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和王铎书法都很有名,可是他们都是降臣,艺术的成功可以掩盖气节的丧失吗?

诗仙朝阳永垂不朽

谢谢你的精彩提问。我是千千千里马。与你一起回答赵孟頫、王铎、降臣和艺术这几个关键词。

赵孟頫是降臣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为什么今天还在议论?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文化模糊问题。

假如我们是清朝人,明朝人,元朝人我们说赵孟頫、王铎是降臣完全有义正言辞的理由。


但是,今天还在说赵孟頫、王铎是降臣,这个就是一种无耻了。因为,宋朝的中国,与唐朝的中国与汉朝的中国,就国土来说是不一样的,元朝与清朝的国土民族,也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最团结统一的一个历史朝代,这个不仅仅是异族统治“中国”的问题,而是中国自己的发展问题。

按照你们赵孟頫、王铎是降臣的说法,那种中国的“降臣”不知要多少了。中国还会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吗?


清朝灭亡以后,有一批人还要做清朝的遗老,那么这些遗老都是汉族人,他们是不是也是“汉奸”了?这其中还有大国学家王国维呢!

请问,有人批评王国维是“汉奸”的吗?

所以,作为我们现代人,我们应该对历史的糟粕进行批判。

例如,王国维做清朝的遗老,不是一个汉奸问题。但是,绝对是一个封建郡主专制政治的信仰者,是需要批判的。与王国维同时代的鲁迅,胡适,孙中山,包括袁世凯,哪一个不是清朝的臣民?

有人说袁世凯是“降臣”像吗?现代政治中的政府更迭,属于正常的首脑更迭。

但是,中国古代有一个“不二臣”的政治标准。

但是,清朝人包括满族人,他们都融入到中华民国了,因为,这是国家制度的革新,不是从一个国家变成另一个国家。

那么,我们回到赵孟頫和王铎,我们最好还是考察一下他们在自己的时代做了什么,这才是衡量他们是不是政治上值得尊敬还是批判的基础。


赵孟頫的一生,对国家对人民基本都是做了很多好事的文化巨人,所以,历史上说他仕元是投降,他的书法是柔媚没有骨气,这个是与赵孟頫艺术和为人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事情。

至于王铎,虽无大功也没有什么大过。如果他没有进入清朝就死了,估计也不会有人拿他在清朝为官说事儿。


赵孟頫、王铎的为人我们是清楚的,那么,对他们的艺术评论,就不要以清朝人和元代人,明代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还是按照优秀人物的艺术去看待他们吧。

毕竟他们与蔡京秦桧的问题不是一回事。因为,蔡京秦桧尽管不是“异族”也不是降臣,但是,他们绝对有人品问题,也有政治问题。


千千千里马

谢谢友情邀约,参与问答。

赵孟頫与王铎,不同朝代,社会遭遇,身世经历有类似之处。都是前朝人物事后朝,又都是以书法而名世。他们自己有没有這种心理纠结,不得而知。在他们的同时代,有多大程度的朝野品鉴社会舆论,责其不忠二臣,叛主降敌,现在也不好总结统计。总之,时也命也,赶上了,改朝换代,而且是外族入侵,他二人想洗白自已的政治污渍,是绝不可能,但是以在下之见,对叛臣降将的定论评价,应看其在历史改朝换代的转捩点上,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不论什么社会环境社会阶段,对奸恶之人,都适用一个律条:首恶必办,协从不问。大奸大恶,卖国求荣,引狼入室,都是位尊权重之人。秦桧丶汪精卫之类,那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头羊,实是拨乱朝纲的奸臣,领众叛国的降将。迎外敌,改国运,江山易主,是這少数人的作用力,大批失国的臣僚,无主的遗民,都得戴上叛逆的帽子,定为二心事敌的不忠之人吗?這实际是一种很荒谬的观点理论。

其实,赵孟頫王铎那样的身份地位有必要以死殉国以示忠烈吗?大家都已进入了新的社会时期,朝廷征召,有能力而不出来做事,于家于国于民有意义吗?我们起码经历了近百年的新文化运动,大批特批过愚忠愚孝丶烈女守节,怎么还在纠结赵孟頫王铎之流的遗臣事新朝的忠二问题?起码他们這类,並不是在战乱丶异族入侵未定鼎之际,主动投敌叛国的。如果用封建王朝时的正统观点说话,大家都彼此,不光赵丶王有這个毛病,所有遗民都不能洗白。

其实,到现在还以此圬病两位历史名人,那说明一是他二位的冤不得伸,二是我们的糊涂无聊。我再追问一句,他二人除了出仕敌朝外,还有没有可圈可点的政治恶行?

我最后宣判:赵孟頫丶王铎二人,叛降变节之罪不成立,除了个人对社会形势改变的无奈,並无主观的犯罪动机,亦无于民于国的恶品恶行。王铎与钱谦益共守江宁,福王已逃跑,明朝已亡,大军压境,大局已定,顽抗至死,固然能成就其个人名节,但屠城之残,是何代价?

他二人的书法品成就都是影响其当世和后代的一流水准,也不存在以书品掩人品的问题。从品味书法能看出事敌的媚骨,也纯属无稽之谈。


真空妙有无量寿

他们都是降臣不假,但他们在前朝是皇上?不是,是能臣?也不是,不过只是徒有所谓的身份和小吏而已,既左右不了政权,又不能回天,所以是降臣也是降民,不可能为此而死,
赵公降元以后,以汉文化为工具,大力汉化大元,不论是书法,绘画,元曲,无一不精,能洁身自好,这就是贡献,为了避开元人思宋嫌疑,所以书法上以魏晋为根而大力发展书法艺术,让汉文化训服元人,这不也是大智慧吗?而以气节说事来打击他,不过就是找的借口而已…


赵公给后人留下的艺术方面的东西,是一种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而王铎的情况和赵公也极其相似,面对大清的铁蹄,降不降啥用也没有,如果他真的死了,还会有王铎吗?倒不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去改变大清,有何不可?

倒是颜真卿,书法伟大,死的憋屈,气节可赞,但也不能求人人都和他一样,作为后人,我觉得不用太在意这些前人的东西,我们应该学其优点足亦,而那种字如其人的伟大理论也不全靠谱,更不应该用什么来掩盖另一个什么,我觉得没必要吧,真的赵公王公死了历史能改变吗?


玉乡大哥1

俗话说,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赵孟頫自幼聪明,读书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写字也很漂亮,出口成章。在14岁的时候就做了官,按理说他是宋朝的皇亲国戚,位置不低。

但是由于朝堂的更迭,她家里早已经没有祖辈时的势力,只能算一个帝王家的小分支,没有受重用。

赵孟頫14岁的时候就做了司户参军,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管理户籍赋税这类工作的文职。

芝麻小官,正七品或者从七品之间,还是补蔭缺上去的,南宋灭后,家里做学问。

直到他30多岁的时候已经是元朝了,忽必烈派人去江南寻访宋代旧臣,一共找了几十个人,赵孟頫名列在第一位。



忽必烈见了他之后惊叹为神仙中人,让他当了副宰相。虽然受朝堂排挤,但是也有了不少作为。

与其说是“降”,不如说是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纵有满腔热血,旷世才华,却只能做个芝麻小官,不受重用,文人心里多少是会不平衡的。

一般很有气节的人,大多都是在朝堂身居要职的人,很少有这么芝麻小官讲气节。

如身居高位,没有气节,便会成历史的笑柄。如是小官,没有什么名气,投诚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势单力薄,无法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只是战争的牺牲品。

王铎大概也是如此,一生文官,多是修书的活计,并没有什么能力去改变现状,跟傅山还是不一样的,傅山没有官职,是一个医生,思想家,感觉和鲁迅有些类似,民族气节非常强。

当过官和没当过官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处事的态度肯定也不能一样。

作为平民来讲,肯定是反抗大于妥协。

我认为这是二者的阶级不一样,生活方式家庭背景不同。

可看历朝历代大多是平民心生反抗,小官顺势而为,大官宁死不屈。

至于艺术,我认为肯定是掩盖不了气节的丧失的。


但是艺术的成长跟气节的丧失应该有关系,比如赵,被朝堂排挤,被世人诟病,寄情书画以求安逸,大概算是侧面促进了艺术成就。

每个人心里在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时候,对人生的看法就会不一样,也就会从艺术中表现出来其人的思想。

所以个人以为艺术固然不能当做借口去掩盖一些事实,但是抛开谣传,谁又能知道它们当时真的心里真实想法呢?现在我们只不过是妄加揣测罢了。

奸臣的书法虽然在后世不流行,但是等流行的时候,艺术与人品就已经不挂钩了。降臣也是一样,气节是气节,艺术是艺术,等王铎流行的时候也便不可一概而论了。


梁宇航

赵孟頫和王铎都是划时代的书法大家,对书法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泯灭的。


赵孟頫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有无数人把赵体作为书法入门范本,从中吸取营养,获益。作为一个文人他无法左右历史的风云变幻,也是可以理解,虽然赵孟頫是宋王室宗亲,受忽必烈赏识,却在元朝做官,为人诟病,有丧气节。书法与为人并不适宜相提并论,

王铎书法,开拓新书风,大幅行草巨作雄伟奇崛,气势绵延,虽是别具一格。书法入古而不拘泥于古,倡导书不入古,便落野俗,用笔凌空取势,结字欹侧,章法摇曳生姿,尽得米芾三昩。明未降清,以二臣为人所不耻,虽有失气节,也难掩其在书法领域取得的成绩,为人们争相效仿学习。



艺术的成功,人格的高下,并不正相关,也不能划等号,就好像不同单位的重量与长度,可以比较换算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也。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下附临书,敬请指正,谢谢!


旭日余辉4

我感觉艺术和气节关联不是很大,古有秦桧被大家所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奸臣,害得岳飞家破人亡,但这并不防碍他的书法成就。



董其昌也是常被后人诟病,但他也是一个相当出色的书法家。



一码归一码吧,虽说这些阻挡不了人们对他们书法的喜爱,但民族气节丧失也永远是他们人生的污点,所以我们现在想起来这些人还会唾骂他们。


文盲的笔文盲的字

这个问题在大家的嘴里说来说去,说来说去。历史已经把他们两人定格在那里,他们两个人都是降臣,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两人的书法艺术可以光耀千秋,也是不争的事实。

当代书法大师启功曾说过,“觉斯笔力能扛鼎,500年来无此君”说的就是王铎。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也称,王铎的草书为怀素之后第一人。

说到赵孟頫,他是中国书法史上了不起的人物。明代大文豪王世贞曾经说过,中国书法史上有三颗耀眼的明星,分别是王羲之、颜真卿、和赵孟頫。在水星上,以赵孟頫命名的环形山在位于西经22.5度,北纬59度,直径120公里。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二人的书法艺术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他们是否是降臣,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也不要再纠缠这种无聊的事情了!


京东千里行书法

艺术成功不能掩盖气节!赵孟頫和王铎的字,就是再好,我也不会学习的!这就是我的立场。

做人,要有骨气!



秦桧的字难道就写得不好吗?袁世凯的字也写得不俗啊,那为什么没人把他们的字推出来,让世人学习呢?这个道理不用多说,大家心里都明白。



所以说,赵孟頫和王铎的字就是再好,我也不会学习的,不但我不学,还要告诉我身边的人也不要学。


中州耕牛堂主


乾坤堂主

我认为评价一位书家的书法成就,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他在某些方面有被人“诟病”的地方,就否定他的书法成就。

另外,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评论一位古人也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就拿赵孟頫来说,在南宋末年,他做了一个七品小吏,也属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元朝灭宋后,赵孟頫到南方避难,在元朝廷一再催促下,才入朝为官,抑郁不得志,在书法和佛法中求得解脱。试想一下,如果让赵孟頫决意守气节,就是不去为官,让朝廷杀了他,才认可他吗?非得让他做第二个“颜真卿”才好吗?

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