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中國第一任空軍總司令,如果沒有他,抗戰會更艱難

九一八事變後,社會各界都在呼籲國民政府早日對日宣戰,出兵收復東北,國民政府對於日本的政策也在逐漸發生改變。

到了第二年,淞滬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強硬表態:“夫日本所以繼續使用此等暴力政策,且進而愈厲,(國民政府)決不以尺土寸地授人。”

在這兩次事件中,蔣介石注意到了空軍的作用,這也是與日本人交戰後的血的教訓。於是,1933年,蔣介石即命令周至柔前往歐美,考察歐美各國的航空技術。

他才是中國第一任空軍總司令,如果沒有他,抗戰會更艱難

而對於周至柔而言,當時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英語了。因為此前的周至柔對於儒家經典,特別是經史子集最感興趣,對英語這個時髦、新穎的語種不甚注意。此時為了方便在考察時與洋人交流,周至柔只能惡補外語知識。

就這樣,等到1934年周至柔歸國後,他已經成為當時國民黨內為數不多的熟悉空軍的將領了。

當時周至柔向蔣介石陳述道:“未來戰爭必有飛機參戰,中國民眾需深入瞭解飛機,才能謀全民族的自衛。”

後來周至柔的搭檔,同樣考察過歐美七國航空建設的毛邦初將軍,更是直言道:“查各國鑑於空中武力在未來戰爭上地位重要,對於空軍均極謀發展。”

因此,1934年5月,蔣介石成立了全國航空建設會,自兼委員長,任命周至柔為常務委員。同時,周至柔還被任命為中央航校校長,負責在杭州筧橋訓練飛行員。

周至柔的到來,給當時中國的空軍事業翻開了新的一頁。

他才是中國第一任空軍總司令,如果沒有他,抗戰會更艱難

周至柔剛剛到任的時候,很多軍校同僚都瞧不上他,說陸軍軍官出身的傢伙,哪裡懂得擺弄飛機這麼時髦的東西?

為了服眾,周至柔決定給他們露一手。

在學會了飛行以後,周至柔每日勤學苦練,然後通知軍校裡所有教官和學員集合,親自駕駛著飛機,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高難度動作。要知道,當時的周至柔已經快40歲了,而飛行員的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40歲的人基本上早就退役了。

後來,周至柔還先後出版了《國防與航空》、《世界空軍軍備》兩本書,前者記錄的是他考察歐美等國的所見所聞,後者介紹了當時世界各國空軍的發展現狀。對於當時的中國空軍而言,這都是極其難得的書籍,因而後來被定為教材加以使用。

飛行員努力教可以教好,可沒有飛機怎麼辦呢?周至柔決心要採購飛機來充實空軍。

此時的中央空軍剛剛成立兩年,其實力甚至還不如廣東空軍,例如在此前的一二八事變中,中央空軍因為實力有限,不得不向廣東空軍借兵。

他才是中國第一任空軍總司令,如果沒有他,抗戰會更艱難

當時中國用的飛機,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各國的都有。由於宋子文卸任財政部長,孔祥熙上任後,決心要切掉中國空軍與英美的關係,與意大利合作。周至柔早在歐洲考察時,就得知意大利的飛機質量雖然好,但意大利人可能不會專心幫助中國發展空軍,而中國此前用的美國戰機也是相當不錯,比較權衡之下,周決定購買美國的霍克三型飛機。

因此,周至柔找到了宋子文,希望他出面,幫助中國購買一批美國的霍克三型戰機,以替代老式的霍克二。

周至柔選擇的這個時機非常好,那時候正值蔣介石五十大壽,空軍在籌辦獻機慶典時期,周至柔極力與宋子文、孔祥熙,以及當時實際掌控空軍事務的宋美齡進行勸說後,最終得到了一批霍克三型戰機,極大地增強了當時中國空軍的戰鬥力。

也正因如此,在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剛剛成立五年的中國空軍,得以與日本陸海軍航空兵一戰,並且取得了八一四空戰大捷等傑出的勝利,周至柔是功不可沒的。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周至柔在空軍的努力,中國的抗戰大業將會更加艱難。

1946年,國民政府成立空軍總司令部,周至柔就是眾望所歸的第一任空軍總司令,堪稱中國空軍的重要創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