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秦始皇生父之謎,《史記》上為何會有兩種說法?

柒火

就是因為司馬遷把這事兒整出兩個版本,所以到現在,秦始皇親爹是誰,還是有爭論。

先看看司馬遷是咋寫的吧,《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

這一段寫的很明白,秦始皇他爹子楚,當年當質子,娶了趙姬,生下了秦始皇。毫無疑問,毫無疑點。

但是到了《史記▪呂不韋列傳》的時候,說法就變了:

“呂不韋取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是呂不韋先把趙姬娶回家,還讓趙姬懷了身孕。子楚喝酒的時候看上了趙姬,呂不韋心想著我都在你身上花這麼多錢了,乾脆就把趙姬送給你,“欲以釣奇”,以後說不定會有豐厚的回報。

然後趙姬就隱瞞身孕,跟著子楚回家了。到了日子,就生下了秦始皇。

為什麼同是在《史記》當中,會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哪一種更可信?

先說秦始皇他爹到底是誰,雖然有子楚和呂不韋兩位候選人,但是呂不韋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原因很簡單,呂不韋是個高明的生意人。當初他在認識子楚之前,生意就做的很大了。認識子楚之後,他覺得“奇貨可居”,願意大把銀子的投資。

子楚以後的富貴了,自己也就富貴了。也就是說,他是把身家壓在了子楚身上。何必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在王室血脈上做手腳?

因為一旦被發現,子楚饒不了他,秦人也饒不了他,他能得到什麼呢?就算未卜先知,知道生的是兒子,知道這個兒子以後能幹出一番霸業,對呂不韋來說能有什麼好處?

他敢去認兒子嗎?肯定不敢,秦始皇斷然不會承認自己血脈不正,肯定會殺了呂不韋的。所以,精明的呂不韋不可能冒這麼大風險,幹一件這麼蠢的事情。

那為什麼司馬遷還會寫兩個版本呢?

司馬遷寫《史記》,也是四處蒐集材料的。之前有一個事情,楚國的春申君把一個懷孕的女子獻給了楚王,想要依靠這個女子,以後能達到一定的目的。

後來這事兒不知怎麼的,就被編到了呂不韋和子楚的頭上。司馬遷估計是聽到了這麼一個說法,既然有這個說法,乾脆也寫進去吧。不寫道秦始皇本紀當中,寫進呂不韋列傳,真真假假,你們後人自己分析評論吧。


七追風

司馬遷只給了一種說法:嬴政父親是秦莊襄王異人,生父是呂不韋。下面詳盡解析。

秦始皇身世之謎

《史記·秦始皇本紀》開篇曰: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嬴氏與趙氏同宗,詳見《秦本紀》和《趙世家》)。


趙姬原是呂不韋的姬妾,後送予嬴異人。秦始皇的父親無疑是莊襄王,但其生父究竟是呂不韋,還是異人呢?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是陽翟大商人,家累千金。當時,秦昭王庶孫嬴異人(後改名子楚)質於邯鄲。呂不韋以為奇貨可居,給五百金予異人,為進用,以結賓客……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悅之,請之。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依據《史記》記載:嬴政的父親是子楚,而生父則是呂不韋。司馬遷的記載是否可信呢?

《史記》雖不及《左傳》,但可信度亦有99%。錯亂之處較多者,是六國的年代。因秦始皇禁燬六國史書所致。除六國年代錯亂之外,《史記》的可信度大約有99.99%。

再說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司馬遷對法家人物張湯十分厭惡和憎恨——定腹誹之罪(誰肚子裡罵漢武帝,就誅之),但依然書其廉,沒有貪腐行為。對李廣敬仰和同情,依然書其殺已降和殺霸陵尉的汙點。司馬遷不以個人好惡篡改歷史,定不會因對秦朝和法家的厭惡而給秦始皇胡亂潑糞。



司馬遷更對嬴政的出生作有詳盡的考證“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故呂不韋將已有身孕的趙姬送給異人的記載,是十分可信的, 還有一則佐證。《秦始皇本紀》記載:十九年,王翦盡取趙地。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坑之。試問,是殺父之仇,還是奪妻之恨呢?

顯然是與呂不韋和趙姬相識,並知其當時有身孕之人。這些“有仇怨”者可以殺盡,但知情者是殺不完的。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還有值得玩味的一點。秦始皇在賜給呂不韋的書信中稱:君何親與秦?!號稱仲父。 你與秦嬴有何關係?居然稱是朕的第二個父親?可見,“仲父”之稱號刺中了呂政的要害。咱倆絕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最後,鄙人在舉一則鐵證。就是前文所言《史記·呂不韋列傳》的記載:“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悅之,請之。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史記》作為秦朝之後,可信度最高的史書,被公認為信史。前文所言幾則佐證以及《呂不韋列傳》中的鐵證。都足以證明,嬴政的生父是呂不韋。


楊朱學派

司馬遷寫史記,說秦始皇有二個父親,一個是呂不韋,另一個子楚,並且說的都頭頭是道,你看了都覺得像,給後人一個迷語。對秦始皇厭惡的人認為,他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秦國應該絕子絕孫;有些人認為秦始皇是中國最偉大的皇帝的,他就是子楚的兒子,苗紅根清。

其實,司馬遷的時代離開秦朝被推翻就100多年的時間,司馬遷曾經到過戰國四公子的宮殿,並且看了許多古戰場的遺址,參觀了孔子的故里,他父親與他都是太史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宮廷典藏,司馬遷應該知道秦始皇身世,只不過對秦始皇本人不滿,所以存心詆譭他而已。

“史記”最早記載,秦的祖先秦非子喜歡養馬和繁殖牲畜,對養馬有一套。秦非子得到了周孝王的重視並委於養馬,沒過幾年馬匹數量大增,馬也相當健康,周孝王非常滿意。為了獎賞秦非子,封地五十里。到了秦襄公是,才被正式列為諸侯。但是,在今天的甘肅隴南地區禮縣發現了許多西周時期的秦先人墓地,被司馬遷“史記”稱為“西犬丘”,那就是說秦人祖先是西戎,在戰國中晚期遷徙到陝西臨潼一帶。按照正常的說法,秦人是胡人,不是中原地區的炎黃子孫。

為何司馬遷要將秦始皇說成有二個父親,並且要將秦祖先時西戎掩蓋掉呢?由於秦始皇寫“史記”時,受大儒董仲舒和孔子的子孫孔安國影響太深,他的“史記”或多或少將儒家思想融入進去:

第一,他認為秦始皇儘管是千古一帝,但是他不是堯舜禹那樣的聖人明君,是一個暴君,“焚書坑儒”,應該是千夫所指的,所以要將秦始皇說成是“私生子”,讓秦國沒有正宗後代,絕子絕孫;第二,秦朝和漢朝都是大一統的,符合孔子推銷的周禮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一統的觀念。所以,要秦始皇的祖先列為是為周孝王養馬的,以後成為周的諸侯,西戎這件事就一筆帶過。


張律明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我覺得這正是司馬遷寫史的精妙之處。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寫史的人一定要有嚴謹的態度和尊重事實的理念,努力追求歷史真相,絕不胡說八道,這被看作是寫史人的基本工作素質。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紀傳體史書的作者司馬遷,我們理所當然認為他是史官中的典範,然而這部由他執筆被奉為後來史書範本的史記,卻真真的將秦始皇寫出了兩個爹,犯了基本的常識問題,為何呢?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有這樣的認識,越是利益交匯的事情,越難看出事情原本的真相,而一部史記,記錄的都是帝王將相的事情,其中的利益更是理不清,更是交錯縱橫,讓人不知所措。



之所以對秦始皇生父出現了兩個不同的描述,並不一定因為他是千古一帝,而是在他生前死後的幾十年間,先後出現了戰國統一戰,滅秦戰爭和楚漢戰爭,圍繞著這個君王和他建立的帝國的是無數人的性命與身家,幾十年來所有中國人的利益都被攪和到其中,或多或少都與秦始皇產生了關係,你們想,對於秦始皇的記錄與歷史,還能恢復到事情本來的面目嗎?


只能說,太難了!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或者說他寫史記的時代,距離秦始皇的時代並不遙遠,社會影響還未淡去,當時社會對秦始皇的認識不會像今天是什麼千古一帝,尤其是你的哪位長輩就死於他的所謂暴政之下的!呂不韋說很有可能是一種謠傳,但當時社會願意相信這種說法,社會如同個人一樣,也有喜好厭惡,這就是當時社會的喜好,人們原意相信秦始皇是個私生子,嗣位不正,司馬遷尊重了這種認識,並不是胡說八道。

但同時,司馬遷也得尊重正統記錄,秦莊襄王是秦始皇的父親畢竟是史筆如鐵,司馬遷無法迴避這個事實,也沒有抗拒民意的心境,作為對歷史記錄與現實民意的雙重尊重,他只好分開寫,這樣,這個千古問題就一直困擾我們到今天了。



以上,是本蛇的猜測和推斷,不實之處還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