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遞交IPO招股書,6年坎坷上市路終現曙光?

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遞交港股IPO招股書。

頗有意思的是,就在1個月前,海底撈還曾否認過相關計劃。

而野馬財經注意到,其實早在2012年,海底撈就曾披露過上市輔導計劃,但之後一直沒有動靜。其競爭對手呷哺呷哺反而後來居上,在4年前便已敲鐘。

那麼這次,海底撈能夠順利走完自己的上市之路嘛?

海底撈遞交IPO招股書,6年坎坷上市路終現曙光?

提起“海底撈”三字,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起它逆天的服務態度,多樣的桌遊,免費的美甲、貼心的玩偶、豐富的抽獎……

如此特點也為其建立了超高的口碑與十足的人氣,進而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根據招股書,海底撈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06.37億元,同比增長36%,是第二名的兩倍,穩居國內餐飲行業第一;11.94億元的淨利潤同樣也令對手難以望其項背。

只不過,與良好的經營狀況相比,海底撈的資本運作之路卻並非十分順利。

6年漫漫上市路

時間回到6年前,2012年,海底撈的大本營四川簡陽市政府官方網站公佈了一份海底撈上市輔導計劃(如今已不見),一度引起不小的關注。

然而,彷彿投石入湖一般,短暫的漣漪過後,遲遲沒有了下文。

自此之後,幾乎每年都會傳出一波海底撈上市的消息,最終結果也是年年都要闢一波謠。

頗有意思的是,甚至就在今年四月,市場上再度出現海底撈有意在香港IPO,擬融資6-7億美元的消息時,公司還曾出面澄清。

直到2018年5月17日,靴子終於落地,海底撈港股IPO招股書正式公佈。

整整六年時間,方才取得實質性進展,這背後自然有著海底撈自身的考量,卻也反映出餐飲企業IPO本來就困難重重的行業現象。

廣州市飲食商會會長姚學正曾公開表示,這與餐飲行業的特質緊密相關。他闡述道,餐飲行業透明度不高,銷售額營業額等彈性很大,沒有有效的機制來進行監控。

與此同時,餐飲業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員工流動性極高,海底撈10%的流失率已經堪稱行業奇蹟,基於這一狀況,在勞資關係、稅務監管方面,存在諸多難題。

因此,包括順峰、淨雅食品、嘉和一品等多家大型餐飲企業都曾試圖衝擊上市,但都在2014年相繼撤回IPO申請。甚至當年如日中天的俏江南,上市之路也是屢戰屢敗,從A股到H股,最終被歐洲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CVC收購。而細數A股,餐飲概念股,更是隻有全聚德(002186.SZ)、金陵飯店(601007.SH)隻手可數的幾家。

曲線資本佈局

海底撈自身的IPO推進並不迅速,不過其並沒有選擇苦等。

2016年7月13日,頤海國際(1579.HK)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可謂海底撈的影子。從股權結構來看,該公司從海底撈集團拆分而來,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持有頤海國際47.76%股權;經營層面而言,頤海國際為海底撈獨家底料供應商,其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都來自海底撈。

在海底撈IPO的消息公佈後,5月18日,頤海國際股價開盤一度衝高上漲10%。

除此之外,2017年4月掛牌新三板的優鼎優(871375.OC)也與海底撈關係密切。

優鼎優是“U鼎冒菜”的運營主體,公司目前實際控制人張碩軼是張勇的弟弟,張勇本人則通過簡陽市靜遠投資持有股份。除此之外,海底撈聯合創始人施永宏等核心人物亦為公司股份且擔任重要職務,優鼎優可謂海底撈內部孵化的成功案例。

不過,雖然有著海底撈的加持,賣冒菜的優鼎優日子並不輕鬆。其2017年營業收入達到1.08億元,但歸屬淨利潤只有22.47萬元,2016年更是一度虧損306萬元。

回到海底撈上來,如果此次IPO成功,這意味著張勇家族旗下將有著兩家港股上市公司與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如此資本版圖在國內餐飲界可謂豪華,充沛的融資能力將能夠為之提供更加充裕的資金,增加競爭實力,拉開與對手的差距。

盛世下的危機

無論從口碑、經營數據還是資本佈局來看,海底撈在國內餐飲界領先優勢明顯,但一片光明的前途之下,問題同樣存在。

首先是消費者最為敏感的食品安全問題。

2017年8月,《法制晚報》曾經公佈過一段海底撈後廚“老鼠橫行,簸箕在洗碗池飄蕩”的視頻,曝光之後,市場一片譁然。

不僅於此,2017年4月,在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局的檢查中,海底撈被發現存在粗加工間存放草花飾品,冰箱內生熟食未分開存放,凍庫標籤標識不清等問題;此番招股書中也披露,2018年2月,公司在新加坡的一家餐廳因徒手處理食物及銷售不潔食品合計被暫停營業兩週。

更加重要的是,野馬財經注意到,海底撈自身對食品安全的確有著嚴格的檢查制度,早在2016年8月,還曾公佈了自查若干門店的食品衛生問題。有小米椒長毛變質的、有碗碟不乾淨的、還有食品放在地上的......

海底撈遞交IPO招股書,6年坎坷上市路終現曙光?

很顯然,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問題依然存在,並且“舊病不除,又添新傷”

雖然憑藉著得當的公關處理、良好的口碑積累以及誠懇的認錯態度,沸沸揚揚的“老鼠門”事件並未給海底撈帶來太大影響,只是消費者的信任畢竟是有限的。

當然,食品安全算是行業的通病,而海底撈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則是競爭者的追趕。例如同為火鍋連鎖企業的呷哺呷哺(0520.HK)。

與海底撈漫長的上市路不同,早在2014年,呷哺呷哺就已敲響了港交所的鐘聲,順利完成了資本市場的華麗轉身。

獲得資本支持的呷哺呷哺,在火鍋市場的擴張同樣迅速,上市三年,營業收入從2013年的18.9億迅速增長至2017年的36.64億元,實現翻倍式增長。與此同時,海底撈2017年新開餐廳98間,呷哺呷哺新開餐廳155間,是前者的1.5倍。雖然由於經營模式、品牌效益、企業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海底撈有著更高的客單價、翻座率與盈利水平,但這些優勢並不能使之高枕無憂。畢竟小肥羊、俏江南的例子並不遙遠。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嚴明航在接受《時代週報》採訪時也曾分析,海底撈上市將面臨三大風險。“其一,季節性風險,火鍋一般冬季為旺季,夏季為淡季;其二,食品安全風險,食品安全是餐飲業普遍面臨的重要風險;其三,潛在競爭對手,雖然海底撈目前在火鍋市場的市場佔有率較高,但是不排除出現新的進入者瓜分海底撈市場份額。”

兜兜轉轉六年時間,一直“被上市”,一直“有IPO打算,在等合適時機”的海底撈終於踏出了關鍵性一步,至於這家“人類已經無法阻擋”的公司未來能走多遠,歡迎在文末留下您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