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甘谷有座山,叫大象山,山上有座寺,叫永明寺。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对甘谷来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对大像山来说,四月八的庙会也更是让这座佛道汇集的灵山再次迎来朝拜礼佛、求经问道的八方人流,再放异彩。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说到大像山的名称,最初以山上有大尊佛像而得名,称大像山,后来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不同。其实对甘谷当地人来说,因为同音,已经没有人去认真追究应该怎么称呼他了,不管是大像山还是大象山,都已经深深的镶嵌在人们的记忆里,植入人们的信仰中了。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说到大像山,不得不说山上的大佛像,位于山体中部的大佛殿,窟内依山开凿的石胎泥塑唐代大佛像就是大像山名称的最早出处,甘谷当地有的人直接叫大佛爷山,山上大佛为释迦牟尼佛,高23.3米,腰阔10.4米,肩宽9.5米,和颜善目,仪容庄重,颐面丰满,双耳垂肩,螺发肉髻,体魄雄伟,斜披袈裟,唇旁短须呈蝌蚪状,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安详而宁静。如此巨大的造像,在甘肃东部地区所有石窟中仅有此例,是渭河流域唯一的唐代大佛,也是全国大佛开凿相对高度最高的造像。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山上有座寺,说的就是永明寺,永明寺全部建筑成阶梯式,山门为并连体拱形牌楼状,大块青砖雕刻筑建而成。中门顶额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手书“永明寺”三个大字,两边有近代著名高僧明阳老和尚所题“风月无边一尘不到菩提地,山河环绕万善同归般若天”的对联。做工精细,图案清晰,美观大方。寺内建筑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在庄严肃穆中体现出了中华建筑的巧夺天工。永明寺凭借大像山的壮观,古佛的善佑,高僧的修持和信众的虔诚,已经成为甘谷佛教文化的中心。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在大象山拾阶而上,观音殿、千佛洞、鲁班殿、文昌阁、药王洞等依次布局,有佛教崇拜,也有道教信仰,分别滋养着甘谷人的信仰和崇拜。每一个院落和洞窟内,佛像造型逼真,神像庄严肃穆,都引导着前来朝拜的人向上向善,成功成才。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所以这一天又叫“浴佛节”,也叫“佛诞节”。大像山也因浴佛节庙会,被甘谷本地人称作四月八山。千百年来,这座披着佛祖光芒,蕴含道教智慧的灵山,在无数个日子里,默默地守望着甘谷这个华夏第一县的荣辱盛衰,更为甘谷的芸芸众生祈祷着国泰明安、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就这样,甘谷的每一个日子和这座灵山紧紧地镶嵌在了一起,日子滋润着灵山的香火,灵山收存着日子的故事,不离不弃,不多不少,佛祖坐了多久,日子就守望了多久。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大象山庙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物资商品大交流,书画艺术大献艺,来自甘肃省秦剧团的秦腔戏曲表演更是突出了大文化庙会的特色,当然山下的游乐项目更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四月八,回甘谷大像山礼佛求道

随着甘谷的建设发展,水上公园的建成使用,让大象山周围的环境更加美好,道路更叫宽阔!人们在大象山礼佛问道后也水上公园散步休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