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當一個國家的國債全部還光的時候,它這個社會上的貨幣就是零?

國學國用

並非如此,貨幣來源其實並不只是國債,我們可以簡單的將貨幣發行來源分為四大類,這四個大類在各國應該有所不同:

第一大類,國債,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通過購買財政發行的國債,國家財政獲得了貨幣,央行或者美聯儲資產和負債同時增加。這部分是大多數貨幣發行的主流,當然部分地區比如港幣在這部分的發行並不明顯,港幣從開始就是市場化發行,當然港府如果需要借貸,其依然可以賣債券,但是一般情況下港府將用稅收方式籌集資金。另外在早期,我國的央行是不能直接購買國債的,財政部的國債賣給老百姓和銀行,銀行再用國債去央行做抵押或者貼現。不過如今這方面應該已經和國際接軌。

第二大類,央行們的直接貨幣注入。體現為通過商業銀行借貸來傳導貨幣,可以是多種形式,再貼現再貸款,或者就是信用貸款。這部分佔據了很大部分的原始貨幣發行量,美國是通過聯邦基準利率影響銀行間同業拆借來影響市場的利率。美國銀行可以選擇去美聯儲貸款,也可以選擇去其他銀行拆借,如果其他銀行拆借的利息高,美聯儲利息低,貨幣自然從美聯儲釋放出去了。所以美聯儲很關注中性利率,也就是理論上貨幣需求和供給平衡的利率。中國呢則是拍賣的方式,通過各種工具,前段時間逆回購利率爬升就是這個機制。央行也試圖用短期工具來控制信貸,當然在過去並不是以工具為主,過去是提供貸款和票據貼現的模式,相比來說現在的央行更加謹慎。

第三大類,存款準備金。我們看到銀行是通過借央行的錢然後再放貸出去盈利的,借100塊錢貸100塊錢,那麼銀行就完全沒有保障了,所以100塊錢出借我們需要銀行在央行存個20塊,萬一銀行發生大筆的支付,不至於付不出。那麼這個存款從20塊下降到15塊是不是就釋放5塊錢的流動性呢?並不是,因為貨幣經過商業銀行有放大作用,貸款人借貸資金,同時也是存款人,借出去80元,其實銀行的80元還在,他還可以借給另一個人,如果這80元被全部取走,到另一家銀行,從商業銀行整體看,這80元還是在的,只是下一家銀行需要用80元的20%作為存款準備金,然後剩餘的64元繼續放貸,所以這個就是銀行的貨幣放大效應,如果降低5元存款準備金,將釋放更多的流動性。

第四大類,外匯儲備的造幣功能,我們必須排除美國,當貨幣進入一個國家的時候,我們不談管制是否存在,你總是需要運用外幣,你在歐洲用歐元,日本用日元,是不是?那麼你就要兌換他國貨幣,那麼這部分貨幣就需要是新的發行貨幣,比如新發行日元,新發行港幣,因為外幣進入這個國家說明這個國家財富在增加。所以這部分也會產生貨幣增加。

以上是鑄幣通行的幾種方法,各大央行雖然政策各異,但是手法大同小異,無非是個形式不同,所以這個假設最後的結果是貨幣依然不會歸零,希望有所幫助。


凱恩斯

你說的這個國家指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吧。

研究這個問題你先得知道美國發行貨幣的流程:先由美國財政部發行國債,再把國債交給美聯儲做抵押,然後美聯儲就能發行貨幣了。美國法律規定:美聯儲發行美元貨幣必須要持有等價的美國國債。也就是說發行一美元的貨幣,必須要有一美元的美國國債作為支撐物。

當這個國家的國債被全部還完時,作為抵押的國債就沒了意義,億國債為抵押的貨幣還怎麼有價值?

再多說一句:美聯儲並非是大家認為的是由國家控制的,而是由會員銀行加入組成,國家不是最大控股,所以屬於私營。


交易員—gala

首先是這個問題問的很片面,其次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1.這個國家如果沒有發行國債,或者沒有人購買這個這個國家的國債。說明這個國家的貨幣地位還沒有得到認可。

2.沒有人購買或者購買後又都拋售都足以說明這個國家的貨幣體系還不完整。一個貨幣體系都還不完整的國家,它的國債又會穩定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3.一個貨幣體系都不完整的國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經濟危機以及,貨幣動盪通,貨膨脹等等不安全因數。甚至有可能爆發內亂。隨時都有可能改朝換代。

所以這樣的國家發行的國債或者貨幣等於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