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悟入」金刚经受持法略说

法贵当机

金刚经是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金刚性体,这个性体人人同具,个个现成,所谓平等平等,经云彼非众生是也。

徒因众生不觉,所以本有的般若妙用,不能起发,妄生情见,枉生六道,世世沉沦,无有出期,经云非不众生是也。

此经是难行之法,佛不是单向大乘者和最上乘者说,是对信的人说。惟净信的人,方堪信受。不生惊怖,果能信受者,即是大乘人。

由信而能依法受持,言行一致,由此开发般若慧,明心见性,了脱生死者,是最上乘人。

佛平等慈视众生,而众生自生分别,昧却本性,自乐小法,所以不能受持。既不受持,即不得受用,将何法以为人乎。

迷妄根由

金刚经的法用,自有极简净的法门。如离一切诸相,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不立四见,不断灭等语,再总括一句,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言一住于法,即为有心,有心即惑,不得见性,不能安住于菩提,即为谤佛矣。

众生总是执取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相,以为我身。

又执取六根六尘缘起的幻影,以为我心。

外而幻身,内而幻心,无形中缘起和合立此幻想成种种相,坚固执持以为我,于是有我人四见,分形六道,种种诤论,分别道理,顺逆取舍,千形万类,是名世智,幻化越多,痛苦越大,生死越难拔,众生无始以来只妄认个假我,从不曾见自己的真我。

所谓本性,即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也。这个真面目不见到,即颠倒终无有了期,三灾八难,无量苦厄,总不得解脱。

初发心正

凡夙世有善根的人,终有警觉的一日。自思长此沉沦,何日得了。

所以肯猛省回头,求个出路,要了这生死,此是因地正,再遇见正眼宗师,予以合机的法,此是正法引开其正法眼藏,彻悟本来不受一切幻相幻心所惑,再万折千回,打扫习气,入正修行路,若如此痛切,真实用功,必成正果。

可怜那著相的人,因地不正,专取福报,读金刚经求功德,求佛菩萨金刚护持,使我消灾延寿免诸苦难,甚至求财求子,种种迷信,惑乱众生,谤佛谤法,自造无间恶业,宁不可惜?

但推其初衷,著佛著法又何尝不由善根发现呢。然而毫厘千里,因上稍一不正。其果必遭迂曲。

譬如病人行路,虽竭力要正,但以无力故,步步自然歪斜矣。所以无论修何法,因地须正。

读金刚经的人,千千万万,只是读其文而已,解义者万不得一。解义的未尝无人,得真解者又百不得一,得其真解而能行解相应者,又百不得一。

若但读诵而不受持依之而行,即不免辜负了佛,辜负了此生,等于不曾读经。

若依文字读到末后句,必生大惭愧。何也?因信而不受,奉而不行,岂不可笑。

所以读经宗旨,在受持其法,要得真实受用,不尚虚文。所谓受用者,即是向内,自求见性,了脱生死,以报佛恩而已。

平实具足

金刚经的正义在平平淡淡,毫无奇特处,老老实实人人可做,只是不肯做。

经义直捷痛快,明白指示,只是不敢信。

因为人人求福德相,不明福德性,自己原有的金刚般若智,反被自己的情见蒙住了。  

般若本人人具足,因为不见自己的金刚,所以起不出用来,跳出生死坑,超登彼岸去。

金刚是比喻人的本性,具有坚、利、明的三德:不生不灭,无杂无坏是其坚,能开般若智慧,破一切邪见,不为所惑是其利,洞见诸相非相即见实相,彻悟人生大事是其明。

所以体大用大,明心见性,就是悟见这个金刚性体。

悟得彻,见得深,智慧力越强,所谓体大用大。但这性体,却无可表说,经中只云阿耨菩提一句,此菩提非在法上可见,又非如物的形象可得,连佛亦说不出,全经只在用上反显,而又不能在经上觅得,大用就在即相离相处,于即相离相处,反显自性,自有个本不生灭,本不动摇,本来清净的性体,于中自有个妙用恒沙,能生万法的性能。(待续……)

王骧陆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