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沉銀背後的故事有哪些?

悅嘟

目前關於張獻忠江口沉銀打撈,最有價值的應該是首次發現明代藩王金寶。據史載,明宗室皇子封親王則授金冊金寶。世子承襲王位,止授金冊,每個藩王府只有一枚金寶流傳,極為稀少和珍貴。


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1644年殺進成都建立大西國。此前他在安徽、江西、湖北多處流竄劫掠財富,曾大掘鳳陽,火燒皇覺寺,據載,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攻克武昌,把楚王塞進竹轎,拋入湖中溺斃,僅在武昌一處,張獻忠“盡取宮中金、銀各百萬,輦載數百車不盡”。


清軍入關後,親王豪格和明朝叛將吳三桂率滿漢聯軍進攻四川,張獻忠一面迎戰一邊安排轉移,令部將攜帶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在四川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周圍,受到川西官僚楊展的突襲,措手不及,千船金銀珠寶大都隨船隊沉落江中。(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此後,在四川民間就流傳著一首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誰人能識破,買盡成都府”!之後,時有傳聞有人在附近撿到金銀珠寶,明末清初費密《荒書》中記載:“後漁人得之,楊展始取以養兵,故上南為饒”。

到乾隆1794年,還有打漁的在江口水中撿獲刀鞘一具,上報官府後,朝廷曾派專員在江口組織打撈,捕撈到銀子上萬兩,還有珠寶玉器等物。


南方鵬

據記載,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反明起義後,於1644年佔領成都,建立大西國。後來,張獻忠在兵敗之後,對成都進行了屠,同時將一生苦心收集的大批寶藏都沉入了江底。在彭山一帶數百年來一直流傳著一首追尋張獻忠財寶“尋銀訣”的童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

2016年全國破獲了一起文物案,案件追回了大批珍貴文物,其中“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引起了考古專家的注意,經多方查找,寶藏的沉沒地點終於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被找到。

在本次發現得寶藏中,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長沙府天啟元年伍拾兩金錠、天啟七年金冊、西王賞功錢幣(金、銀、銅)、皇帝冊封金銀冊、金腰牌等文物最為珍貴。


越來越沉靜

張獻忠小販出身,明末起義帶兵入川,1644年在成都立國稱帝即位,號大順。1646年10月20日,在西充鳳凰山與清軍激戰中,被亂箭射亡。

當時,清軍大舉南下克城掠地,獻忠出跳成都,攜眾百萬,將數年戰事中擄掠的金銀財寶,文物細軟,裝上舟船,民、兵、物,總共數千舟船,浩浩蕩蕩,乘風破浪,順岷江而下。被官僚揚展,起兵追打,兩軍交戰於四川彭山川口。楊展采用火攻。江中許多船隻,被火箭火炮火銃攻入,點火燒著,屆時火光沖天,互相擁堵,軍士爭先避火避戰,亂成一鍋粥,爭相棄舟,上岸逃逸。舟中所帶財物,悉數沉入江中。



鑑於川口沉銀處,歷有被人惦記,被賊盜挖,為保護文物,國家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間,組織專家,對彭山川口沉銀遺址,進行了搶救性挖拙,主挖區面積三十多畝,挖出文物三萬餘件。在文物的刻印及工匠名字中,發現來自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與張獻忠率兵作戰線路吻合,佐證了此沉銀處,是當年張獻忠沉銀的主要區域,並證實此史屬實。


老蛇正宗

2016年底到2017年初,國家文物局對張獻忠沉銀地點四川彭山進行了全面清理,共出水文物達三萬餘件,也讓證實了"張獻忠沉銀"的傳說,為研究大西王提供了充分的史料。



在這次挖掘考古過程中,也證實了張獻忠"木鞘藏銀"的一個傳說。所謂的"木鞘藏銀"就是把一段圓木,大約有2米左右,從中間鋸開,分成大小相同的兩半,然後挖空中間,把金銀藏進去,最後用鐵環把圓木兩頭給箍緊,這樣運輸十分方便。


車子194229416



好象是因打仗,遇到前堵後追,帶的銀子太多。跑不動,這緊要關頭當然要保命要緊,不得以才沉銀的。

聽說不是一次沉的,有分幾處,不同時間沉的。目的是想東山再起,匆忙間有做什麼標記的傳言,有留下詩歌為記的傳言。無從考正,也不知真假。

前段時間好象有報道,考古,打撈沉銀的文章。時間久了,也記不清楚具體什麼情況。


用戶4926524205

張獻忠聰明人好招運銀,不慮天文地理,天公不助,失銀沉江,勞民傷已遺財,也是一有益後代的事情,不沉也揮霍了,留下了濟於後世。也道是已終歸己,不是莫強求,生世欲求過,死後一切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