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人工智能=世界大戰?蘭德公司稱AI或使人類更接近核戰爭

蘭德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智能軟件時代,確保相互摧毀和最低限度威懾的戰略思想或將使得人類更加接近全面核戰爭。

假新聞+人工智能=世界大戰?蘭德公司稱AI或使人類更接近核戰爭

蘭德公司的專家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或使得人類更加接近全面核戰爭

按照蘭德公司召集的一專家小組的說法,人工智能(AI)可能破壞核威懾的微妙的平衡,將世界慢慢推近核戰爭的災難。結合了更多傳感器和開源數據的AI主體(AI agent,指通過傳感器硬件感知外部環境並實施相應操作的自主實體,最典型的AI主體就是科幻電影、小說中出現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以進行新的更“聰明”、更快速的智能分析。而這種分析可以使得敵對國家相信,他們的核能力正變得越來越脆弱,這可能會促使他們採取更激烈的措施。他們可能會擔心美出現一種令人擔憂的情形:美國的指揮官們可以根據來自人工智能助手的建議來決定發動核打擊,而這些人工智能所分析的數據和信息可能是錯誤的。

假新聞+人工智能=世界大戰?蘭德公司稱AI或使人類更接近核戰爭

確保相互摧毀(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戰略是冷戰時美蘇雙方的基本核戰略思想,AI技術的發展或使得這種戰略變得更加危險

2017年5月和6月,蘭德公司召開了一系列研討會,彙集了來自核安全、人工智能、政府和工業方面的專家。這些研討會的報告於2018年4月份對外公佈。報告強調了AI將如何迅速提高A國對B國核武器目標的攻擊能力。而這可能導致B國從根本上重新考慮採購更多核武器的風險和回報,甚至不惜發動“首輪打擊”。該報告稱:“即使AI僅是略微提高收集敵對力量導彈部署的能力,它也可能會大幅削弱一個國家的安全感,並破壞衝突的平衡。”

如果美國分析人士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更好地預測這些發射器的位置,那麼,一些美國的敵對國家可能會得出結論:他們需要更多的核武器。或者,它們可能會決定,採購更難以探測的核武器,比如俄羅斯研製的Status-6核魚雷。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發展跟蹤和瞄準所有敵方核武器發射裝置的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戰略挑戰,但這樣的能力也會帶來巨大的戰略優勢。”報告中說,“跟蹤和瞄準系統被視一個不穩定的能力。一個幾乎有效的能力或許比一個已經奏效的能力更危險。

這種能力可能使用結合了一代傳感器的無人機,這“可能會對強化現有安全戰略——威脅移動部署的洲際導彈(ICBM)發射器,使其生存能力脆弱——的發展,但也提供了希望,即軍備控制可以有助於事先阻止威脅。”

假新聞+人工智能=世界大戰?蘭德公司稱AI或使人類更接近核戰爭

藉助AI技術打擊對手洲際導彈的核戰略,或許會迫使敵人採購更多、更難以被發覺的核武器

此次研討會也探討了美軍指揮官在判斷是否使用核打擊時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人工智能可能會幫助指揮官做出更明智的決定,但是,如果被對手滲透和灌輸惡意數據,則會造成災難性的錯誤。

由於缺乏一些手段來更好地驗證輸入數據的有效性——這是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PPA)正在進行的一個重要項目,也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關注的關鍵問題——並更好地瞭解敵人的意圖,對手可能會利用美國龐大情報收集和情報分析工具來反對美國,特別是當這些工具能更快和更有效地工作的時候。換句話說,假新聞,再加上人工智能,可能會帶來第三次世界大戰。

(《航空世界》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