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性關節炎?不怕,中醫告訴你治療方法

張女士每逢陰天下雨,關節出現活動受限,疼痛不適,真是很煩惱的一件事。得了風溼性關節炎,感覺陰雨天整個人都不好了。求助中醫,怎麼辦呢?

風溼性關節炎?不怕,中醫告訴你治療方法

中醫的看法

風溼性關節炎屬於中醫之痺證,《素問·痺論》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其風氣盛者為行痺,寒氣盛者為痛痺,溼氣盛者為著痺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精氣內虛,外邪趁虛侵人體,正如《證治匯補》言:“由元精內虛而三氣所襲,不能隨時祛散,流注經絡,久而成痺。”、

由此可見,從中醫古籍中就可以看到,自古以來,此病就是很常見的一種疾患。而且古人也已做了深刻的研究,將痺證按照不同的病邪侵襲分為了三種:行痺,痛痺,著痺。我們簡單科普一下這三種不同的痺證:

行痺

又叫“周痺”俗稱“走注”。臨床表現為肢體痠痛,痛而遊走無定處。病因風寒溼三邪中以風邪偏勝,而風邪易於遊走所致。

痛痺

為感受風寒溼邪,寒性偏盛,凝滯收引所致 。痺阻血脈,故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痛有定處,主為寒邪,故得熱痛減,氣血流暢,遇寒收引痛增 。

著痺

一般疼痛不重,以痠麻脹木為主,關節可有腫脹。以溼為主,故病室宜溫暖乾燥。 陰雨潮溼的氣候更易加重。

風溼性關節炎?不怕,中醫告訴你治療方法

案例

張女士,53歲。2017年12月9日初診。患者自述素有風溼性關節炎,每逢陰雨天氣,全身關節活動受限,僵硬不舒,沉重無力。口黏,口乾喜飲,二便正常。舌有齒痕,苔偏黃,脈弦細。

四診合參,辨證為寒溼之邪,瘀痺關節,治以散寒祛溼,活血通痺。

方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

處方一:

桂枝10克,白芍30克,知母10克,制附子5克,生地20克,當歸15克,炙甘草6克,桑枝15克,地龍10克,紅花10克,威靈仙15克,秦艽15克,羌活10克,獨活15克,雞血藤30克。7劑,水煎服,日1劑。

首診祛邪通絡為主,兼以扶正。其後患者復來,訴關節活動不利減輕,腰部覺得舒服,但是下肢沉重無力,全身乏力,舌有齒痕,脈滑沉取無力。予以調整用方,改為補養氣血,活血通絡為主。

處方二:


黃芪20克,炒白朮10克,蒼朮10克,當歸15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薏苡仁10克,秦艽15克,威靈仙15克,紅花10克,生地15克,炙甘草6克,地龍10克,雞血藤20克。

共用21劑,諸症悉除,病告痊癒。

二診之時,寒溼得化,氣血經絡遂通,故見關節活動不利減輕,但下肢沉重無力,脈亦無力,遂在活血通經基礎之上,加入黃芪、蒼白朮、薏苡仁等藥,健脾益氣,助脾行溼,使得氣血生化有源,經絡筋節得以滋潤濡養,如此藥證合拍,痺證自除。

風溼性關節炎?不怕,中醫告訴你治療方法

證型選方

風盛行痺治用防風湯加減,

寒盛痛痺方用烏頭湯加減,

溼盛著痺選用薏苡仁湯加減,

風溼熱痺可選宣痺湯加減,

肝腎虧虛之痺則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風溼性關節炎?不怕,中醫告訴你治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