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让相对平庸的曹丕继位?

_________冷颜丶

我是第一次听到用“平庸”二字评价曹丕的@_@ 晕一下先。

曹丕是曹操活在世上的儿子里的嫡长子,且文武兼善,不传位给他传给谁?我看到回答里有很详细很专业的答案,所以略过这一点不谈。只说说曹丕是不是平庸。

《三国志·文帝纪》说:“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丕做副丞相帮曹操处理朝政时,才二十四岁,我们二十四岁时又在做什么?岂敢说他平庸?

曹丕《典论·自叙》说:“上以四方扰乱,教余骑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际,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

曹丕八岁知骑射,从小跟着父亲打仗,而又文武双全,博览群书,在战争和政务的间隙读书破万卷,而且著书立说,岂能说他平庸?

题主说曹丕平庸,大概是因为曹植有七步诗才,在“煮豆燃豆萁”的故事里曹丕是反面人物;且曹植又有八斗之誉,所以以为曹植的才华已占了八斗,曹丕大概剩下一斗也不到了吧?但是才高八斗之说,乃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称颂曹植时用的比喻

谢灵运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我们因为喜爱曹植的五言诗都接受了“才高八斗”之说,但毕竟这句话只是形象的比方,而不能拿数学的眼光去较真。如果较真,这么说等于直接忽略了除曹植之外的一切文学家,包括屈原、包括陶渊明……天下才人只剩下曹植了,这可能吗?而且谢灵运政治上是失意的,曹植也是失意的,曹植的失意使他更容易被后世的失意文人同情,而他的政敌曹丕的成就,就更容易被一些人无视了。

我看有历史作者谈到了曹丕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我这篇侧重谈一下他文学上的成就。

从创作上讲,曹丕善做文章与辞赋,也善写诗。他的乐府诗如《黎阳作》、《陌上桑》。《黎阳作》乃是建安八年,从征袁谭自邺城至黎阳所作,描写了行军环境的艰苦和征人的苦难。这年曹丕十六岁。

《黎阳作》(其二)

殷殷其雷,濛濛其雨。我徒我车,涉此艰阻。遵彼洹湄,言刈其楚。班之中路,涂潦是御。辚辚大车,载低载昂。嗷嗷仆夫,载仆载僵。蒙涂冐雨,沾衣濡裳。

《陌上桑》

弃故乡,离室宅,远从军旅万里客。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路局苲。虎豹嗥动,鸡惊禽失,群鸣相索。登南山,奈何蹈盘石,树木丛生郁差错。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霑枕席。伴旅单,稍稍日零落,惆怅窃自怜,相痛惜!

曹丕的《善哉行》《杂诗》虽写游子行役,寄托的却是人生飘零、人生如寄的感慨。

《杂诗》二首(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杂诗》二首(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曹丕的《燕歌行》首创七言歌体诗,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影响甚为深远。“魏文帝作《燕歌行》,以七言断句,七言歌行之滥觞也。”(冯班《钝吟杂录》)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在文学理论方面,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和《又与吴质书》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专论,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曹丕认为事功与文学均可获得人生的不朽,他在《典论·论文》里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他在《与王朗书》里说:“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着篇籍”。

当时的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时代,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体现出不同的创作个性。曹丕注意到作家的个性气质与文学风格的关系,提出了“文气说”,刘协《文心雕龙》的“风骨”理论,便本源于曹丕的“文气说”。

曹丕还提出文学批评的一些重要原则,并把文体进行大致的分类,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他提出的“诗赋欲丽”,显示他对诗赋的美学特征已有较自觉的认识。

建安时代的三曹七子,“三曹”便是曹操、曹丕、曹植,而“七子”之称,始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子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lu四声)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曹丕的成就如此这般,我等岂敢评价他“平庸”?


淮山飞雨

居然有人说曹丕平庸,我也是醉了,这就是完全不懂史,出来丢什么人呐?

别说曹丕和他二十几个兄弟相比了,就算是整个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也没有一个能与曹丕比肩的二代。

性格:

曹丕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坚韧的性格,这是一个权术者必备的品质。曹丕一向不受宠,曹昂死后,曹操怎么看曹丕都不如死去的长子好,后来宠爱的曹冲也死了,那曹丕就更不如死去的两个儿子了。但曹操死去的儿子就是优秀过于外在,所以命不长。这种表现型的选手其实是不适合做一个帝王的。这么多年曹丕一直活在死去的哥哥和弟弟的阴影下被父王数落,又和曹操偏爱的弟弟曹植争储,几十年的被动局面丝毫没有对曹丕产生致命的影响,这种坚忍非常人所能及,曹植一次打击就一蹶不振,这一点和曹丕比差远了。曹丕的这种坚忍,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帮助他保持冷静,从而控制局面。

曹丕的性格也有其他的面,比如为了娶甄氏的勇敢和坚决,被父王肯定后开心的和好友辛毗嬉闹,这些都是可爱的性格。而且曹丕为人稳重,工作勤勉,比其他公子靠谱太多了,为了帝业能自律,岂是曹植那个没正型的能比?天天写诗喝大酒的人能当一个好皇帝?

政治:

曹丕还整肃朝纲,改变了大臣互相诬告颐指的世风。曹丕继续推行屯田制,通贸易,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基本解决了由于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曹丕继承了曹操崇尚简朴的风格,禁止奢华,防止浪费,重立太学,鼓励文化发展,调整选官用人制度,这些都使封建文化得以复兴。曹丕只是在位时间太短,不然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代明君,相比之下诸葛吹们所向往的蜀汉穷兵黩武,统治三十年,人口仅仅增长了不到4%,远远不如之前的刘璋治蜀。

军事武功:

曹丕在位期间,三国鼎立之势已成,但曹丕仍然在这种情况下建树颇多。曹丕以伐吴为名,消除了青徐一带沿海的割据势力,招降孟达大破刘封收复了上庸三郡,大破羌胡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多次击破北狄和鲜卑,稳固了边境,促进了民族稳定。

曹丕博览群书,研习兵法,而且剑术颇高,最重要的是曹丕聪明过人而不外露,击败了当时的剑术大师奋威将军邓展。当夷陵之战,刘备兵锋正盛之时,曹丕却抱着相反的态度,并预言了刘备的兵败。当然,曹丕三次伐吴确实没什么成果,但我们要知道,曹操三次伐吴还不如他儿子呢,曹丕只是不胜,曹操却有一次大败。

文学:

这是曹丕一直被很多傻子诟病的地方,很多人说曹丕在文学方面不如曹植,实在贻笑大方,曹丕才是邺下建安文学的实际领袖。

曹植的文章过于追求华丽的文字,简直是为了文字而创作,就像现在有的歌手拼命的炫技,唱歌却不怎么走心。曹丕则不然,他的作品都是朴实中带有深意。曹丕的创作更为理性,尤其是曹丕从小和父亲出征,亲眼见到了民间疾苦,他的创作更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曹植的诗过于堆砌词藻,其内涵则稍有欠缺。曹丕无论诗词还是散文,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这也是后人说曹植的诗能学,曹丕的不能学。词汇是可以学的,感悟却是学不来的。

曹丕开创七言诗,开创文学批评的先河,也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这一点上,除了他的父亲曹操,三国前后时期确实无人能匹敌曹丕。

人际关系:

有句话叫,你想知道他是什么人,就要看他身边的是什么朋友。我们看看曹丕和曹植的交际圈,除了诗词酒肉朋友,真正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谁呢?曹丕集团有:桓阶、司马懿、陈群、邢顒、吴质、贾诩等;反观曹植集团:丁廙、丁仪、杨修、孔桂……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曹丕身边的人都是大智大贤,而曹植的死党都是些宵小之辈。如此对比,高下立判。

当然,除了死党,我们还要看其他方面。

曹丕是很懂交际的,朝中大多数人都与曹丕交情甚好,曹丕也很谦和,从来不以王子身份自居。而且曹丕与亲族之间的关系特别好,曹家夏侯家都被他维护的十分融洽,曹休曹真夏侯尚这些未来曹魏的中流砥柱都是曹丕的死党。这些都是曹丕在躲嫡大战中胜出的重要原因,而亲族们在这次争夺中也为曹丕出钱出力。曹植只凭曹操一人的偏好如何能取胜呢?曹操毕竟是一代枭雄,冷静下里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曹丕继位,绝非偶然。正是因为曹丕有着优秀的品质,才能最终取得嫡位。曹丕是一位披着低调平庸外皮的不平凡者!是被世人低估了的文武全才,也是曹魏最优秀的继承者。


宅女美儿

曹丕的能力不平庸,曹丕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守邺城的时候,魏讽造反,他迅速扑灭,虽然这个事情存有异议,但也可以看出他的反应程度。

曹操再征宛城的时候,因为看中了张绣的嫂子没有管住下半身,导致张秀复叛,典韦战死,长子曹昂战死。所以正是丁夫人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恨曹操。就和曹操离了婚。


这样本来侧室的卞夫人转为正室,曹操本来很喜欢曹冲,但是曹冲很早就死了。所以继承人只能在卞夫人的几个儿子里面选。曹丕是大儿子,立长立嫡,非曹丕莫属。至于所谓的曹植争宠,只不过是浪花。

因为废长立幼的袁本初和刘表最后都没有什么好结局,作为亲历者的曹操自然心里还是有介意的,治理国家的能力,曹丕比曹植强的多,曹彰是带兵的,他本来有机会跟曹丕竞争,不过

最关键的时候汉献帝帮了他,及时的禅让,确认了曹丕的地位。当然这里面贾充帮忙不少。

之所以造成曹丕能力简单的主要原因是,三国演义对他进行丑化,还有大家都比较喜欢曹植,再加上曹丕是篡汉的,乱臣,自然就更加丑化。

我对魏书如果出现记忆出错请指正。关于三国的文章,你可以去看一下我写的。关注知常容即可。


知常容

呵,曹丕平庸?

论文学,曹丕同样是建安七子,与曹操曹植同列。我们读的五言诗是曹植首创,但七言诗是人家曹丕首创的。

论政治,曹丕有著作《典论》,曹植有啥?

论行为,曹丕远比放浪形骸的曹植正常。

论地位,曹丕是嫡长子。


张勇達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与曹操,曹植并称三曹,为建安风骨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大家所知道的“建安七子”就是来自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命名。

我们看看曹操其他孩子有名有:曹冲,为人谦逊仁和,深得曹操喜爱,我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但是曹冲早逝。长子曹昂,年轻有为,勇猛谦和,可惜与典韦一同战死于宛城。曹植才华横溢,他和曹丕在政治斗争中败阵下来,《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名扬千古。“黄须儿”曹彰武力高强 。白马王曹彪这是在曹植《赠白马王彪》为大家知道的。还有一个陈留王曹峻也有一些名气。

不得不说曹操的孩子们优秀的确实很多啊。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曹丕继位最核心的两个原因:

1.他妈是卞夫人。

2.他是嫡长子。

有这两条,曹丕就基本上是铁板钉钉的继承人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①我们都知道,古代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曹丕的母亲卞夫人,在建安初年被立为曹操的正妻。

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件,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意味着,只要卞夫人有孩子,以后曹操大业的继承人几乎是百分百的从她的孩子里挑选,其他任何妾室生的孩子没有这种可能性。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凡是继承人几乎没有是从妾室里挑选的,必须是正妻的孩子。如果正妻没孩子,那么杀了妾室的孩子给正妻抚养,也是有可能的。(个别特殊情况少而又少)

卞夫人作为正妻,又生了四个儿子,所以,曹操立继承人必须从这四个儿子里挑选,其他妾室的孩子,哪怕有一百个呢,哪怕再有能力,也轮不到他们的。

②再看卞夫人的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丕是老大。

老大,就是嫡长子,凭着先出生的优势,曹丕在卞夫人被立为曹操正妻的同时,就可以说百分百的是未来的合法继承人了。

当然,曹丕继承王位,在法理上是百分百的,但是实际上,他有被换掉的可能性,竞争对手是他的三个弟弟。

这三个弟弟,老四曹熊早早去世,老三曹彰爱武,想做大将军,无意争储,曹丕的竞争者只有三弟曹植。

曹植是个很聪明的人,很有文学天赋,但是显然没有什么政治头脑,行为也更像是一个文人,属于放荡不羁型的,除了文学才华比曹丕强以外,身份,地位,政治头脑相比曹丕没有任何优势,而文学才华在做继承人上毫无用处。

最要命的是,曹植身边一大堆送人头的猪队友,或者说一大堆自以为聪明的猪队友,净帮倒忙。

有很多电视剧绘声绘色讲曹植和曹丕争储,实际上,从历史上看,即使有这个事情,储位之争也应该是很短暂的,因为建安16年,曹丕被立为副丞相,曹植封侯。

庚辰,天子报:减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三国志》引《魏书》)

这意味着什么呢?

曹丕为副丞相,意味着他是作为未来丞相的接班人,而曹植封了侯,意味着曹操没有让他竞争王储的意思了。

因为,未来的继承人,是要做天子的,天子不需要封侯,不需要爵位。所以,曹丕没有封侯,曹植却封了侯。

告子文(即曹彰):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曹操《立太子令》)

所以,曹丕打败曹植这个竞争者之后,就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曹操的继承人了。

至于曹操的其他的儿子,无需讨论的,因为即便曹丕不当太子,还有曹彰和曹植呢,除非他哥仨都死了,才会往妾室里挑选,根本轮不到他们的。

中国王朝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无论能力如何,只要有这个身份,他就有着其他任何兄弟都比不了的继承优势,哪怕是个白痴,也会有一堆人拥护他继位。

可是,很多时候,皇帝生的儿子里,总有几个比长子能力还要强的,于是,争储夺嫡,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上演。

最好玩的是,尽管中国王朝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最后嫡长子能做皇帝的却很少,400多个皇帝里,只有大概不到三十个才能算得上是长子继位。所以,曹丕能最后做上皇帝,他的运气也是好的。

当然,严格来说,曹操的嫡长子是曹昂,可是曹昂战死,其养母丁夫人本是曹操正妻,和曹操闹翻,于是卞夫人成了曹操正妻,曹丕成了嫡长子,这也是运气。


师明礼

在曹操的所有儿子当中,曹丕无论是绝对还是相对都是不平庸的,不但不平庸,而且是综合素质最优秀的儿子。曹丕继位,无论是从规矩上(长子),还是从才干上都是合情合理,最佳选择。

曹丕,字,子桓。算得上是文学家,政治家。

文学方面,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并称为“三曹”,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开创七言诗,以及文学批评,著有《典论》一书。

实际上,曹操在立嗣的问题上并不是没有过犹豫,曹操在这上面也想了很久,迟迟没有立下世子。

开始最有希望的是曹冲,聪明又仁义,当时曹魏基本占领大半个天下,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曹冲来坐稳江山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不过遗憾的是未成年就去世了,曹操直接对曹丕说:“此吾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可见这时候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了。

有人说曹植也有当太子的机会,其实不然,曹植唯一强势的就是文才,但曹丕的文采也不差,并且曹丕还在四个地方有优势。

首先曹丕是长子,本来曹昂是长子,但曹昂死后,曹丕成了真正的长子,曹操不可能不考虑,曹冲由于自己的天才能让他改变心意,其他人就难了

2,交往,曹丕的交往能力比曹植强太多,曹植身边什么人?丁仪兄弟和杨修等人,丁仪兄弟是因为和曹丕有仇,杨修只有点小聪明,这几个人能成什么事?曹丕身边呢?桓阶、司马懿、陈群、邢颐、吴质、贾诩,曹真,曹休等人,一看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说明曹丕的政治眼光远远高于曹植。

3,政治,曹植政治上很不成熟,自由散漫,多次违反禁令,曹操对他就越来越不喜欢。

4,饮酒,当时虽然饮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常常醉酒就尴尬了,说明曹植没有自律能力。

所以,曹丕继位,是非常名至实归。


步武堂

“曹丕平庸”?NO!曹丕决不平庸,在曹操诸子中应该是最有帝王素质的。

诸君来看陈寿是如何评价曹丕的: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也就是说曹丕要是能稍加改进还是一个“贤主”。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历史记载曹丕六岁时学会了射箭,八岁时学会了骑马。十岁起就随曹操征战南北。注意是“十岁”,在我们都还在玩泥巴的年纪,曹丕就开始随军了!战争阅历和行军艰苦生活对个人绝对是种历练。而且曹丕也是堂堂“建安七子”之一,其文学修养可不是盖的。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带头大哥,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

再看曹丕继位后的作为可以证明曹操让他继位是正确的。1、改革官制,创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2、发展经济,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3、消除割据,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4、对外族军事,曹丕在担任魏王时,令苏则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称帝之后,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

种种史实说明曹丕绝不是平庸,谁说不如“秦皇汉武”,也不失为是一位雄主。


竹海听风

曹丕是有25个儿子,而曹丕并不平庸,不像这个问题说的一样,为什么要让平庸的曹丕继位。我们来看下曹丕当上皇帝后的功绩。

  • 一、建立曹魏巩固政权:曹操死了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位置,然后曹丕篡汉称帝,建立了魏国,并且曹丕继承王位后,很快的便开始集中权利,想办法把权利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并且发展自己拥护的势力,并且打击反对自己的势力。从这一点来看,其实曹丕并没有那么平庸,并且曹操的眼光不会错的,如果有更好的人选,不会选择曹丕的,并且曹丕还逼曹植七步内作诗,而且还做出来了,那说明曹植也是一个有才之人,那么曹操怎么会看不上曹植,而看上曹丕呢,所以曹丕的才能一定要比曹植好啊的。


  • 二、曹丕执政志向大:曹丕在执政期间,以统一天下为目标,并且对外一向主张对战。曹丕在位期间不断为统一江山而努力,并且在期间打了多次胜仗,足以见曹丕的谋略。

  • 三、曹丕早亡:曹丕虽然在位时间只有七年,但是在此期间做的贡献可以说还是非常大的,建立曹魏,集中政权,虽然到曹丕死的时候也没有统一三国,但是足以见曹丕的谋略。



谈名著

很多答友都说了,曹丕并不平庸,相比主要竞争对手曹植,文采稍微逊色而已。

但人家曹丕有强大的官僚支持者,作为回报,他继位后搞出了个九品中正制。而曹植除了一堆猪队友专门坑以外,啥都没有。

在这里曹丕心理是非常感谢贾诩的。当初曹操还有些小犹豫,就咨询贾诩,贾在那里一言不发,曹操很奇怪,就问他干嘛?贾诩说了句:我在想袁本初的故事。曹操一下子醒悟过来,决定立曹丕为世子。

但曹丕继位后估计对老爹犹犹豫豫立自己很不爽。当初曹操说过,若天命在我,我为文王也。结果曹丕追谥他老爹为武帝,自己最后成了文帝。估计老曹地下恨死这个不孝子了。

如果曹昂,曹冲没死,估计就没曹丕啥事了,曹昂因为老曹挂了面彩旗,被坑死,导致曹操的原配夫人直接和他翻脸。曹冲病死的时候曹操大哭,曹丕曹植们也在旁边假惺惺的哭,曹操很鄙夷的说:这是我最大的不幸,却是你们最大的幸事。

当然聪明人能做得好皇帝吗?吴国的孙亮就是一个悲催的案例。孙亮的聪明我们都看过一些记载,最有名的就是老鼠屎的故事。但他却被权臣给废掉了,实在是想不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