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噸預警機升空測試 遇機械故障墜毀 30餘位科研精英永遠倒下

200噸預警機升空測試 遇機械故障墜毀 30餘位科研精英永遠倒下

科研專家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尤其是軍工領域的科學家,他們用智慧和奉獻打造強有力的國防力量。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科學家永遠的倒在了測試武器裝備的道路上。

上圖是俄羅斯空軍裝備的A50空中預警機,最大起飛重量接近200噸,它攜帶的雷達最遠可以探測600公里處的目標,並同時跟蹤50個目標,指揮12架戰鬥機作戰。由於其使用的改裝機型為伊爾76運輸機,A-50預警機上空間很大,除可以讓十幾名引導員同時工作外,還有供乘員暫時休息放鬆的地方,這一點要遠遠優於美國的E-2C預警機。

200噸預警機升空測試 遇機械故障墜毀 30餘位科研精英永遠倒下

A50預警機的研發工作可以追溯到蘇聯時代,1978年底,首架原型機首飛成功。在此之前,蘇聯還沒有研製類似大型預警機的經驗,況且預警機的試飛與戰鬥機不同,戰鬥機的測試僅僅是試飛員駕駛戰機上天就行了,而預警機的試飛則需要雷達、飛機氣動等方面的專家一塊升空測試。

俄《軍事史》曾刊載過一篇文章回顧了A50預警機研發過程中發生的事故,其中有的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比如在1982年11月,一架即將完成測試A50預警機在試飛基地升空,此次試飛主要是為了檢測雷達在實際操作中是否達到了設計的指標,為此,30多位科研精英們共同登機工作

200噸預警機升空測試 遇機械故障墜毀 30餘位科研精英永遠倒下

不幸的是,就在升空不久,這架本該飛行到預定空域展開測試的驗證機因突遇機械故障, 駕駛員挽救飛機無效而墜毀。機組人員連同科學家一起全部在此次事故中遇難,無人倖存。此次事故對前蘇聯預警機事業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但困難不能阻止發展預警機的腳步,最終,1984年,首架A50預警機正式在空軍服役,預警機的研製事業獲得成功。

200噸預警機升空測試 遇機械故障墜毀 30餘位科研精英永遠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