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便」是個偽概念,6個習慣解鎖正確的腸道清理方式

「宿便」是個偽概念,6個習慣解鎖正確的腸道清理方式

宿便”是現在非常流行的“詞彙”,經常聽搞直(chuan)銷的說,你體內有宿便,會讓皮膚變差、身體肥胖、百病纏身……還說正常人體內都會有3~6公斤宿便!這些說法靠譜嗎?

「宿便」是個偽概念,6個習慣解鎖正確的腸道清理方式

一、宿便到底是個什麼鬼?就是等待排出體外的便便

宿便的江湖定義:江湖上指長期停滯淤積在腸道中的糞便,往往附著在腸壁“皺褶”中,多達6公斤!連續發酵產生有毒物質,損害身體健康。

「宿便」是個偽概念,6個習慣解鎖正確的腸道清理方式

宿便是個“偽科學”概念!“宿便”並不是一個醫學上的概念,在教科書上並沒有找到對它的定義。這本身就是“養生專家”為了牟利而生造出來的偽概念。

武漢大學醫學院肛腸疾病研究中心主任錢群教授說:“醫學上並無‘宿便’的概念!”人們因為廣告而認識的宿便,就是“堆積在結腸末端準備排出體外的糞便”!也就是是堆積在結腸末端隨時準備排出的那一坨。

維繫我們生命的營養從食物中來,食物經過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後,通過食管進入胃,在這裡與和胃酸和各種消化液充分混合,後進入小腸。

食物中的大部分營養物質會被小腸吸收,成為供應我們身體的原料。食物在經過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後,通過食管進入胃部,和胃酸及各種消化液充分混合,然後通過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盲腸、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排出體外。

只有進入結腸,食物殘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殘渣開始聚集,加上我們身體分泌的消化液中的部分成分,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糞便”。

所以,所謂的宿便,應該就是堆積在結腸末端準備排出體外的便便了。對於普通人來說這都是正常的。

病態的,比如老年性便秘、久病便秘,好多天不排便,大量糞便存在結腸,應該屬於這個範疇。

PS:排便以後,人的結腸裡確實會有部分未成形的大便,但在後續的積存過程裡發生的大多是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對於健康的人來說,不存在“毒素”吸收。

二、宿便是健康殺手嗎?錯誤認識一:宿便會壓迫小腸絨毛的活力和彈性。要知道,食物在運行到結腸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樣的物質,和小腸絨毛充分接觸吸收養分的,這種粥樣物質怎麼會壓迫小腸絨毛呢?錯誤認識二:糞便發酵、脹氣導致酸毒症。如果說酸性物質進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麼隨著食物進入腸腔的胃酸早就害死人了。事實上小腸中的腸液是鹼性的,即使食物發酵產酸,也會被腸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積酸性物質,更不可能進入血液產出所謂的酸毒症。

錯誤認識三:宿便會改變腹部和脊柱形狀,會讓身材變形。

糞便並非如鐵一樣堅硬,而是柔軟的食物殘渣集合體。即使糞便碰到了脊柱,也會被脊柱給弄變形了,怎麼可能壓迫脊柱?

腹部肥胖是糞便堆積在腹部所致,也不科學。真正能在腹部看到胃腸被撐起來的形狀,叫做胃腸型,是一種疾病的表現。而中年男性腹圍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積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點關係都沒有。另外肥胖主要與遺傳、運動、飲食有關,和不拉便便毛線關係也木有。

三、要解決的是便秘不是“宿便”那些以宿便為由頭的廣告也不完全是捕風讓捉影。這是因為:

如果大便不能及時排除,會造成皮膚彈性差,形成色斑、痘,長期失眠、記憶力減退、精神緊張、情緒煩躁、食慾欠佳。

長期便秘還與腸道惡性疾病有關聯,與便秘引起的“馬桶上猝死”等心腦血管意外同樣相關。

具體來說,大便排出的廢物中含有氨類、胺類、硫氫化物,這些物質不僅令大便臭不可聞,還可導致色斑。

在排便正常的情況下,大便中的氨類、胺類、硫氫化物質並不多,因此是不會導致長斑的,當大便在結腸內停留太久(超過3天),這些有害成分濃度增高,就會長斑,長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並非是停留了一晚上的“宿便”,而是便秘了。

所以,要解決的也不是宿便問題,而是便秘!

四、什麼樣的大便才算正常?要看排便的形態、顏色、頻率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早晨排便,這與每個人長期形成的排便習慣有關,有的人喜歡晚上排便,有的人在上午或下午排便,只要能保持每1-2天通暢排便至少一次,就比較正常。

一個人一天排便1-2次都屬於正常。但排便次數增多(一天超過2次)或者減少(3天或3天以上排便一次)是不正常的狀況,每次排便後感覺沒有排乾淨,也是不正常的,需要去看醫生。

從性狀上來說,每次排出來的大便,無黏液、無血便、無黑便就很正常了,但如果大便不成形、大便便條變細,排便習慣發生了變化、排便次數改變了(增加或減少),經常腹瀉或者排便困難,這就不正常了,也需要去看醫生。

五、排毒、“洗腸”有用嗎?現有的“排毒”全是一個“瀉”字

1、吃保健品快速排毒?有用嗎?一些排毒保健品之所以能快速“排毒、排宿便”,是因為這些保健品裡可能含有蒽醌類瀉藥。一般來說蒽醌類瀉藥導瀉的機制是通過促進腸液分泌來起到潤腸通便的效果。但是這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長期用藥容易引起耐受,也就是說,為了達到同樣的通便效果,需要的藥物的劑量會越來越大。到最後可能吃到安全劑量的上限也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這個時候即使換上其他種類的瀉藥往往效果也不太好。

二是損傷腸道黏膜,具體的機制不是很清楚,但是損傷黏膜的結果就是在腸黏膜上形成色素沉著,易導致結腸黑變病。

「宿便」是個偽概念,6個習慣解鎖正確的腸道清理方式

結論是:幾乎所有宣揚排毒的保健品都在忽悠你的智商!

2、“洗腸”排毒可行嗎?我啥都不幹,就想清清腸道,給腸道洗洗澡?

這樣也有很大的風險,洗腸易引發腸穿孔,破壞菌群平衡。

從醫生的角度,正常人的腸道菌群是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經常洗腸必然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

「宿便」是個偽概念,6個習慣解鎖正確的腸道清理方式

另外,灌入腸道的液體不能保證一點也不外流。如果有的人肛門括約肌比較鬆弛,灌入100毫升,可能要流出5毫升,特別是女性,肛門離尿道、陰道口很近,灌洗液中的大便流出時很容易汙染尿道和陰道。頻繁洗腸可導致肛門括約肌更為鬆弛,便意不敏感。

六、這才是排毒、“洗腸”的正確姿勢這樣做,可以“排毒、排宿便”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依靠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就可以完成自然的“排毒、排宿便”。

①辛辣刺激要少吃,重建反射很重要可在早餐後如廁,因為這一時段結腸推進動作較為活躍,易於排便,無論有無便意到時都應堅持如廁,形成排便生物鐘反饋。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戒菸限酒。

②膳食纖維多攝入,清晨喝水不能少膳食纖維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腸腔水分從而增加糞便容量,刺激結腸,增強動力。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有麥麩或糙米,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含果膠豐富的水果如香蕉等(未熟的香蕉含鞣酸反會加重便秘)。

另外,清晨起床後喝一杯水,睡前順時針按摩腹部,也都可以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排便。③散步、慢跑、做體操,久坐不動真不好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可在辦公室裡多做半蹲動作,也可以鍛鍊腹肌張力,彌補運動不足。

不要盲目用瀉藥!不要盲目用瀉藥!不要盲目用瀉藥!

⑥要是感覺有異常,只有腸鏡能幫忙腸鏡檢查可以發現整個大腸的粘膜病變,及時找出大便異常的原因,是診查腸病的金標準;其實也並不難受,脹脹而已,事後放個屁就沒事了。

你可能還想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