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指導疾病的治療

確定治則治法

中醫五行指導疾病的治療

(1)依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治則和治法:

依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補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種。

滋水涵木法:是指滋腎陰以養肝陰的治法,又稱滋腎養肝法、

滋補肝腎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致肝陰不足,甚或肝陽上亢之證。

益火補土法:是溫腎陽以補脾陽的治法,又稱溫腎健脾法、溫補脾腎法。適用於腎陽衰微而致脾陽不振之證。

必須說明的是,按五行生剋次序來說,心屬火,脾屬土,火不生土應當是心火不生脾土,而益火補土應當是溫心陽以暖脾土。但隨著命門學說的興起,發生了變化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氣以補益肺氣的治法。主要用於脾氣虛衰,生氣無源,以致肺氣虛弱之證,若肺氣虛衰,兼見脾運不健者,亦可應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養肺腎之陰的治法,亦稱滋養肺腎法。主要用於肺陰虧虛,不能滋養腎陰,或腎陰虧虛,不能滋養肺陰的肺腎陰虛證。

五行相剋規律確定的

中醫五行指導疾病的治療

治則和治法:

依據五行相剋規律確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製水法、佐金平木法和瀉南補北法四種。

扶土為輔;若用於土虛木乘之證,則應以扶土為主,抑木為輔。

控制疾病的傳變

疾病的傳變與否,主要取決於髒氣的有盛有衰。“盛則傳,虛則受”,是五臟疾病傳變的基本規律。

中醫五行指導疾病的治療

指導臟腑用藥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經以補肝之精血;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參色赤、黃連味苦入心經以活血安神;

黃色、甘味入脾,如灶心土色黃、人參味甘以補益脾氣;

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生薑味辛入肺經以清肺熱;

黑色、鹹味入腎,如玄參色黑、龜版味鹹入腎經以滋養腎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