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如果不禁鴉片,能不能避免鴉片戰爭?

4321374671葉生

清朝如果不禁鴉片,是可以避免鴉片戰爭的,但是,即使避開了鴉片戰爭,中英之間必有一戰,這是無法避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鴉片戰爭,英國稱之為通商戰爭,這場戰爭的目的在於英國當時急於打開與中國通商的道路。早在1792年,乾隆帝80壽辰的時候,英國政府就曾委派以

馬戛爾尼為特使的豪華使團訪華,以祝壽為名向大清帝國提出希望擴大通商口岸,開拓貿易的請求,被乾隆帝拒絕。在1816年,英國派阿美士德為外交大使第二次提出類似的請求又被當時的嘉慶皇帝嚴詞拒絕,至此,英國知道想要打開中國通商的道路用和平外交的方式根本無法成功,必須以武力戰爭的形式才能達到目的。在鴉片戰爭以前,清朝是以一口通商制度來應對西方各國的貿易往來。廣州的十三行是清朝唯一對外開放的貿易窗口,所有的外商來做貿易,必須要通過廣州十三行。清朝的官吏對外商的貿易貨物徵收高達20%的稅率引發西方各國不滿,而與此同時,清朝官方的稅率只有4%左右,可想而知,這當中大筆的稅款都進入了各級官吏的私人腰包。清朝還禁止洋人進入廣州城內,禁止洋人在廣州居住和逗留,商品貿易必須在廣州十三行進行交易,並且還規定夏秋兩季為交易期,到了冬季,洋人必須到澳門去過冬。這讓洋人們感到這是對他們的極度蔑視,是不尊重他人的人格與尊嚴的行為。
當時,清朝已逐步落後於西方各國,在工業與軍事方面,英國是當時的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但在中英兩國間的貿易中,清朝卻一直處於貿易順差的地位。清朝自稱天朝大國,屬於小自耕農為主的自給自足型社會,根本不需要購買英國的羊毛,尼絨等工業產品,但西方卻需要從中國每年進口大量的茶葉,絲綢和瓷器等商品。為了減少白銀外流,英國政府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商品
鴉片,用來扭轉與中國的貿易差距。到道光年間,鴉片大量輸入,使得中國每年外流白銀高達600萬兩,此外,鴉片的肆虐還導致社會風氣腐化,民眾身體孱弱,軍隊戰鬥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以林則徐為代表的士大夫階級主張採用禁菸禁吸的方式杜絕鴉片流毒,得到了道光帝的採用。1839年,道光帝委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負責禁菸。在廣州,林則徐張貼布告,要求洋商交出鴉片,並籤承諾書,保證今後不再攜帶鴉片進入中國販賣。在遭到洋商拒絕後,林則徐採用斷糧斷水的方式,把廣州十三行圍困起來,迫使英國商業監督義律交出了20238箱鴉片。但狡猾的玉律在中間耍了一個手段,
他讓所有洋商將鴉片交給他,由他代表英國政府,將鴉片交給林則徐,而不是由洋商直接交給林則徐,這使得事件的性質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糾紛,從而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此可以看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不僅僅是單純為了被林則徐銷燬的鴉片,而是需要找到一個藉口來打開中國通商的道路,而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恰好給英國提供了這樣一個藉口。因此,即使中國不禁鴉片,英國也會找其他的藉口發動戰爭。英國政府通過和平的手段想要獲得通商的道路被證明已經失敗,只能選擇用武力的方式達到他們的目的。當時要想避免鴉片戰爭的爆發,清朝應該以更開放的姿態,瞭解洋人的訴求,並運用合理合法的手段,阻止鴉片的流通,而不僅僅是以行政手段強迫洋商交出鴉片,繼而銷燬。這就給英國的軍事侵略留下了一個有利藉口。


歷史茶坊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有點弱。

我們先了解一下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

鴉片戰爭前,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機器工業導致生產力大大提高,生產了大量的產品,而這些產品急需找到大的市場進行銷售,這樣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可是英國人跟中國人做買賣老是吃虧,因為他們賣給我們的東西遠遠少於他們買我們的東西,這就導致英國政府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只能賠錢,根本掙不到錢。而造成這種現狀的,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就是中國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根本對英國的工業產品需求不大。別說一百多年前的清朝了,就是小時候的我們,生活在農村,基本都是自給自足。吃的糧食,蔬菜,肉類是自家產的。布鞋是母親做的,很少買。衣服是母親買的布料自己做的。日常根本沒有什麼其他的消費。別說手機,電話,電腦,飯館,汽車等等這些高消費了,平時連零食都沒的吃,饞了就回家偷個饅頭吃,看清楚了,是偷饅頭吃。



二是當時中國閉關鎖國,整個國家就像一個大院子,被高牆圍了起來,只有廣州的十三行和洋人做買賣。而當時的十三行看上去是個外貿企業,負責和英國人通商,其實就是個衙門,裡面的人都是官員,有品級。這種官商合一的畸形機構別說是那時,就是今天,裡面的官員也是官僚氣十足,辦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沒有契約精神。

當時十三行和英國人做買賣的規矩是先收英國人的貨,等出貨了再給英國人付款,可以想象這些官員會不會如實如期的支付款項。



以第一次鴉片戰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來看,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這裡面的三百萬銀元就是還英國商人的貨款。

可是英國人始終不認為貿易逆差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造成的,而是十三行的官員太貪婪,還有就是開放的通商口岸太少有關,因此,他們在條約中又要求增開五口通商口岸。



從英國人的角度來看,增加通商口岸,贏得更大利益,擴大在華市場是他們的根本追求,這個追求遲早和清政府的利益相沖突。

所以,即使不禁菸,也遲早會發生衝突,戰爭也遲早爆發,只是換一個名字而已。


真歷史

如果你認為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因為禁菸引起的,那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英法主動挑起的。這完全不關禁菸的事吧?

第二次鴉片戰爭起因



英法為了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發動了針對清朝的戰爭。

亞羅號事件是廣東水師在“亞羅號”上逮捕幾名海盜和有嫌疑的水手,而亞羅號是中國的船,只是為了走私在香港註冊,而且已經過期。捏造中國兵曾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要求送還被捕者,賠禮道歉。1856年英軍開始行動,攻佔炮臺,炮轟廣州城。


馬神甫事件是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反《中法黃埔條約》,自行進入中國內地活動。但馬賴1856年2月在未依據條約義務——把拘捕的法國人解送至法領事館的情況下,就被廣西西林縣知縣處死。

這兩件事都和禁菸無關,但是依然引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發動只是需要一個發動戰爭的理由,是什麼並不重要。英國在工業革命的刺激下急需市場,如果市場不夠大,它必然要用武力把市場擴大。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落後就要捱打,為嘛打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打不過我。


漁耕樵讀

在問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一下鴉片戰爭這個詞怎麼來的。鴉片戰爭是英國向清朝走私鴉片而發生的一場戰爭。鴉片戰爭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對這次戰爭的稱呼,而英國人一直稱為“通商戰爭”。

我先來回答,英國為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

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工業強國,並不斷向外進行殖民擴張,掠奪殖民地。英國為了開闢海外市場,向中國運來呢絨、布匹等工業產品,力圖打開中國市場。但是卻在長期的對華貿易中處於逆差,而中國向英國輸出的茶葉、生絲等,銷路旺盛。在正當利益中,中國處於明顯的出超地位。究其原因一是中國自然經濟對外來商品的抵制,二是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阻礙了英國大量工業產品的出口。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一些商人開始非法的鴉片貿易,走私鴉片讓英國商人看到巨大的利益,同時使白銀大量外流。鴉片貿易越來越氾濫。

我再回答,假如清政府不禁止鴉片,會有什麼後果?

鴉片的泛濫給當時中國帶來深重的災難。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許多官員和士兵吸食鴉片,不但嚴重摧殘了他們的體質,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鬥力削弱。

因此林則徐上書道光帝:如果聽任鴉片流毒,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清朝作為統治者絕不會對鴉片貿易氾濫下去,世界上其他國家任何政府都不允許鴉片貿易,英國他自己國家裡也禁止鴉片貿易。所以禁菸是必然的行為,鴉片戰爭是無法避免的。

如果英國不向中國走私鴉片,他們也會尋找其他打開中國市場的辦法,用其他的“麥片”,“鈣片”或者什麼其他的“片”。

你覺得呢?

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相互交流。


戴你看歷史

能避免鴉片戰爭,不能避免其它名義的戰爭。

為什麼賣鴉片給中國人,英國人想獲得什麼?是白銀回去。由於中國當時的消費水平低,需求市場極度不旺盛。而英國的市場需要中國的茶葉、瓷器等,這個市場已經培育起來了。這就導致了白銀流到中國,流不回去了。

英國好比現在的美國。貿易赤字了,中國賺了人家好多錢,美國不幹了。英國當然也這樣。鴉片賺的多,用這個商品就能扭虧為贏。為什麼發動鴉片戰爭?是中國不允許鴉片貿易了,設置了貿易壁壘。英國人要虧了。



當時的情況不可能打貿易戰。大清沒有英國那點商品可以活,英國不讓大清商品進入,大清也沒問題。損失的是商人。英國的選擇就是打仗促進貿易。






不禁鴉片,只是這一階段避免了摩擦和戰爭。但下一個階段呢?英國必然要中國擴大開放市場,保護商業利益,這與大清的國策是相背的。大清是天朝,啥都有,不想跟洋人發生糾葛。所以,下一場戰爭在所難免。


白馬嘯長安

眾所周知,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之後,中國被迫走上了近現代化的漫漫長路。長期以來,文史愛好者們都有一個假設,如果清政府不禁鴉片,中英兩國會否避免鴉片戰爭?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鴉片戰爭復原畫

其實,鴉片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英國在19世紀中期完成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一個廣闊的市場,觀諸世界大國,大清帝國成為了首選之地。但是中英貿易之中,中國長期出於出超地位。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而英國商人帶來的對西方的工業製成品中國人卻無所需求。所以,這其中的貿易逆差需要用貨幣(主要是金銀)來支付的。

由於清帝國施行銀本位制度,英國於是要支付大量白銀來彌補差額。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五年 (1781-1790年) 間,流入中國的白銀達1,640萬兩,嘉慶五年至十五年 (1800-1810年) 則達2,600萬兩。在早期的對外貿易中,清朝一直處於優勢的地位。

清軍將士備戰模擬場景

明代中期萬曆年間就有鴉片傳入我們,一開始實際上是以藥用價值為主要用途。在後來的過程中其弊端逐漸顯現,成了賺取白銀毒害人民的萬惡之源。自嘉慶五年 (1800年) 起,鴉片開始大量輸入中國。此時英國人已佔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罌粟種植地——印度,英國從印度裝運鴉片來華,還根據中國人的口味專門培植暢銷的鴉片品種。由於吸食鴉片會上癮,清朝嚴格控制其入口,但吸食者市場仍然存在。“嘉慶初食者甚少,不二十年,蔓衍天下,自士大夫以致販夫走卒,群而趨之,靡而不返。”

虎門銷煙

實際上,“鴉片戰爭”倒不如說是“貿易戰爭”,其戰爭的真正原因是英帝國為了彌補巨大的貿易逆差,想要尋找一個能夠迅速打開中國市場的產品。鴉片恰在此時被英國人看中,於是登上了歷史舞臺。所以,重要的不是鴉片本身,而是英國發動這場戰爭的背後原因。這一貿易形勢不發生改變,那麼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英國成功地通過這場戰爭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通過種種手段來到中華大地攫取利益。因此,即使清帝國不禁止鴉片,即使林則徐不進行“虎門銷煙”,這場戰爭也是歷史大勢之必然。

格林堡、康成:《鴉片戰爭前中英通商史》

吳義雄:《鴉片戰爭前的鴉片貿易再研究》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回答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個人簡介: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季我努學社

歷史上,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歷史上,鴉片戰爭共爆發了兩次,第一次鴉片戰爭,導火索是虎門銷煙,但是其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和封建制度的意識形態差異。資本主義需要積累起資本,需要擴張,掠奪。舉個小的例子,英國人喜歡穿睡衣,所以他們就想,如果中國人每人穿一件睡衣,他們就能夠從這個大的市場裡賺很多很多錢。但是他們不清楚的是,在當時中國人幾乎不穿睡衣,所以歐洲派了很多傳教士,也是企圖在文化上,改變中國人,再加上,雙方之間的貿易差,中國的瓷器等等反而在歐洲買的很好。所以英國就開始了鴉片走私,謀取暴利。後來就有了虎門銷煙以及第一次鴉片戰爭。


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制度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意識形態差異,其實這也可以作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鴉片戰爭,其根本原因,還有一個,就是英國企圖借修約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其資本侵略權益。19世紀50年代,工業革命讓世界資本主義有了迅速的發展,擴大國外市場,掠奪殖民地,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的共同強烈願望。英、法、美等國際根據已經取得的中國特權,一起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約”的無理要求,就是企圖藉機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當“修約”的要求遭到拒絕後,英法兩國就立即製造藉口,發動武裝侵略,這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也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

延續。

分析:

兩次鴉片戰爭,說白了,都是資本主義為了其市場擴張、殖民擴張及資本積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即使沒有鴉片戰爭,列強同樣會找到其他藉口,發動戰爭,所以即使不禁鴉片,也避免不了。只不過到時候可能名字不是鴉片戰爭罷了,但是其實際目的都是一樣的。


小馬侃歷史

首先,我們應該問問清朝為什麼要禁鴉片

這都是錢惹的。鴉片戰爭前,清朝的財政收入,分那麼兩個塊,一塊是國內的,例如收租,收礦產稅收等,還有一塊是貿易收入,簡單的說,就是和外國人做生意,那時候就幾個通商口岸,以廣州十三行為最大的,每年,清朝把瓷器,茶葉,絲綢等銷往歐洲等國,賺到了大量的外匯,清朝的腰包是鼓鼓的。英國人,經過了工業革命,生產效率提高了,生產了很多的物美價廉的產品,本以為運到中國,銷路會很好,沒想到,清政府收稅比較高,,同時,清朝的人,好像不怎麼買他們的東西,一打聽,原來是他們自己也會做,不用發那冤枉錢,再來買東西。於是,英國人琢磨出一種東西出來,鴉片,於是,鴉片大量輸入清朝,鴉片一旦上癮,就沒辦法戒掉,很多人,就把所有的積蓄用來買鴉片,甚至賣兒賣女,當官的抽鴉片,士兵也抽,底層百姓也抽。一句話,全民皆抽。民眾,都把錢拿來買鴉片,其他的東西就沒辦法消費了,同時,抽鴉片,對身體也有壞處,人也就沒那麼有精力幹活了。清朝的統治者一看,不行啊。如果任形勢發展,這國家遲早得完蛋。國家的財政收入銳減,民眾不思耕種,士兵身體羸弱,意志薄弱,當官貪汙腐敗,勾結洋人走私鴉片。整個國家,處於不安定的前兆。

清朝的統治者,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大臣林則徐,向道光帝上奏,痛斥鴉片的種種弊端。道光帝也深表同感,於是派林則徐到廣州虎門銷煙。

因為鴉片,威脅到了清朝的統治。既然有了威脅,就應該去消除這種威脅,平民百姓尚且懂得,何況是當時的統治者,只要鴉片一天存在,這種威脅性就不會消除。所以,我的結論,就是清朝如果不禁菸,那是不可能,除非清朝自己也鼓勵民眾種煙片,那就陷入了另外一種泥潭了。


總有話說到你的心裡頭

“鴉片戰爭”,在英國的史學界稱之為“通商戰爭”,這反應了中英兩國看待這場戰爭目的的不同。實際上,鴉片戰爭只是英國人以鴉片為藉口,實則希望中國開通口岸,擴大貿易而發起的侵略戰爭。只是後世因“鴉片”而引起的戰爭,冠之以“鴉片戰爭”的稱呼。

即是清政府沒有禁鴉片,清政府與英國之間的這場戰爭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由當時的歷史發展背景與清英兩國的軍事力量對比決定的。


英國在完成工業革命之後,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的飛躍。1840年代,英國的煤產量,棉花加工量都相當於世界的一半,英國的工業產值佔整個世界的51%,而當時英國人口僅兩千多萬人,狹小的國內市場無法消化這巨大的產量,

這使得英國迫切的需求更廣闊的市場。同時,《馬可波羅遊記》在西方的流行,讓他們將目光轉向了這富饒神秘的東方國度——中國。

而清政府建立政權之初,吸取明末海盜倭寇騷擾沿海的教訓,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後來,出於對付走私的目的,清政府在1685年,才開放海禁,分別在廣東、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設立海關。而後,為便於管理,福建、浙江和江南三省海關裁撤,只剩下廣州海關。只有在廣州海關的貿易才是合法貿易。為了方便與外國人的貿易,清政府設立了“十三行”來專門負責貿易事物。

但由於制度的不完善及“十三行”的壟斷,英政府在合法貿易中獲利極少,完全不能滿足其需求。於是英國採取了非法貿易的手段,主要貿易的貨物就是鴉片。


由於英政府在東南亞廣泛的種植鴉片,從東南亞海運至東南沿海,成本極低,鴉片又容易讓人上癮,需求極大。這就大大刺激了英國政府的積極性。


所以,當以虎門銷煙為標誌的官方的大規模禁菸運動開始後,英國政府坐不住了。在與清政府的談判破裂以後,戰爭就成了擺在英國政府桌面上的必然選項。


而清英兩國政府的軍事力量對比,和軍事裝備上的差距,成了英國開戰的最大底氣。


於是,戰爭就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百一知事

1840年,英國艦隊封鎖珠江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戰爭斷續打了兩年,直至之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才宣告結束。這個條約不僅要求清朝開放通商口岸、關稅協定,還包括割讓了香港,並賠款2100萬兩白銀。



在這場戰爭中,是以禁菸為導火索的,如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那麼正如題主的問題:不禁菸,是否可以避免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也被稱作“通商戰爭”。當時英國並非僅僅為了拿回被銷燬鴉片的損失,他們是為了打開清朝的市場。在當時,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在歐洲大受歡迎,而他們的咖啡香料等卻沒有在清朝流行起來。這樣的貿易逆差導致歐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了中國市場。

直到有一天,英國人發現,鴉片能夠在清朝迅速熱銷。他們想要的不只鴉片帶來的利益,更想要的是清朝不閉關鎖國而通商開放的巨大的市場。



因此俺認為,禁菸和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兩回事:禁菸是禁菸,通商貿易戰爭是貿易戰爭。戰爭不會因為不禁菸,就不發生了。倘若沒有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會出現其他名目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