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集聚“創新大腦”加碼潼湖“智慧動力”

產學深度融合 惠州開放問策

——聚焦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系列觀察⑤

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深莞惠經濟圈的地理中心位置,有一片廣東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溼地——惠州潼湖。憑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這周圍128平方公里的區域已經升級為廣東省級發展戰略平臺——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並吸引香港城市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及10多家研究院所“扎堆”落戶,還被省政府賦予打造“廣東硅谷”的重任。

5月25日,在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上,天津大學、吉林大學等首批4所高校簽約入駐“潼湖·大學創新園”。惠州補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短板取得新突破,全球引智再結碩果。

去年6月,在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上,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與惠州市政府簽約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大學創新園項目,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2所“985”“211”工程院校入駐。

依託中國科交會這一“國字號”高端盛會的平臺影響力,以及自身國際化的產業基礎和強大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惠州正在搶佔全國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制高點。隨著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紛至沓來,這座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工業大市”,面向全球吸引一大批創新成果前來轉化,正在集聚高校科研創新的“最強大腦”,為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注入強勁動力。

引進知名高校落戶惠州▶▶“廣東硅谷”規劃建設提速提質

在第二屆中國科交會上,香港城市大學惠州校園項目落戶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的進展情況受到廣泛關注。目前,該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協商推進中。

今年2月,惠州市政府就與香港城市大學在惠州簽署合作備忘錄,香港城市大學惠州校園項目落戶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擬佔地面積約1000畝,將分多期進行。

英國教育組織QS發佈的2017—2018年世界大學排名顯示,香港城市大學位列亞洲10強、全球50強。這樣一所著名高校與惠州“聯姻”,將為惠州高等教育發展以及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再添一把火”。

根據計劃,香港城市大學將聯合達到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標準的內地高校,並依託自身的科研綜合實力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為香港城市大學惠州校園項目引進世界一流的工程、生命科學、自然科學、工商管理、獸醫學等領域的科研資源。

其中,一期教學項目將開設科學、工程、其他與科技或商業領域相關的一年期授課型研究生學歷教育,及工程、科學、獸醫學等領域的博士課程教育;一期科研項目將建立電子、光學、材料、機器人等多個科學及工程領域實驗室,及動物醫學診斷實驗室、食品安全實驗室兩個生命科學實驗室,同時將大力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曾介紹,香港城市大學有一個很大的“惠州計劃”,與惠州合作的第一步是在工程、創新領域,接下來還有第二步、第三步。未來也希望可以把海內外更多高校資源帶到惠州來,加強香港與惠州的人才合作,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近年來,惠州吸引高校落戶的速度、力度空前加大,成效也顯而易見。

去年10月,惠州市政府與“985工程”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簽約,在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共建哈工大國際教育科研基地。該基地將主要包括國際教育學院、科技園以及智慧社區三部分,並計劃於今年底前開始動工建設。其中,國際教育學院擬建設國際機器人學院、國際大數據學院、國際人工智能學院等約10個國際學院。

這是惠州加快引進高校資源加碼推進科研和成果轉化的縮影。隨著香港城市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到來,被省政府定位為打造“廣東硅谷”的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規劃建設也正在提速提質。

借科交會集聚創新資源▶▶

4所高校簽約入駐大學創新園

一直以來,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偏少,是惠州創新發展的短板。

藉助中國科交會,搶抓“東道主”紅利,並依託潼湖生態智慧區,惠州在引進高校和研究院所方面已經實現重大突破,將為未來的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特別為惠州“打造更具創新特質的智造高地”以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去年6月,在首屆中國科交會上,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與惠州市政府簽約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大學創新園項目。這個位於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的項目,總投資350億元,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堪稱“巨無霸”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2所“985”“211”工程院校入駐。

正是這個被各方寄予厚望的項目,將夯實科交會的成果,瞄準打造國內產學研合作的示範性標杆,未來將推進高層次、大範圍、深領域、高質量的產學研用合作,共推校企創新發展,促進高校與地方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產業調整升級、整合產業優勢資源。

如今,這個集國內大批名校資源於一體的“明星項目”又傳來新進展。

5月25日,在第二屆中國科交會上,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吉林大學等首批4所高校簽約入駐“潼湖·大學創新園”,將在園區設立研究院,開展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和產業研究。

實際上,在此之前,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已經集聚了一大批科研機構,正在崛起一座“頭腦產業”新城。

從惠州市區江北驅車約20公里,便來到潼湖生態智慧區創新園,只見中國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南創新基地等一批“國字頭”“省字號”研發機構已入駐。這個已經初步建成、方圓幾百米的創新園裡,已經集聚了14家高端科研院所,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力爭今年成為省級孵化器,明年成為國家級孵化器。

面向全球開放創新▶▶

參與大灣區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作為廣東省級發展戰略平臺、惠州的“綠色引擎”——潼湖生態智慧區,是推動“惠州製造”向“惠州創造”轉變的重大平臺,是惠州未來創新驅動發展的主戰場,是惠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前沿陣地之一。

隨著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國內外創新要素在這裡高端集聚、高度集聚、高速聚集,創新“引力波”持續釋放。

“惠州在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等行業有很好的產業基礎,且承接了深圳的很多外溢。我們當時綜合對比了珠三角多個城市,最終選擇在臨近深圳、東莞的惠州潼湖落戶。”南方智能製造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周德成認為,潼湖生態智慧區是國內比較有特色的產城人融合區域,在政策支持、發展空間等方面對研發機構有很大吸引力。該研究院45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還享受3年的免租期,員工住宿等配套服務也有優惠。

“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有非常多的優勢,尤其是在新一輪產業發展中,後發優勢非常明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曾說,潼湖生態智慧區處在廣東珠三角特別是深莞惠的創新經濟帶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港澳合作中,可以發揮好集聚創新資源進行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作用。

面向全球開放創新,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已吸引來自美國、比利時、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質項目“扎堆安家”。

截至目前,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已引進思科潼湖科學城、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科研基地、香港城市大學惠州校園等引領性重點項目8宗,比利時IMEC等研發基地12宗,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華南)智能製造創新中心等高端研發機構14宗;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人。

如今,伴隨著一批創新研發項目的入駐和建設,惠州正成為華南創新創業的新熱土,將深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力爭2020年邁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潼湖處在東莞、惠州、深圳、廣州都可以輻射的地方,發展前景不可限量。”新華社瞭望智庫董事長兼總裁吳亮曾說,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正在聚集最高端、智慧的資源。打造“廣東硅谷”,服務的不僅是珠三角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產業集聚高地,還會更進一步服務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惠州特別是潼湖生態智慧區可能承載更好的、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創新要素。

撰文:周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