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嘉慶朝粉彩的常見紋飾有 百花不落地紋 、八寶紋、鳳尾紋 、龍紋、龍鳳紋、鴛鴦紋、花鳥紋、青花纏枝、蓮紋、萬壽無疆紋 、 嬰戲圖紋。本文古玩元素網特意給大家帶來以下藏品欣賞!

嬰戲圖紋: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珊瑚紅地五彩描金嬰戲圖碗 (一對)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粉彩嬰戲圖撇口大瓶

大瓶,撇口,束頸,豐肩,腹下漸收,圈足,器形壯碩,蔚為大觀。瓶內與底部皆滿施松石綠釉,口沿處施金彩一週,下接黃彩如意雲頭紋,自頸部至肩部,及脛部皆以綠彩為地,頸肩部滿繪纏枝蓮花圖案,間以紅色蝙蝠倒懸,口銜變形卍字紋飾,及連綿如意頭紋飾,取“福壽萬代”之吉意,脛部亦繪飾如意紋和纏枝蓮紋,近足處飾以兩道紅彩弦紋及粉彩貫套回紋一週。腹部環以粉彩裝飾,繪通景嬰戲圖,構圖連貫,景緻開闊。細觀紋飾,遠山近水,亭臺樓閣,松石花卉,小橋流水作襯,主題紋飾為嬰戲社火場景,孩童千姿百態遊戲其間,九子舞龍,一派歡快熱鬧,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矇眼,相貌天真可愛,樣子栩栩如生,同時有“節節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舉蝙蝠,鯉魚等各類花燈,形形色色,熱鬧非凡,更有敲鑼打鼓、或扛旗舉牌模仿狀元及第場景,姿態各異,喜氣洋洋,不一而足,整體場面壯觀,繪畫錯落有致。諸童頭梳髮髻,臉龐圓潤,體形豐腴,繪畫精細入微,神形俱佳,臉頰設以淡薄的淺紅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膚原色,細潤如真。各人衣飾華麗,豐富多變,令人歎絕。底部於松石綠釉中心留白書礬紅彩“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萬壽無疆紋: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粉彩纏枝花卉萬壽無疆紋盤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碗 (一對)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沉穩,端莊大氣。裡白釉,外壁黃地上繪纏枝牡丹紋,四隻如意結相間其中,四個圓形開光內分別書紅彩「萬」、「壽」、「無」、「疆」四字;口沿描金;構圖豐滿,用筆工緻。碗心礬紅繪團壽紋及周有五隻蝙蝠環繞飛翔,寓意「五福捧壽」。底施白釉。整體色澤明亮,釉水潤澤,胎質細膩。圈足底部書紅彩「大清嘉慶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此對碗紋飾佈局對稱,繪畫工整細膩,色彩濃妍華美。「萬壽無疆」是清代乾隆官窯瓷器上開始流行的一種恭頌皇帝的吉語裝飾圖案,由康熙官窯瓷在花蕊紋飾內各書一吉祥文字拼湊成四字吉語的圖案延續演變而來,當為宮廷祝壽之用。

蓮紋: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綠地粉彩番蓮紋吉壽玉壺春瓶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綠地粉彩番蓮紋吉壽玉壺春瓶

瓶撇口,束頸,垂腹,圈足。外壁施淺綠釉,腹部繪四朵番蓮,蓮芯嵌「吉」字,花心枝梗上生佛手、桃子、石榴「三多紋」,肩部描金書四「壽」字。頸部一週桃實紋。口沿外一週如意雲紋。器足微撇,足牆飾纏枝花紋。器內及底部施松綠釉,底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篆書款。

北京故宮收藏嘉慶款綠地粉彩瓶例子二件,一件為番蓮紋福壽字梅瓶,另一件為夔龍勾蓮如意耳罐,紋飾均與本瓶近似。

青花纏枝: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青花纏枝花卉鋪首尊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青花纏枝蓮紋賞

賞瓶創燒於雍正朝,在出現之初被稱為“玉堂春瓶”,因其多以青花繪纏枝蓮紋,意寓“清廉”,故常被帝王用作賞賜用瓷,以期臣下為官清廉,故又名“賞瓶”。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檔》載,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三十日,海望奉旨……將賞用瓷瓶亦畫樣呈覽,交年希堯燒造些來……”,檔案中之“賞用瓷瓶”即應指賞瓶。賞瓶自雍正朝創燒伊始,即成為清代御窯瓷器之經典品種,一直延續燒造至宣統朝,其間從未間斷。

本瓶撇口長頸,鼓腹渾圓,足際微外撇,整器造型豐腴優雅。瓶胎釉白皙潤澤,通體紋飾以青花繪就,其中口沿及頸部分飾海水波濤、如意雲頭、蕉葉、纏枝蓮花及回紋共六條紋飾帶,脛部及足際則點綴仰蓮及卷草紋,腹部主體滿繪雙層纏枝蓮花,其花朵鮮活飽滿,姿態各異,枝葉恣情生長,茂盛繁密。整器青花髮色鮮豔明快,濃淡相宜,紋飾繁縟細密,層次分明,畫工點染細膩,筆力高超。瓶底心青花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款識字體端莊雋秀。

花鳥紋: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粉彩開光花鳥紋雙獸耳瓶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廣彩六方人物花鳥紋蓋罐

蓋罐形體碩大,形制新穎,六面百花地開光,三面描繪西廂記人物故事,三面繪製花鳥紋,圖案繪製精細,色彩搭配豐富。蓋與罐身繪工相近,蓋紐塑獅,獅身飾金彩。此罐是清嘉慶廣彩的代表作品,為外銷陳設重器,值得藏家收藏。

17世紀以來歐洲人重華瓷,而清廷規定我國與歐洲賈舶的通商僅在廣州互市,為了方便按洋人的要求彩繪圖案,國內商人乃將景德鎮燒造的白瓷運至廣州,另僱工匠,仿照西洋或中國的傳統圖案彩繪,於珠江南岸開爐烘燒製成彩瓷,“廣彩”之名由此而來。其大量產品外銷,圖案裝飾性強。

鴛鴦紋: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鬥彩荷塘鴛鴦紋碗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鬥彩荷塘鴛鴦紋“滿池嬌”小碗 (一對)

鴛鴦荷塘圖源自宋元織錦紋樣,亦稱“滿池嬌”,此種瓷器裝飾畫意最早源於明宣德五彩器,後經成化鬥彩器定型,以後各朝均沿襲燒造,成為明清兩朝官窯之經典紋飾。

本品碗心與外壁均以鬥彩繪鴛鴦荷塘圖,佈局精確而疏朗,脛部繪青花仰蓮紋。成對保存,較為難得。

龍鳳紋: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粉彩龍鳳紋瓶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道光 青花五彩龍鳳紋碗 粉彩纏枝八寶紋匙 (各一對)

碗為一對,道光之器。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心青花雙圈繪紅色立龍,外口沿彩繪八吉祥紋飾,其間以如意紋間隔。碗腹主體通景描繪二對龍鳳穿花,其中兩鳳形態顏色相同,兩龍則分設紅綠二色,色彩繽紛,精美絕倫。碗底心青花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此品種始燒於康熙朝,貫穿整個清代,每朝必燒,又有“五彩紅龍“之稱。

勺為一對,嘉慶之器。形制規整,勺內壁以白釉為地,滿繪粉彩纏枝花卉,託佛八寶紋飾,外壁白釉上繪礬紅蝠四隻,圍繞正中底書紅彩“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龍紋: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霽藍地描金折枝花卉銜枝夔龍紋雙耳瓶

清嘉慶 綠地粉彩龍紋夔耳瓶

瓶直口,長頸,圓腹,圈足。外壁綠釉為地。腹部飾四組寶相花龍紋,正中為寶相花,兩側雙龍拱照,外襯折枝蓮雲紋。肩上一週如意雲紋,上託一圈粉紅地卷草紋。頸上飾二組寶相花龍紋,上下各飾一週勾連紋,兩側置紅彩描金夔龍耳。口描金,近底處一週蓮瓣紋,足牆飾紅地描金回紋。瓶內、底部施松綠釉,底礬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篆書款。

嘉慶初年瓷器延續乾隆朝的高水平製作及華麗風格,各式粉彩器常施以各種色地,繪繁縟吉祥圖案。此瓶以綠地襯托寶相花團龍紋,色彩亮麗,對比鮮明。清宮舊藏一件紋飾相若的嘉慶款綠地寶相花夔龍紋罐。

鳳紋: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礬紅穿花鳳紋洗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青花夔鳳紋瓶

造型秀巧可愛呈斂口,束頸,折肩,弧腹,圈足,底書“大清嘉慶年制”篆書款。透明釉地青花繪飾。斂口折面雙弦圍成圈帶,其內青花染地,線繪如意靈芝於上裝點,深淺層次;頸部紋飾三層,自上而下分為蕉葉紋、回紋、變形蓮瓣紋,頸肩夔鳳紋一週,青花單絃作結;腹部作飾三層,上下回紋、變形蓮瓣紋、如意雲頭紋相對,中域夔鳳紋滿布,其層次豐富,過渡清晰。據資料,此瓶類創燒於乾隆朝,為其時大運瓷器之一種,燒製歷經嘉道二朝而止,大運瓷器乃是清宮得以維持日常生活的重要器皿。此尊為嘉慶時期御窯之佳品,清一代燒造同式尊中上佳者,其青花髮色濃翠明豔,點著鐵鏽斑點效果,繪飾層次豐富,漿胎,胎釉精良,瑩潤白皙,寫款筆道規整清晰,器形周正古雅,尺寸雖小卻見大器雄渾壯闊之氣勢,與乾隆時期無異,應屬嘉慶朝早期作品。目前存世僅見兩隻,一件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而另一件即為本件拍品,正可謂孤品也。此件清嘉慶青花夔鳳紋瓶來源清晰,品相完美,留存至今實為難得,為收藏之上品。

八寶紋紋飾: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青花纏枝蓮八寶紋瓶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胭脂紫地粉彩八寶紋象耳瓶

嘉慶官窯承襲乾隆御窯,雖帝王力倡節儉,御窯廠瓷器燒造規模縮小,然前朝之工匠、技術、物料猶存,故精品不時可見。此胭脂紫地粉彩八吉祥紋象耳尊,即為嘉慶御瓷中不可多得的高檔陳設器。

嘉慶彩瓷之中,以色地粉彩器為最,常見有胭脂紫、松石綠、黃彩等,上繪諸彩,映襯彩料之妍美華麗,藝術格調更勝一籌。此尊唇口,短頸,溜肩,垂腹,橢圓形圈足,口、頸處作六邊形,頸部飾雙象耳。在嘉慶粉彩器中,此造型並不多見。器內壁及器底滿施松石綠釉,釉色淡雅清新。口部、底邊描金,口沿飾幾何紋一週,象耳整體由礬紅裝飾,墨彩勾勒細節。器身以胭脂紫釉為地,沉穩尊貴,其上粉彩繪八吉祥為主題,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結與西番蓮紋均勻分佈,秩序明晰,繁而不亂。圈足飾蕉葉紋。底心以礬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繪製精細,填彩準確,色彩純正妍麗,風格沉穩靜穆,寓意吉祥,加之造型渾厚,胎釉精良,大有乾隆朝遺風。

百花(百花不落地)紋飾: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粉彩百花錦地杯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大飽眼福:清代嘉慶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清嘉慶 粉彩百花不露地葫蘆瓶

裝飾沿用乾隆時期的百花圖案,因器物上佈滿千姿百態的花朵,不露地色,故稱“百花不露地”。清宮檔案將此紋飾定為“萬花獻瑞”,《嘉慶九江關呈貢檔》即有拍品相應燒造記錄:“嘉慶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奴才阿克當阿跪進:……洋彩萬花獻瑞吉慶尊成對(交圓明園)……”。

百花不露地裝飾之出現必在工藝繁榮之世,考其源流,可知雍正一朝為初創階段,多見碗杯之屬,花葉之間留有空隙,尚無緻密之象,乾隆之後發展至極致,嘉慶初年尚見。其工序之繁縟,設色之豐富,繪畫之多彩,絕非數人之力可成,當為彩瓷之翹首。許之衡《飲流齋說瓷》有載:“瓷器滿畫花朵,種種色色形狀不一者,謂之萬花”,故又稱“萬花堆”。

為葫蘆瓶制式,頗為少見。器形飽滿,器身以礬紅、黃、紫,粉、藍、綠等粉彩滿飾各色花朵,圖案以牡丹為主題,周圍繪菊花、茶花、牽牛花、蓮花、玫瑰花、百合等。畫面繁密細緻,五彩繽紛,猶如萬花齊放,富麗堂皇。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乾隆粉彩百花不露地葫蘆瓶,裝飾工藝與拍品相同,可茲參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