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外交使节洪皓的坎坷人生

在今日,许多国人知道南宋洪迈,因为他撰写的《容斋随笔》被誉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连毛泽东主席都将它当作了床头书。然而,在南宋当朝,其父洪皓的名气却比洪迈要大得多。洪皓在宋、金对峙时期出使金国,被羁押十五年,备历艰辛,受尽威逼,却宁死不屈,全节而归,成为了南宋士大夫中民族气节的标杆式人物。当他历经千辛万苦归国后,宋高宗惊叹不已,称他为“虽苏武不能过”的大忠臣。

一、少有奇节

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鄱阳(今江西乐平)人。《宋史》载:“(洪皓)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一个被史书称为“少有奇节”的人,他的志向一定不简单,他的经历也一定不简单。

那个时代的人,大都以读书为第一要务,洪皓自不例外。经过十年寒窗,他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以优异的成绩高中进士。洪皓金榜题名后,由于他才华出众,那些高官大吏看中了这个“潜力股”,纷纷派人前来说婚。比如当时的御史中丞、后来当上宰相的王黼,还有当时宋徽宗十分宠幸、当时在江南主持应奉局为皇帝搜罗珍宝奇石的朱勔,都希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洪皓,然而,洪皓不想攀高枝,一一谢绝。

宣和年间(1119—1125年),洪皓时任秀州(今浙江嘉兴)司录,乃知府手下一官轻言微的八品属官,不过,洪皓官职虽小,却非常有担当。某年,秀州发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损失惨重,粮食匮乏。面对严重灾情,洪皓向知府主动请求承担具体救灾工作,他命人打开粮仓,赈济灾民。老百姓饿得发慌,纷纷聚集,洪皓担心灾民乱中争抢,便以青白旗帜加以区分,还在灾民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公平而又有序,每一户灾民都领到了粮食。然而,粮仓贮存不够,僧多粥少,一时无法解决全部灾民的吃饭问题。饿往往是乱的诱因,时间一长,肯定会生出民变。当时,恰有一批浙东运往开封的大米路过秀州城下,在这危急时刻,洪皓对知府说希望截留这批大米救济灾民,但这是“纲米”,是皇帝专享的贡米,知府因此拒绝了洪皓的提议。洪皓见知府不同意,又提出让他擅自截留,上头要怪罪下来,我洪皓一人担责,“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这批米挪作了救灾之急,使秀州老百姓最终渡过了难关。百姓们感动于洪皓的大义,都把他当作大恩人,尊称他“洪佛子”。

可见,年轻的洪皓不但有文才,而且有干才;不但有胆识,而且有胆量;不但有责任,而且有担当。截留贡米那是什么胆量?那是与自己的脑袋过不去啊。但为了即将饿死的老百姓,洪皓豁出去了,以一人之命救十万秀州百姓之命,这是怎样的一种担当啊。所以,后来秀州发生叛乱,叛军洗劫秀州城,唯独经过洪皓家门时说“此洪佛子家”,不敢抢劫。

二、出使金国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于建炎元年(1127年)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拉开了南宋的序幕。然而,金国灭宋之心不死,听说赵构登基,立即又率军南下,逼得宋高宗四处逃窜。为了保住这刚刚草创的小朝廷,宋高宗决定派出使者向金国求和,就在物色使者的过程中,洪皓进入了宋高宗的视野。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在金人的追击下,准备逃往建康(今江苏南京),洪皓上书说:“内患未平,外敌嚣张,若轻易就迁至建康,恐怕金人会乘虚而入,建议陛下先派人筹备,等万无一失再迁去不迟。”不过,洪皓的上书到达宋高宗手上时,朝议已定,宋高宗也没因此改变计划。然而,宋高宗赶到建康不久,即因匆忙草率,金人随后追击而来,所以又不得不又逃向其他地方。事后,宋高宗想起那位当初提建议的小官,便询问宰相张浚,洪皓就这样进入了宋高宗的视野。恰在此时,要派一支求和团队去金国,张浚推荐洪皓为正使,宋高宗召见洪皓,面谈之后,他对洪皓的印象特别好,立即给洪皓官升五级,命他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任大金通问使,代表南宋出使金国,同时,任龚璹为副使。

宋高宗为什么会派一个芝麻小官领队使金呢?这与局势有关,也与当时士大夫的担当有关。当时,金国不承认南宋的合法性,未确定外交关系,凡是南宋派去的使者,常常不是扣押,就是杀掉,死于外交途中的南宋官员不乏其人,因此派人出使金国好比送肉上砧板,任人宰割,出使的结果也似肉包子打狗,常常有去无回。大臣们怕死者多,皇帝如有出使任命,都会争相借故推辞,而主动请缨的真是凤毛麟角。但是,向金求和是保赵宋江山的需要,也是保宋高宗自己荣华富贵的需要,甚至是保自己小命的需要。所以,宋高宗明知这是一条险恶的黄泉路,也不得不一次次地派人出使。而选用小官后进赴这样的险途,一来可解决大臣不愿往的问题,二来对于后进来说,连升数级是具有一定诱惑力的,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三来通过骤升,还能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其出使的效果往往比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好很多。

现实需要和自身机遇,将洪皓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官推向了政治的前沿和历史的舞台,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洪皓、龚璹一行十三人启程赴金。

三、九死一生

洪皓北行之时,也是华夏大地上最不平静的时刻,经过金人的侵略,华北地区和黄河两岸战火纷飞,甚至还蔓延到了长江流域,加上盗贼方炽,兵荒马乱,洪皓一行避险绕弯,走走停停,当年底才抵达金军占领的太原(今山西太原)。

然而,此时的宋金关系没有任何改变,仍然处于冰点。不仅如此,当年九十月间,金将完颜宗弼(兀术)还率军再次南侵,与南宋兵戎相见,宋金关系更是死敌了。洪皓到达太原后,金人立即将其扣留,但不打、不杀、不谈、不理,如同对待期货,看看“行情”再说。所以,洪皓在太原期间,连一个上级别的金国大臣或大将都未见到,遑论具体和谈。当然,事情没有比想象的更糟糕,比如没有下油锅、被刀剐,还是活人一个。但是,没被屠杀没被关进监狱并不意味着金人就真的以“使”相待,完全相反,而是羁押看管,以“囚”相待。一年后,他被转至金国云中郡(今山西大同)继续被扣押。

金国大将完颜宗翰(粘罕)驻军云中。完颜宗翰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的铁杆支持者,是灭亡辽国和北宋的核心决策者,也是攻打辽国和宋朝元帅级的大将,洪皓被羁押在这样一个既有计谋又很凶残的家伙手下,正是羊遇上了狼。果然,为了更好地统治黄河南北的广大中原地区,金国成立了刘豫伪齐政权。为了扶持刘豫政权,金国将大批俘虏或扣押的宋朝官吏,充实到伪齐政权中去。洪皓一到云中,完颜宗翰便面露狰狞,逼迫洪皓、龚璹主、副二使投降金国,加入伪齐政权。

面对淫威,龚璹经不起惊吓,屈从了。洪皓却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地说:“作为宋朝使者,我不远万里而来,不能奉迎二帝(宋徽宗、钦宗)南归,只恨自己无能。如今,我既然无力杀死叛逆刘豫,又怎么能无耻到侍奉他呢?留云中是死,不仕刘豫亦是死,我不愿苟且偷生,愿就鼎镬而死!”完颜宗翰听后大怒,准备杀掉他,不想旁边一金将却感叹于洪皓的忠贞,竟然跪下为洪皓求情,洪皓因此逃过一劫。但是,毕竟惹火了完颜宗翰,死罪饶过,活罪难逃,完颜宗翰随后将洪皓流放到了冷山(今黑龙江五常东南)。冷山,看这个名字都冷气逼人,据说,冷山冬天的温度经常处于零下15至零下30多度,最低时候竟达零下50多度,没杀死你,冻也要冻死你。

不过,洪皓死都不惧,何惧寒冷?冷山是金国陈王完颜希尹(兀室)的部族领地,流放冷山,也是让完颜希尹看管他。金国伐宋,时为宰相的完颜希尹是主要的策划者和发动者,同时他又是女真文字的创造者,颇有文化。所以,他虽素来对汉人不待见,但对洪皓这位进士出身的汉族“俘虏”却反常地敬重。他让洪皓教他八个儿子学习汉族文化,洪皓就利用这种机会,向完颜希尹面陈一些和平主义思想。完颜希尹一贯主张灭宋,他曾狂妄地说:“谁说海大,我可以使海干涸。除了天地合一,没有什么事情是我做不到的。”洪皓却泼他的冷水说:“战争如火,玩火者必自焚,自古没见过连续打四十年仗不停歇还依然存在的国家。”完颜希尹发怒道:“你总做和事佬,固执而又口硬,真的以为我不能杀你?”洪皓不惧,他回答说:“我来了就没指望活着回去,不过,如果就死在这里,别人会说大国连路人都杀,不如将我投到水里,那样别人就以为我的死是自己跌落深渊所致。”面对死亡威胁,他还谈笑自若,足见胆识过人,完颜希尹最终没有下手。

经过多年的战争,金国未能灭亡南宋,相反,南宋的战斗力在抗击侵略中反而越来越强,声势也越来越大。十余年来,金人大抵从两个方向进攻南宋,一方面直接南下,在中原地区与南宋交锋,另一方面绕道陕西,企图打开四川的口子,沿长江而下。然而,中原战场有岳飞、韩世忠诸将顽强抗战,金人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在川陕战场,吴玠、吴璘兄弟同样让金人闻风丧胆,也没吃到好果子。在这种不容乐观的形势下,金国应宋高宗的请求,开启了和谈进程。

形势好转,洪皓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绍兴十年(1140年)秋,洪皓作为南宋使臣,随完颜希尹来到燕京(今北京),与有关方面磋商和谈细节。第二年十一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割地、赔钱,换来了战争暂时的消停。绍兴十三年(1143年)八月,洪皓终于从漠北回到了阔别十五年的故国,真是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出发时一行十三人,归来时却只有他和张邵、朱弁三人。而且,宋高宗建炎、绍兴年间派出多批赴金求和使者,如王伦、崔纵、郭元迈、张宇发、林冲之等许多人,均备受金人折磨,死于漠北,赴金如同赴死,实在不是妄言。

四、晚景凄凉

当初,洪皓出使金国冠冕堂皇的任务是接回徽、钦二帝,但这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二帝是金国掣肘南宋含金量最高的法宝,金国不到山穷水尽,不会送回。还有一点,宋高宗在心底,也并不真心想二帝回国,二帝回国,尤其是他的哥哥宋钦宗回国,自己又何去何从呢?金国上下对宋高宗这一微妙的心理心知肚明,他们也将二帝作为威胁宋高宗、逼其屈服就范的筹码。金国将宋高宗这一心理在和谈中充分利用,玩弄得炉火纯青,从而在和谈中取得了最大利益。所以,宋高宗派出一支支外交队伍北去金国,接回二帝是假,开启求和是真。

基于这种情况,洪皓使金,注定不会有多大外交成果。据《宋史·洪皓传》所载,徽、钦二帝迁居到五国城后,当时洪皓在云中,秘密派人前去向二帝进献过桃、梨、粟等物;他曾把自己了解到的金国情况,写成机密文字,通过间谍传回给宋高宗;他还曾求得被俘至金国的宋高宗生母韦氏的书信,辗转送到宋高宗手上;将在燕京参与过和谈细节的磋商及已故宋徽宗的棺椁和韦氏送归南宋的消息提前告诉宋高宗,如此等等。他在使金期间的外交成果也实在乏善可陈。然而,洪皓从使金之初开始,便坚贞不屈,任金人如何威逼利诱,誓死不降金、誓死不仕齐,这种民族大义和忠贞气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外交成果更让人感佩的。所以,洪皓回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后,宋高宗第二天就在宫中高规格接待了他,赏赐许多金银珠宝,任命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还当面称赞他说:“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

然而,归来后的洪皓虽然获得宋高宗的嘉奖,但他那“忠贯日月”之心却让他有了一张操心朝政的嘴,好点评,爱提意见,结果得罪了宰相秦桧。他连日拜见秦桧,唠叨说:“张浚是金人最忌惮的大臣,却弃之不用。如今国都临时安置于杭州,景灵宫、太庙又极尽奢华,这不是明摆着无意恢复中原吗?”秦桧时任宰相,洪皓却反复说前任宰相张浚的好,这让秦桧情何以堪?洪皓的话让秦桧老大不高兴,他对洪皓的长子洪适说:“乃父的确忠贞有节操,又得皇上宠幸,但是,做官如读书,太快则淡而无味,应像黄钟、大吕一般,慢慢来才有韵味。”明里批评洪皓关心国事太操切,暗里却是讥其多管闲事。

有一次,金国索取之前降金的宋将赵彬等人的家属,高宗拟同意,洪皓却觉得这有辱宋朝,便说:“金国索人,无非试探虚实,如果说要就送去,则更会轻视我朝了。要宣告来使说:‘待钦宗和其他皇族放归后再遣送这些家属。’王伦、郭元迈等人以身殉国,却弃之不管,以后遇到危机时刻,谁还会以死效忠呢?”秦桧听后大怒,第二天恰好侍御史李文会弹劾洪皓归来后没有探视母亲,秦桧抓住这一机会,将眼中钉、肉中刺的洪皓贬为饶州(今江西鄱阳)知州,将他逐出了朝廷。

不久,洪皓居母丧期间,又有人说洪皓鄙视宰相,于是,又被贬为饶州通判,再贬为濠州(今安徽凤阳)团练副使,安置于英州(今广东省英德)。九年后,朝廷才复任洪皓为朝奉郎,准许他迁居袁州(今江西宜春)。然而,当洪皓再次看到一点人生的希望之时,却在路过南雄州(今广东南雄)时溘然离世,终年六十八岁。

洪皓之死,是秦桧剪除异己的又一实例。其实,洪皓与秦桧是同科进士,不说二人有同窗之谊,就是一般的同僚也不会下此毒手。《宋史·洪皓传》所说:“为桧所嫉,不死于敌国,乃死于谗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