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煜的人生?

笑看人生172872934

李煜曾是我最愛的文人,最初迷戀的是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在我眼裡那是可以“甲宋詞”的極品!後來又有《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的痴迷,再就是《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憶江南•多少恨》、《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等陶醉,幾乎令我達到“只見李煜,不知唐宋”的地步!天天背詠,夜夜把玩!後來遇到開會或培訓,我便是恣意默寫李煜詞句,打發多少寂寞與無聊的時間!



讀久了,我慢慢理解那感人詞句背後涼颼颼的人生警戒!有意無意疏遠李煜,遠離文字,儘管依然醉心他的詩詞,但也不得不忍痛割愛,因為我終於看懂李煜華麗辭藻背後的血淋淋的詮釋,有點類似“香水有毒”!李煜堪稱古今聞名的不務正業、貪玩文字,造成國破家亡的典範!或者說,李後主的悲慘教訓是,人生不可貪玩任性!

李煜接手南唐時,雖然山河呈現漸衰,但是經濟實力仍然排在諸國的前列。理論上講,有個英明的皇帝,鹿死誰手難說!可惜李後主太愛玩流行音樂,太痴心風花雪月,擅長填詞作曲編舞,荒涼國事,僅將振興的希望寄託在和尚尼姑的晨鐘暮鼓上!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玩吧,歌舞昇平,詞賦瀰漫,誰會去在意宋軍的鐵蹄還有多遠!

李煜驚豔於大小周後的纏綿繾倦裡,執迷在詩詞歌賦的春花秋月間。可憐的後主,總以為保家衛國是那些拿他薪水的大臣與將帥們的事,何況還有那香火旺盛的僧侶的祈禱,繼續笙歌醉夢,一晌貪歡。長期不務正業,令他在國事上近乎白痴,錯殺僅有忠臣大將,抽掉國防最後的脊樑!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獨自暮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能把亡國哀傷寫如此委婉動人,也算是你李後主的能耐!但是,國君將不君,妻子被辱,豔詞終將誤國,難怪後人譽之亡國之音!終因那首“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惹禍,被宋太宗賜死。

當年有人在宋太祖前誇李煜有才,太祖不屑:“若以作詞功夫治理國家,豈為吾所俘也。”有人說歸為臣虜後,李後主詞風陡變,意境開闊!你這是拿人痛苦說事,你以為李後主願意這麼轉變,他依然喜歡豔詞情歌,但是眼看著自己所愛被別的男人摟在懷裡流淚,你讓他如何再唱愛情!

越是讀到李後主類似“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的追悔,越是明白,大多數人是玩不起文字的,不是想玩就能玩,除非你的社會角色,本身就是賣字謀生!最好不要將愛好當做夢想去任性!李煜玩詞喪志,不僅亡國,最後連愛情都捍衛不了,徹底喪失男人尊嚴!對於渴望愛情,期待愛情的人們,文藝愛好僅限於助助興,調調氣氛!該做啥還做啥,切不可隨意任性自我切換社會角色!李後主就是角色衝突處理不好,導致了角色失敗!

魯迅的偉大,就在於能把深奧的道理用簡單的語言說透,譬如:“人必須活著,愛才能附麗”!


雲子落

物道君最近寫了一篇關於李煜的文章,標題為: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我想,這句話真是詮釋了他的一生。

公元975年,宋太祖開寶八年,臘月。

即使是江南,也已經千里冰雪、風刀霜劍。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凌冽寒冬,唯一“熱鬧”的是金陵城外的十萬大軍。他們擠擠攘攘地在看一個千載難逢的笑話。

南唐小朝廷的國君,那個本應高高在上的人,如今脫光了衣裳,讓人把自己綁縛起來,插上荊條,帶著棺槨,挨著雪花,一步一回頭地鑽進了他們宋軍的囚車。

他們知道這個亡國之君名叫李煜,他們不知道的是:李煜,正是從脫下龍袍那一刻開始,成為了真正的帝王。

/

鳳閣 龍 樓 連 霄 漢,

玉 樹 瓊 枝 作 煙 蘿。

幾 曾 識 幹 戈?

/

李煜,初名從嘉,從心順意、萬世清嘉。

李從嘉天生一副“廣額駢齒、一目重瞳子”的帝王相,但只是父親李璟的第六子,在“立長不立幼”的封建社會,這個排序與江山無緣。為了避免兄長的猜忌,他從小不問政事,只潛心於經籍樂律,用詩詞歌賦潤澤著那些似乎永遠不會改變的歲月,樂得富貴,更樂得自由。

但就在李從嘉準備一輩子吟風詠月逍遙人間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個大玩笑:太子病逝了。

這時候的南唐被李璟折騰得內憂外患,這個不靠譜的中主大筆一揮,把皇位傳給了從嘉,併為他更名為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李璟希望兒子的異相能像舜帝那樣光耀千古,照亮南唐晦暗的前程……他真是想太多了。

▲ 戴敦邦老師所作

從未了解過民生疾苦、政局變化的李煜,懵懂地接過南唐憔悴的山河,懦弱的他只能想到逃避。於是風雨飄搖之際,他躲了起來,躲在只屬於他的詞界,擁著虛幻的快樂,任外面刀光劍影,烽火狼煙。“幾曾識干戈”,不是不曾,只是不想。

因而他確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昏君”,日日聽歌賞舞,吟詩作畫,寫下了大量旖旎輕浮的詩詞,記錄著作為帝王的奢靡生活,如: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他沒有反省,沒有節制,沒有覺悟到處在這樣的地位,就不應該再說這樣的話,不應該再寫這樣的詞。不但是破國亡家以後沒有節制,亡國前的享樂也是沒有節制的。但作為一個詞人,從他的真純的深摯的這種無所掩飾的投注和流露來說,他有他可愛的地方。”

▲ 李煜

寫這些詞的李煜,在龍袍之下不過是個任性的孩子,喜歡就拍手叫好,不喜歡就一溜煙逃開。你見他的樣子難免有氣,卻真真恨不起來——又有誰忍心責怪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呢?

王國維把李煜歸為“主觀之詩人”,認為這樣的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真性情,就是這種兒童般“天真與崇高的單純”,是最真實、最寶貴的初心與本我,是讓最美好的自己不被環境動搖。

這是李煜的一顆“赤子之心”,血淋淋地捧出來給世人看。

▲ 左圖:曾宓老師所作李煜詞意圖;右圖:季羨林老師所書

/

無 言 獨 上 西 樓 ,

月 如 鉤 。

寂 寞 梧 桐 深 院 鎖 清 秋 。

/

離開金陵後的那個正月,對李煜來說更加寒冷。山河春又好,奈何已是他人天下。在開封,在宋朝的國都,他以“違命侯”這樣一個屈辱的名字,開始了囚徒生涯。

現在他已不再是眾人擁捧的皇帝,只能孤獨地與自己對話,以詞的形式。

幸運的是,這時候他突然發現:詞,讓他原先漂浮著的靈魂落到了實處。他終於找到了安放心靈的淨土,找到了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以一個文人而非帝王的身份重生。

既然是文人,就有一種本能的衝動:碰到痛苦,就想把它統統變成文字,盡數傾倒出來。但是,作為亡國之君,恰是這種衝動最為致命。

▲ 左圖:鄭午昌老師所作李煜詞意圖;右圖:陳佩秋老師所書

在那個重門深鎖,梧桐蕭疏的小院,李煜不知剋制地寫“多少恨,昨夜夢魂中”,寫“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寫“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他完全沒想過要掩飾自己的鄉愁——他不知道這是一種家國層面的愁,是旁人學不得的苦恨,也是一步步領他接近死亡的前奏。

宋太宗趙光義自然聽不得這樣的聲音。他派南唐舊臣徐鉉前去“探望”李煜。這時候李煜早被軟禁,不被允許與任何人相見,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舊臣,他卻一點都沒有意外和懷疑,拉著對方的手大放悲聲,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倒了出來,像個孩子一樣哭訴著。毫無防範,也沒有保留。

▲ 左圖:沈道鴻老師所作李煜詞意圖;右圖:武中奇老師所書

徐鉉對舊主是有同情的,如果可以,他寧可自己沒有聽到這些話。但他畢竟已是宋臣,既然聽了,就只得如實稟報給趙光義。

這時我們可以轉過頭看看另一位後主,陳叔寶。陳叔寶亡國後也寫詩,寫一些歌功頌德的東西:“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他整日酗酒,喝得爛醉如泥,還主動向隋文帝討要官爵,因而隋文帝說:“陳叔寶全無心肝”。

我們很難再考證陳叔寶是否真的全無心肝,我們只知道,他活了下來,而李煜卻死了。

▲ 鄭建國老師所作

/

獨 自 莫 憑 欄 ,

無 限 江 山 ,

別 時 容 易 見 時 難 。

流 水 落 花 春 去 也 ,

天 上 人 間 。

/

公元978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七夕。銀漢迢迢,家家乞巧,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在人間,四十二歲的南唐後主李煜,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而死,頭足相抵,狀似牽機。

這一天本是他的生日。在金陵的那些年,每逢七夕,他必命人用紅、白色絲羅百餘匹,作月宮天河之狀,整夜吟唱作樂,天明才撤去。

念如今物不是、人已非,幾盞淡酒下肚,李煜便醉了。他讓樂工們為自己演唱了一首新填的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一次,亡國之痛被提升到了更高的層面,它觸及了人生最基本的真理,表達著人類共有的悲哀,可謂“把天下人全都‘一網打盡’了”。這樣的詞,不能不說是神品。

詞句很快傳到了趙光義的耳朵裡。有人說這首詞懷著復國之意,讓皇帝起了殺心,所以“歌聲未畢,牽機遂至”。私以為太過牽強:趙光義很清楚,這個懦弱無能的後主根本已無力迴天。

但趙光義不是粗人,他也曉詞。他一聽見這首詞就意識到,自己的那些附庸風雅的東西,在李煜面前簡直狗屁不通。作為一個皇帝,他也許只能成為歷史長河裡一個蒼白的年號,但作為他的階下囚,李煜勢必會在文學史上永生,活成一個真正的帝王。

這才是趙光義真正忍無可忍的原因。既然這首詞註定要成為千古流傳的悲劇,那麼他就要做這個悲劇的始作俑者,哪怕是以惡人的身份,他也要人們永遠記得。

於是,一切都像是命運的有意安排。李煜未能照亮南唐,卻用一首絕命之作燃燒了自己,照亮了詞壇。這首詞要了他的命,也給了他永恆的生。

▲ 陶冷月老師所作《素月清霜》局部

回看李煜這一生,作為帝王不能勵精圖治,淪為囚徒又不知自保,沒有任何一個身份他能把握得好。但我們還是愛他,還是被他詞中流淌著的感情深深打動,想來想去,最是葉嘉瑩先生想得最明白:

李後主的詞

是他對生活的敏銳而真切的體驗,

無論是享樂的歡愉,還是悲哀的痛苦,

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間。

我們有的人活過一生,

既沒有好好的體會過快樂,

也沒有好好的體驗過悲哀,

因為他從來沒有

以全部的心靈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

這是人生的遺憾。

認真地快樂,認真地痛苦,認真地感受,認真地活過,不留遺憾。這是李煜之所以為能成為“千古詞帝”的原因,也應該是我們之所以能成為我們自己的理由。

▲ 陶冷月老師所作《明月寒松圖》局部


物道

李煜的一生,當然是悲劇的一生。最大的悲劇,就是入錯了行。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李煜當然是才華橫溢的,渾身的藝術細胞。他寫的詞,可以進入婉約派的前三甲。可惜,一個藝術家硬是被放在了政治家的位子上,於是,就只能悲劇了。

亡國之君的日子肯定不是不好過的,關鍵是,他又沒有劉禪“樂不思蜀”的強大心理素質和裝瘋賣傻的大智慧,因此,只能受到宋太宗的猜忌,最終命喪毒酒。

李煜的一生,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愛情生活。可以說,李煜的愛情生活是很圓滿的。

大家知道,李煜的後宮有一對姐妹花,分別是大周后和小周後。

大周后首先入宮。她不僅貌美,而且很有才華,與李煜相知相愛,琴瑟和諧,度過了一大段非常快活的時光。

平日裡,兩人讀書、填詞,夫唱婦隨,是一對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可惜,後來大周后染病,李煜失去了這個紅顏知己。

但是上天眷顧,在大周后染病期間,她的妹妹小周後入宮了。和大周后相比,小周後在各方面都毫不遜色。

大周后死後,小周後便取代了姐姐的位子。

一直到南唐被北宋所滅,李煜與小周後的愛情生活都堪稱完美。可是當了北宋的俘虜後,李煜的好運就結束了。

宋太宗趙光義看上了小周後,時常把小周後召進宮裡,一住就是數日。

李煜無可奈何。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裡,其實已經是行屍走肉,生不如死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宋太宗毒死他,算是幫他解脫了。

李煜死後的同年,小周後也因悲傷過度而亡。可見,小周後對李煜是真愛。

能得到大小周後一對姐妹花的真愛,李煜也算不枉此生了。


趣談秘史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早期的詞作,風格大都柔美動人,用詞綺麗。

如: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菩薩蠻》)



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用詞樸素洗煉、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不得不說,南唐的滅亡對李煜的詞風劃了一個分水嶺。沒有亡國,也就沒有詞宗李煜。但他又確實不是一個好皇帝。所以借用一下對趙佶的評價,就是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簾外人初靜

往事慢隨流水,算來浮夢一生。

李煜的一生若從政治色彩看,他是敗國的昏君、亡國之君。若從情感、詩詞方面他是成功的詩人、詞人。他用生命和血淚譜寫的那些華美詩詞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傳承力,流傳千古。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代詩詞人。後人對他的評判也是褒貶不一,各執一詞。


李煜一生簡單卻具有傳奇色彩,從小過著被大哥猜忌的生活,隨時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只有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生活。所以他選擇逃避,過著紙醉金迷、詩詞歌賦、縱情聲色的生活。心中志向被消滅在萌芽,且膽小怕事,最後無奈被推上皇帝的寶座,成為千古的笑柄。最終在一首詞中結束悲苦的一生。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在國難當頭,作為一個皇帝,卻沒有挺身而出,卻沉醉詩詞歌賦,文學創作,無關國家安慰,放縱聲色,情慾,從而走上忘國之路。但李煜在情感詩詞中卻綻放出自己的色彩和光芒,然而最後一首絕命詩又使自己走上亡命之路。可以說這位南唐後主一生都在情感、詩詞中沉醉、徘徊,最後創作的一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把對古國的思念,往事的追味、懷念、留戀清巢而出,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在文學方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內心情懷是史上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出於內心最深處的“赤子之心”而寫出的“天真之詞”吧!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也許人只有在境遇裡、意境中才能由心而發出最美詩詞。有些不朽的詩詞是純粹的眼淚……


清水1107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作為皇帝,他是笑話,而作為詞人,他是神話。



說起李煜(lǐ yù),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從小也接觸他的詩句,現在還記得那經典的句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虞美人》。還有《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他的詞雖然存世不多,但是很是膾炙人口,意境深遠。除此之外還精通書畫,不過還是以詞的成就最大,也被世人稱為“千古詞帝”。



但是在當皇帝上,他就弱爆了。本來就不可能當上皇帝,但是卻陰差陽錯當上了皇帝。既然歷史選擇了他,他也只能迎難而上。

雖然後來被宋朝滅國,但是他也是贏家,他用詞征服了宋朝。據說,趙光義十分不滿李煜寫詞,在李煜下寫下《虞美人》後,趙光義勃然大怒,賜酒毒殺。

不過他也不孤單,還是有知己:書畫大家宋徽宗趙佶。


非常茴香豆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奇人,很多人知道他因為初中課文裡邊的一首詩詞瞭解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本人生在帝王家卻無帝王之志。

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希望成為王孫貴族,然後擁有權利在手,可謂高人一等,享受應有的榮華富貴!

一般人想起詩詞大家都會想起飽經滄桑然後做出富有哲理的詞句,然而李煜卻是個意外,他本該學習治國之術卻偏偏墜入文化的海洋。

這樣的遭遇往往讓人想起宋徽宗,才藝過人卻不會治國。

後世評價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對李煜的人生評價亦應如此: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關中道

李煜的人生可以說是悲慘的,經歷是曲折的,為人是正直的,藝術水平是高尚的。只是他不該生於帝王家,其性格軟弱,沒有治國的雄材偉略。也沒有揮戈指點江山的霸氣,其性格造就了他只能在詩詞歌賦裡尋求慰藉罷了。叢觀歷代有作為的帝王,那一個在尋覓那些多愁善感的詞句,有誰在詩作裡有憂愁二字的。就連劉邦沒讀多少書的也能作出《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的豪邁詩句來。而他卻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正是他的憂愁而最終是真的象一江春綿綿無絕期了。

如果他不是生於帝王之家,如果他不身背江山。生於普通的豪門之家,以他的才藝叢情山水那將是何等的快樂。也不至於身背千古罵名,而是位多才多藝的少年才俊。不過他的詩詞歷來還是大家公認的好,造詣是非常`高的。是無人可極的,
詩友們還有什麼不同觀點來點評,點評!


夜無眠158725182

生於亂世,又為帝王,李煜的一生註定不會安穩,亡國之君,帝王詞人,這就是李煜,家破國滅,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多愁善感的性格。在李煜留下的詩詞中,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人生軌跡與心路歷程。李煜的人生是不幸福的,尤其是生命最後的時光裡,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些句中,我們都能明白幾分。



梧桐雨128888271

假如李煜不為君皇,而是民間才子;假如李煜不被毒殺,而順其終老。琴棋書畫精通的他,留給後人會有更多的詞畫。李煜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並不是他的一國之君,而是他的文學藝術成就。只可惜,天地悠悠,一江春水向東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