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提出騰訊“三張網” 政務及傳統行業將成雲計算競爭熱點

雲計算對於騰訊來說意味著什麼?從5月23日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上的演講中可以得到的答案是:即在雲時代,推動騰訊由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的連接向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轉變。通過雲服務,騰訊也成功的把觸角伸向了零售、政務、醫療交通等傳統領域,這些是騰訊擺脫“投行化”質疑的重要支撐,因此,雲業務也被騰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過在8年前,雲業務在騰訊的重要程度及受重視程度並不高。

马化腾提出腾讯“三张网” 政务及传统行业将成云计算竞争热点

騰訊的“三張網”

慢一步的騰訊2015年開始集中發力雲計算市場,計劃5年投入100億元,如今時間過半,雖然與阿里雲仍有差距,但騰訊正在疾步追趕。在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騰訊特別提到了騰訊雲的運營情況,“受遊戲、視頻、電子商務及O2O行業的增長所推動,騰訊的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逾100%。”

對於騰訊來說,雲業務已經越來越重要,一方面是因為整個社會已經步入全面數字化時代,各種公有云服務、大數據運算,人工智能AI、物聯網都已經成為頂端業務應用的基礎設施。“今年一季度用雲量是去年同期的1.4倍。”這是馬化騰在騰訊“雲+未來”峰會上演講開篇就提到的一個數據。隨之而來的是雲計算市場規模的爆發,據IDC統計,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IaaS服務市場規模達到10億美元,同比增長69.2%。

另一方面則是現在很多企業和機構不滿足於僅僅把數據存儲和計算平臺遷移到雲端,簡單地使用基礎設施層(IaaS),而是開始深度拓展平臺層和軟件層(PaaS和SaaS),雲已經成為企業彙集智慧、進行創新的平臺,也成為巨頭對外輸出大數據、AI等技術能力的主要通道,這對於崇尚“連接一切”的騰訊來說更是如此。

“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做連接,我們希望能夠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在雲時代它分別對應著我提到的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這要求我們做好做好全平臺的用戶的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接、做好雲到端的智慧連接。”馬化騰說到,“不過騰訊不是進入各行各業取而代之,而是為大家提供最有效的數字接口、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和與大家共建最有創新活力的數字生態。”

競爭仍將繼續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滲透,再加上 “數字中國”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政務服務到傳統行業,都積極“上雲”尋求數字化變革,互聯網行業之外的傳統行業及政務領域將是推動雲計算行業快速發展的下一個爆發點。

騰訊雲總裁邱躍鵬也指出,數字化的主戰場其實是在於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政府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很多互聯網企業可能在它出生的那一刻提供的就是在線化、數字化的服務,但整個大的經濟的主體其實更多的是傳統企業、是政府服務。”

從騰訊發佈的《用雲量與數字經濟報告》中可以看到,政務服務整體“用雲量”處在快速增長中,2017年同比增長超過十倍,另外,包括製造業等實體經濟主要構成部分在內的傳統產業“用雲量”年化增速達到278.6%,排在政務服務之後,是2017年行業“用雲量”增速第二名,而這將催生出更龐大的數據計算、存儲、網絡傳輸等雲服務底層基礎設施的需求,成為影響雲服務市場格局變化的一個最大變量,同時也是騰訊雲的機會。

事實上,在傳統領域及政務領域騰訊正在不斷髮力,例如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工業物聯網、剛剛在“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發佈的“數字廣東”,以及發佈的各種行業大腦。不過看上這兩個領域的可不只有是騰訊,阿里雲、華為雲、金山雲、浪潮等一系列雲計算廠商也正虎視眈眈。

就在“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同一天,阿里雲也在武漢舉辦阿里雲棲大會。在大會上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將貢獻最新技術,聯合合作伙伴一起助推“數字湖北”。由此看來,雲計算市場巨頭競爭激烈的仍將繼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