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六兵變-二戰亞洲策源地的形成

當希特勒在德國建立起法西斯專政,並形成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的時候,亞洲日本的法西斯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

二二六兵變-二戰亞洲策源地的形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和美國一樣大發戰爭財,戰後成為債權國,就經濟形勢這一點來說,要比德國好得多。但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比較晚,原有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日本才得以走向帝國主義階段。同時,由於日本是個島國,國土範圍比較小,所以經濟的發展有著先天性的缺陷:國內市場狹小,資源極度貧乏,必須依賴海外的原材料市場和商品市場才能維持生存。因此,經濟危機的爆發和世界各國提高關稅,對日本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為了轉嫁經濟危機,日本資本家大量裁減工人,降低工人工資,使日本國內的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經濟危機逐漸演變成了政治危機。

1929年底和1930年4月,東京的電車和公共汽車工人舉行大罷工,與之相呼應,大阪、橫濱的電車、公共汽車工人與資本家發生了勞資糾紛。據統計,1931年日本國內的罷工次數比1928年增加了1.5倍。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統治階級惶恐不安,亟須建立強權政治。

二二六兵變-二戰亞洲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軍部是日本統治集團內部龐大的軍事官僚機構,它獨立於政府、議會之外,包括政府中的陸軍省、海軍省、陸軍最高指揮參謀本部、海軍最高指揮軍令部等部門。日本法西斯要求在日本天皇的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實行對外侵略擴張。1931年,在日本軍部的策劃下,爆發“九一八”事變,日本霸佔中國東北,隨後便進一步向中國內陸滲透。

和德、意法西斯一樣,日本法西斯也公開反共,並在“防止赤化”的口號下,摧殘一切進步力量。此外,還製造了一連串暗殺事件,對那些政見不合的統治集團中的個別首腦進行暗殺。於是,日本一步步走上了對內獨裁、對外擴張的道路。

二二六兵變-二戰亞洲策源地的形成

1936年2月26日凌晨,日本東京一片沸騰,一隊士兵組成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日本政府首腦的官邸行進。這些士兵一邊走,一邊揮動著手裡的大字標語,高喊口號,路旁看熱鬧的群眾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被手中端著槍的士兵們嚇壞了,忙躲進角落裡,大氣都不敢出。

這次兵變約有1400名士兵參加,由皇道派軍官安藤輝三、村中孝次和慄原安秀等率領。在皇道派軍官的鼓動下,士兵們衝入政府首腦官邸,殺死內閣大臣齋藤實、大藏大臣高橋是清和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佔領陸軍省、參謀本部、國會和總理大臣官邸、警視廳及附近地區,要求任命荒木貞夫為關東軍司令官,並罷免統制派軍官。

二二六兵變-二戰亞洲策源地的形成

為了平息皇道派軍官的叛亂,日本陸軍當局頒佈《戒嚴令》。2月29日,日本陸軍部下達鎮壓命令,大部分叛軍頭目被逮捕,參加叛亂的士兵被迫回到各自的營房。

“二二六”兵變雖然因為軍閥集團的內訌而未能得逞,但卻使得原內閣辭職,使老牌法西斯分子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廣田弘毅上臺後,首先恢復了軍部大臣的現役武官制,規定內閣中陸、海軍大臣必須由現役中將級以上的軍人擔任,以加強軍部左右日本政局的能力。廣田弘毅還以鎮壓叛亂、穩定時局為名,對內禁止工人罷工,限制人民的各種自由,並加緊對輿論及宣傳機關的控制和收集情報的活動。此外,廣田弘毅還制訂了《基本國策綱要》,公開表明,不僅要繼續擴大侵華戰爭,而且還要對亞洲、太平洋地區其他國家進行侵略擴張。與這一國策相適應,日本加緊了擴軍備戰,陸軍提出了6年內增建41個師團、142個航空中隊的計劃,海軍提出了5年內增建各種軍艦66艘的計劃。

這樣,以廣田弘毅上臺組閣為標誌,天皇和軍部為核心的法西斯專政在日本建立起來了,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就此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