而東漢也有開疆拓土的功績,經歷代皇帝之勞,徹底平定西域。

西晉是司馬三代,自奪曹魏之權,滅蜀降吳,在司馬炎手上,天下再度一統。只可惜的是繼任的司馬衷是有名的傻子,他的醜皇后賈南風更是一代暴戾之後,在西晉成立不久,就釀成“八王之亂”,西晉分崩離析,徒增笑料。

北宋的開創者趙匡胤雖是篡權上位,但是不失為一代明君。只不過,在完成一統之時,他與當年周世宗的選擇截然相反,沒有北上伐遼,而是南下滅李唐。等到宋太宗登基,伐遼之時,指揮不當,打了一場大敗仗。而且因為宋對武將的限制,致使軍隊的戰鬥力難有暴漲之勢,所以只能是與其他敵國形成對峙,難以開疆拓土。


么么龍

請把東漢去掉!哀牢,交趾九郡,西域,在這些固有擴張版圖的情況下,到了和帝劉肇時期,短暫佔領了漠北匈奴腹地大片版圖!這一時期是東漢極盛時期!經濟富庶,軍事強盛!史稱—“永元之隆”!怎麼會沒有版圖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