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這是我母親曾經的一句口頭禪。


或許也是很多泉友父母、現在或曾經的口頭禪吧!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1.


10多年前,我還是個中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擁有了第一枚的古錢幣。


一枚光緒銅元。


當時覺得很神奇,一個光緒年間的錢幣,如何流轉百年,到了我們手中?


上面的龍紋,清晰可辨;上面的文字,端秀清新;甚至還有英文,難道印象中閉塞封建的大清,也曾流行英文?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或許是對孩子下意識的討好,爺爺翻出了家裡所有的古錢給了我...


有民國26年的黨徽,有各種鑄局的銅元和雙旗,還有帶著方孔的道光、嘉慶和康熙。


家裡人只認為我是一時好奇,他們也絕沒想到,正是從那時起,古錢幣成了我矢志追求的摯愛。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我尋遍了外婆家的老衣箱,


“打掃”了街坊四鄰的老櫥櫃,


聽說一家親戚曾是舊時有名的大地主,於是隔三差五的去她家打聽翻找,


平時帶著古錢去學校,週末省著飯錢去市場...


奶奶說我著了魔,母親說我不著調...


於是,“看你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現在要好好學習,以後才有出息!”成了母親的口頭禪。



2.


母親的口頭禪,從初中說到高中,從高中說到大學。


還小的時候,母親會收繳我的錢幣,我便成天帶著我的錢幣東躲西藏;


長大後,母親無力管我,於是收繳變成了口頭約束,一遍又一遍的跟我灌輸;


等到了大學,我離開了母親管轄的視線,難得一次的電話,也就只顧得上傾訴思念了...


母親的口頭禪不再頻繁,而我的錢幣與泉識卻在不斷豐富和發展。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電話裡,


母親說“外面的社會很複雜,你買錢幣可要擦亮眼睛,不能被騙了。”


母親說“做什麼都有風險,錢幣算文物嗎,你玩這個安全嗎?”


母親還會說“別為了買錢幣苛刻了自己,什麼都能省,吃飯生活不能省,錢不夠我給你打!”


曾經反對我玩錢幣的母親漸漸變了,她會和我爸主動去幫我搜羅錢幣,她會介紹身邊的朋友來買我錢幣,她多了很多很多奇怪的錢幣問題...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3.


畢業後,我回到家鄉。


一個不大不小的城市,一個不高不低的工作。


白天忙著上班,晚上忙著創作。


母親總愛跑我房間來,跟我聊她的工作,聊我的生活。


不是她同事的女兒有多漂亮,就是她同學的女兒有多孝順。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她的口頭禪也變成了:“你現在一天到晚鼓搗錢幣,你以後的媳婦兒一定會厭煩你!”



她變了,那個曾經反對我玩錢幣的母親,主動承包了我的包掛號寄掛號“業務”,哪怕是特別熱的夏天,她都樂此不疲;


從來不問我要禮物的母親,今年生日,要我送她一枚錢幣,她拿走了我的一枚永樂,笑得那麼開心...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4.


從初中到現在。


歲月就像一把無情的刻刀,


把我從一個青澀文弱的少年,變成了一個黝黑微胖的“大叔”。


也把母親的滿頭青絲,染作了點點白髮。


那個曾經“沒收”我錢幣卻又認認真真包裹起來的母親,


那個找了很多幼稚的錢幣問題只為和我多通一會兒電話的母親,


那個拐彎抹角的跟我聊別的女生只為我的幸福的母親,


原來,她也老了。


她的口頭禪從:“一天到晚鼓搗錢幣,還要不要學習。”變成了“一天到晚鼓搗錢幣,你以後的媳婦大概也會嫌棄。”


一天到晚鼓搗錢幣,能當飯吃嗎


每次她嘮叨完,還是會幫我洗衣服,做飯,幫我打包快遞,發掛號信...


我忽然覺得,原來,母親的口頭禪,母親的嘮叨,是那麼親切,是那麼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