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裡永遠裝著農民——走近“中國好人”趙亞夫

孫晨飛

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發展模式,是“時代楷模”“三農人物”趙亞夫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本著“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的追求,帶領一幫農業科技人員,紮根這個茅山革命老區貧困村10多年,成功探索出貧困村脫貧致富之路。十年前,中國文明網推出“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趙亞夫於2011年8月當選“中國好人”。值此中國文明網開展十週年回顧系列活動之際,我來到戴莊村,走近趙老,去感受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一心為農的樸實情懷。

他,心裡永遠裝著農民——走近“中國好人”趙亞夫

立夏的戴莊,山色青翠,景色宜人。上午9點多,到達戴莊村時,趙亞夫早已下到田頭,站在田埂上指導農技人員插秧注意事項,並與戴莊村農機服務站站長任廣明進行交流。

看著眼前的這200餘畝秧田,原本每年6月中旬才開始插秧,可今年還不到5月中旬就已經開始插秧。原來,這是趙亞夫今年開始嘗試種植的雙季“越光”有機水稻,從原本一年種一季水稻,今年開始種兩季。如果種植成功,不僅畝產能提高,大米口感也會更好,待試驗成功後,將會在戴莊全村推廣種植。

從原本的一名開手扶拖拉機的農民,到現在的村農機服務站站長,任廣明身份的轉變,完全得益於趙亞夫的幫助。“我從2009年開始跟著趙主任學習農技知識,一直學到現在,是他把我培養成為一名專業的農技人員。”任廣明說,沒有趙老就沒有他的今天,沒有趙老戴莊的農民就不會脫貧致富,他是大家的大恩人。

這些年,趙亞夫在戴莊推廣種植有機水稻、有機果、有機茶、有機菜,目前戴莊村種植有機生態農業達4500餘畝,佔全村土地總面積的65%。村民的人均純收入也從2008年的8500元,到2017年的2.5萬元。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夢。對於趙亞夫來說,茅山老區數十萬農民共奔小康是他時時縈繞於心的夢想,他把農民的夢當作自己的夢,把農民當親人,把農民奔小康、實現現代化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在採訪過程中,趙亞夫還不時對農戶進行指導,不浪費一點時間。“我剛開始到戴莊的時候,大家都不相信我,我跟他們講有機桃一斤能賣到三塊錢,有村民說桃子一塊錢能買三斤,還種什麼有機桃,當時沒人願意種。為了能讓農民信任我,我們當時自己承包種了100多畝有機桃,後來桃子掛果,有村民就跟我說,我們種的桃子是不是用糖施的肥,很甜。”趙亞夫笑著說,後來就有人相信他了,種的有機桃也賣了好價錢,然後村民們就徹底信服了,紛紛來向他討教如何種有機桃。讓農民對新技術新品種從不相信到相信,從不願意搞到願意搞,趙亞夫說,這需要用產品來說話。

趙亞夫表示,經過多年的實踐,現在的戴莊農民,在發展高效農業方面,思想觀念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紛紛從傳統農民轉變成了現代化農民。只要有人好好帶帶他們,教教他們,他們都可以都變成優秀的農民,能挑起現代農業的擔子,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職業農民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