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区疯狂的“私挖滥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

陕州区疯狂的“私挖滥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

陕州区疯狂的“私挖滥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
陕州区疯狂的“私挖滥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陕州区疯狂的“私挖滥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

陕州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隶属于三门峡市。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东西南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和湖滨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矿产地164个,其中铝土矿已发现矿产地10处,总储量约1亿吨。由于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当地私挖滥采也成为了一个毒瘤,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与当前全社会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要求背道而驰。私挖滥采不仅侵害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还破坏生态环境,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私挖滥采对资源、植被造成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会给民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我们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植被非常好,但是现在被这些有势力人的占用开采,幽绿的山体被破坏的面目全非。现在的山体被开膛破肚,遍山被挖的都是几十米深的大坑,被破坏之后地面上到处都是矿渣,矿区为了方便,把山里碾压得到处都像蜘蛛网一样的土路,现在好多小山沟都被矿渣填平。矿区所在地和道路上没有任何防尘措施,也不洒水和平整道路,粉尘污染非常严重,平时骑着摩托车出入的人都得戴着口罩,跟拉土方和矿石的车辆过去身上都落下一层厚厚的灰尘。”这是陕州区王家后乡赵庄一位老者给媒体说的一段话。

陕州区疯狂的“私挖滥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

近日,三门峡市陕州区群众反映:陕州区王家后乡铝矿石私挖滥采泛滥,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铝石矿山开采大多属于露天开采,多数开采者都没有手续,对环境破坏极其严重,山体破碎、采矿坑犹如天坑,现场尘土漫天,矿渣随意堆放。绝大多数山体的植被表层被完全扒开,矿坑深约几十米,到处是一堆堆的土堆以及裸露的岩石。当地政府也没有任何部门查处。

“私挖滥采”泛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按照群众反映的情况,4月20日媒体赶到王家后乡赵庄村。在开采区域媒体看到,山体被挖得支离破碎,几个山体面目全非,挖采破坏面比较大,从山顶到山底的植被损毁,远处遥望到处都是大坑,有的大坑深达百米,大坑边上陡立,站在边上往下看有种眩晕的感觉,有的地方崩裂看着都想坍塌,开采区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山上植被被破坏殆尽。

陕州区疯狂的“私挖滥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陕州区疯狂的“私挖滥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令规定。

当地群众告诉媒体;挖铝石矿的都好长时间了,也没有什么手续,每天都在大肆开采铝石矿,村里的百姓对国家矿产资源的流失无能为力。只能看着这些开采者,这么“猖狂”的私挖乱采,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人做靠山,职能部门对私挖滥采却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态度,让开采者到了肆无忌惮疯狂开采的地步。

据知情村民介绍:因为这里铝矿石储量丰富,很多铝石坑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常年不分昼夜地疯狂开采,导致山体遭损,林木被毁,生态失衡,到处都是“千疮百孔”,国家宝贵的矿产资源遭盗挖,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在赵庄村范围内就有三家开采者都没有任何手续,一家叫焦家矿老板叫吴少曾(音),还有一家老板叫王秀明(音),另外一家是了鱼沟老板叫王珂(音)。这几家老板都比较有实力,在当地关系网也比较复杂,他们打着挂靠锦江矿业的名义开采,实际上没有任何手续。这段时间大家都知道环保政策比较紧张,都不让开采,但是他们都是黑天白夜不停的生产,当地政府部门也没有人过问,可见他们关系网有多复杂。

在群众的指点下媒体赶到几个采矿点,几个采区内都是机器轰鸣,运输土方的大车来回的穿行,过去后车后面都是一阵粉尘。开采区都是露天开采,没有任何除尘设施,树木上到处都是一层厚厚的灰尘,山体原生态被严重破坏,被挖的铝石矿深达几十米,满山遍野的荒凉之景。附近公路到处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小型车辆跑在上面颠簸得十分厉害,通往市里的公路已受到了严重的毁坏。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面目全非、乌烟瘴气、乱象丛生……用哪个词语对当地露天非法盗采描绘都不过分。

陕州区疯狂的“私挖滥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

根据矿山开采环评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及矿山开采许可证办理意见相关要求,开采矿山时企业应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对开采的矿山采取及时的地质环境恢复,还绿矿山,及时回填沙土矿石,恢复生态,植树造林。

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法律法规力保治理“私挖滥采”保护生态环境。中央及河南省也曾先后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坚决打击私挖滥采现象,这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私挖滥采”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严查“私挖滥采”的决心。

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熟视无睹致使这种私挖滥采行为更加有恃无恐,至今,已全然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此种问题的出现,固然缘于私挖滥采者利欲熏心,但一定程度上也与相关部门监管部门的失职渎职与执法不力有关。这无形中助长了私挖滥采者的侥幸心理和嚣张气焰,甚至于使得个别无良公职人员与私挖滥采者勾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上演猫鼠沆瀣一气谋“钱途”的闹剧。

公职人员信息公开电话“以假乱真”

然而在陕州区王家后乡,私挖滥采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依旧这么严重呢?带着疑问媒体在陕州区信访局门口公布栏,找到了王家后乡姓贠育红书记和高碧波镇长电话。但是拨打贠书记电话,电话提示停机状态。随后媒体又拨打高镇长电话,电话接通了,但是对方却解释他不是高镇长,自称是一个李姓普通群众。他说,他经常接到这样电话和短信,对此他也很纳闷和苦恼,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把他当成高镇长,对于这些电话和短信,他很苦恼但是又没有办法。

公职人员信息公开,其底线就是确保真实。如果说公开了电话号码,却不能正常接通,发挥不了正常的作用,这是一种糊弄,那么,最坏的情形显然是,一边是名义上公开,一边公示的却是别人的号码。这里一是构成对地方民众的欺骗,二则是对真实的号码拥有者的权利侵犯。

如此拙劣的“虚假”操作,最先伤害的还是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公职人员信息公示来不得半点谎言,不对公众撒谎也是公职人员的底线要求。如此企图“以假乱真”的公开之术,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和一个拙劣的玩笑。它也提醒社会和监督部门,且不可低估那些被公示的公职人员信息中的“水分”。而追责更不应该太“善良”。

河南省为了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工作机制,责任追究为手段,促使地方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努力形成党委统领、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用严格的责任制度强力推动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保驾护航。

针对此事媒体将继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