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藩王入主中央,又毫无根基背景,汉文帝是如何控制整个朝廷的

在朝廷重臣和部分刘姓诸侯王联合起来,铲除诸吕势力以后,大家之所以选择迎立刘恒,史书上说是大家认为,刘恒“宽厚仁慈”。但是,如果从当时大乱初定的局面来考虑问题的话,显然,“宽厚仁慈”并不是最重要的标准,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能力卓著”。由此可见,刘恒之所以被拥立为皇帝,是因为他势单力薄,没有背景。无论是大臣还是刘姓诸侯王,都觉得他好控制。

那么,这么“好控制”的刘恒,最终是怎么做到“控制好”朝廷的呢?

由藩王入主中央,又毫无根基背景,汉文帝是如何控制整个朝廷的

(汉文帝刘恒)

刘恒当皇帝以后,为了加强皇权,刘恒解决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军权问题,二是朝中重臣问题,二是地方诸侯王问题。

先说军权问题。刘恒刚到长安当皇帝的当晚,就干净利索地解决了军权问题。《汉书》这样记载:“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为殿中。”郎中令是负责整个皇城保卫,尤其是皇宫保卫的卫戍司令。而南、北军更重要,相当于是中央驻军。吕后在去世前,特别交代她的两个侄儿,无论如何,不能把南、北军的军权交出去,甚至她吕后死了也不要去送葬,只要好好地守住军队就可以了。可是她两个侄儿没听她的,结果才造成被剿灭失败。刘恒到长安后的当晚,就把军权交给他从藩国带来的宋昌和张武这两个近臣,实际上也就牢牢地控制了军权。

再说朝中重臣。刘恒从藩国到长安的时候,带了六个人去,这六个人占据了九卿的六个职位。同时,他又提拔出一个“河南守”吴公进中央(《汉书》记载:“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天下第一,故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这样,中央九卿就有七个位置是刘恒的人。

当然了,刘恒也不是一味安插自己的人,这一点哪个皇帝都做得到。他最重要的是懂得平衡术,既要能够处理朝中重臣,又不引起他们的反感。对于对他有拥立之功的周勃、陈平这两个人元老重臣,怎么来处理,那才是一门艺术。

由藩王入主中央,又毫无根基背景,汉文帝是如何控制整个朝廷的

(周勃剧照)

刘恒当皇帝后,先是对这两人封赏有加,加官进爵,安抚他们。他特别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在朝中排第一。但是,实际上,周勃作为一个军人,让他担任总理大臣,显然是不适合的。而刘恒其实要的就是这种不适合。所以不久,他就问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这两个数字,军人周勃怎么会知道。周勃不知道,又有谣言说刘恒对周勃不满,因此周勃主动辞职。刘恒让陈平来当右丞相。不过,刘恒只是让陈平独相,并没有提拔他自己的人起来。因为如果提拔他自己的人,难免会被别人议论。而陈平这个人,刘邦早就说过,让他独当一面,他是办不到的。所以刘恒很放心。

一年后,陈平去世。刘恒又让周勃回来当宰相。

刘恒这次让周勃回来当宰相,其实并不是顾及他是功臣(因为刘恒已经不怕功臣了),而是另有作用。十个月后,刘恒以中央财政赤字为由,让周勃带头去封地。这就是刘恒第二次启用周勃的用意,目的让他带个头,从而铲除了盘踞朝廷中的那些旧功臣旧贵族们。

接着,刘恒又让周勃发挥了第三次作用。周勃因为害怕,天天穿着铠甲见人。于是又有人告他造反,刘恒把他下狱审查,最后又把他放了,恢复他的爵位。其实,刘恒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杀周勃,只不过是用他敲山震虎,让那些到封地的旧功臣们不敢再闹事罢了。

由藩王入主中央,又毫无根基背景,汉文帝是如何控制整个朝廷的

(刘恒治国)

最后说地方诸侯王问题。刘恒当皇帝,地方刘姓诸侯王肯定是不服气的。毕竟刘恒既无资历又无背景也不出众。刘恒为了让大家服气,做了这几件事。一是在大臣们拥立他的时候,反复推辞。这样让诸侯们觉得他没有野心,是大臣们把他抬上去的;二是为诸侯王打抱不平,吕后主政期间,诸侯被剥夺的田地,刘恒让一律归还;三是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封赏。

当然了,一味封赏,讨诸侯的欢心,不是刘恒的目的。刘恒那样做,只是稳住他们。就像稳住朝中重臣一样。接着,他开始了平衡诸侯乃至削藩的行动。一是纵容大臣诛杀少帝及其同党。少帝是诸吕立的,大臣们不同意,要诛杀他,刘恒一点儿也没有反对。二是刘恒按照惯例,封赏了自己的儿子亲戚们,并对诸侯王的土地进行了调整,以亲制疏。这一点儿也没有错,也不会引起诸侯的反感。三是严厉打击叛乱的诸侯,一旦发现苗头,便决不轻饶。甚至可以说是从重处罚。虽然其力度没有后世景帝、武帝力度大,但也已经给他们做出了经验。四是为儿子刘启选择了周亚夫等一帮可以平衡诸侯王势力的大臣,为儿子的“削藩”,及孙子的“推恩”做好了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