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字裡藏醫》之腠 理(3)

“皮”與“膚”只是近義詞。例如人們常說的“膚淺”、“切膚之痛”、“體無完膚”,在這裡“膚”就是表皮的意思。而“肌膚之親”,就是說比表皮的接觸更深的關係。不能因為“皮”、“膚”經常連用,就說“膚”就是“皮”的意思。《詩經》有句話形容美女:“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柔荑,植物初生的葉芽,形容女子的手白嫩修長。凝脂,就是如同凝固的白脂,形容女子的皮下脂肪充盈潤澤,吹彈得破。後世白居易也有類似的詩句:“春寒賜浴華清宮,溫泉水滑洗凝脂。”之所以說“膚如凝脂”而不說“皮如凝脂”,原因在於兩者位置深淺不同。如果皮下無膚的話,那就是美人遲暮,變成雞皮鶴髮,皺紋叢生了。


《易經》曰“臀無膚,其行次且”,也就是說屁股沒脂肪的人,走在路上都不好看。如果把“皮”、“膚”理解成同義詞的話,這句話就不好解釋了,屁股上怎麼會沒有皮呢?現代人用“**”概括*體態,描述的就是健康的皮、膚、脂、肉充盈的身體。

徐文兵《字裡藏醫》之腠 理(3)

易經

孟子有句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能被餓瘦的只有皮下的脂肪和肌肉,皮是不會餓沒的,最多也就是皮包骨頭。

《素問·五藏生成篇》:“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痺,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痺厥也。”意思是說,睡覺的時候出來,外感風寒邪氣以後,血液循環不暢,凝滯在皮下也就是膚的部位,就會出現麻痺的症狀,凝滯在血管裡面就成了淤血,凝滯於下肢就會出現雙腳冰涼。這三種情況都是因為血液循環不暢,局部缺血,導致了麻木不仁和體溫下降。這裡的膚也是在皮下,皮下出血導致瘀癍黑青,甚至局部麻痺。

《靈樞·經水》:“黃帝曰:夫經脈之小大,血之多少,膚之厚薄,肉之堅脆,及幗之大小,可為量度乎?”皮是薄薄的一層,談不上厚薄。膚就不同了,營養充足,三焦功能正常,脂肪堆積多,膚就厚,反之就薄,甚至會沒有膚的存在。我的一個患者絕過食。是真的絕食,不吃飯,光喝水的那種。後來虛脫昏迷,落下了很多毛病,消化不良,心動過緩,腹寒腹痛,即便是在夏天也裹著五○五元氣袋,不然就腹瀉。他的皮很鬆,皮下沒有脂肪,一捏就能提起來。我經常拿他做例子讓學生看,這就是典型的有皮無膚。

徐文兵《字裡藏醫》之腠 理(3)

黃帝內經

《靈樞·順逆肥瘦》曰“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意思是說,對於成年人而言,皮糙肉厚,氣血充盈,膚堅脂肪充盈,同時被外邪入侵者,可以深刺,留針時間長一些,反之只能淺刺,或者只用皮針。

《傷寒論》中有個方子叫做豬膚湯,如果僅僅根據字面理解,找塊豬皮就得了,其實應該是帶脂肪的豬皮。豬油也叫大油,滋陰的效果非常好。體會不了凝脂的意思的人,可以煉點兒豬油,待凝固以後看看,體會一下那種白皙、細膩、光澤的情狀。

徐文兵《字裡藏醫》之腠 理(3)

傷寒論

現代人皮、膚不分,滿大街都在宣傳護膚、換膚、嫩膚,其實他們都是在說皮的事情,膚的問題只能靠內部解決。

徐文兵《字裡藏醫》之腠 理(3)

嫩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