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

二米空间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然后再来看第一个问题。

和珅为什么不早作打算

早作打算主要有两种选择。

1、拥立其他阿哥,培养自己的势力,这种方法在历史上有很多权臣都这样干,但是和珅却不能。

乾隆虽然儿子众多,但是长大成人的却没几个,而且还有两个儿子过继给了宗室,嘉庆看似资质平平,但也已经是剩下皇子中最优秀的了,乾隆不糊涂和珅就没办法。

2、示好嘉庆皇帝,和珅确实这样做了,比如嘉庆公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状,第一条就是和珅曾给还是皇子的嘉庆透露过皇位的底牌。

既然和珅示好嘉庆,为什么嘉庆登基后还是急不可耐的处理了和珅呢?

这就是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乾隆死后五天,和珅即被捉拿下狱,第十天即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审理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这种速度显然是不正常的,那么嘉庆处理和珅仅仅是为了他富可敌国的家产吗,显然也不是,当一个皇帝急着让臣子去死,最大的可能就是大臣威胁到了皇权,很不幸和珅就是这样。

乾隆退位时曾说过:“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意思就是把嘉庆扶上马,再送一程

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由于乾隆上了年纪,处理国事有些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交予和珅处理,而嘉庆则成了摆设,这一摆就是四年,嘉庆心中积压的愤怒可想而知。

乾隆当太上皇的四年,是和珅权利达到顶峰的四年,俨然

凌驾于嘉庆之上,对于嘉庆来说也时刻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所以乾隆死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和珅,这样皇位才坐的稳。


一点点历史

和珅聪明一世为何死在嘉庆手里?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271968997343908815,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498276150944c562de8f\

张兴雨

不是不做打算,是骑虎难下,来不及了。否则,这样一个人物,怎会不懂呢?

和珅是乾隆皇帝重要宠臣,也是皇亲国戚,乾隆将十公主嫁于和绅之子丰绅殷德。乾隆一朝,和珅权倾朝野,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是跺一跺脚,便可引发地震的人物。其家产富可敌国,据史料记载,可抵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


和珅,据说还是个帅哥,武功高强。熟读四书五经,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年轻是也嫉恶如仇,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随着其地位不断提高,趋炎附势、献媚巴结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乾隆非常信任他,没他不行,在没制约下,心逐渐被腐化。变成了一个弄权大盗、巨国大贪。臭名永载史册。


乾隆晚期,和珅也意识到存在的危机,数次想像嘉庆靠扰。但其臭名在外,早就是嘉庆眼中钉、肉中刺,非拔之不可。



又或者,和珅是乾隆精心饲养的一只超级肥猪,是送给嘉庆的登基大礼。可怜和珅,做了一辈子棋子而不知。这就是贪污弄权之人下场,大家谨记。


启民先锋

嘉庆赐死和珅的20大罪状的第1条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居然是嘉庆被乾隆册封为皇太子的前一天和珅很讨好的来献了一对玉如意,罪名是“泄露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由此可见和珅早不是没准备,这么个事儿能列为首罪,说明嘉庆很恼火,我都不知道你和珅居然先知道了。当然这只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和珅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当了4年“实习皇帝”嘉庆要立威夺权,杀和珅能得到最强的最好的效果和影响力,和珅仗着晚年乾隆的宠信大权在握贪得无厌排斥打击异己,所谓“天下官吏,几出和门”,和珅的权力和势力太大了,连朝鲜的使臣都知道和珅是“二皇帝”,和珅不死嘉庆始终对权力缺乏安全感,贪腐的和珅又富可敌国,“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所以和珅必须要杀


立志成虫

野史说和珅有乾隆留下的一份遗诏,心想可以通过这份遗诏保全自己,结果失败了。和珅聪明一世,只要太上皇在,他日子就好过。太上皇在的时候他得意忘形了,好日子过惯了,所以有些大意了。嘉庆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和珅想办法跟太子搞好关系,阿谀奉承什么的。嘉庆根本不吃那一套,反而增加了他的憎恨,加上以往的耳闻还有和珅的大奸大恶,最终决定太上皇一死就对和珅进行查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