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本可以使司马氏提前17年统一中国,但司马昭疑心太重杀了他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走到最后的却是司马家族。说司马懿捡了落地桃子也不为过,可惜了曹操的一生心血为他人做了嫁妆。司马懿这只脚藏得太深。

这个人本可以使司马氏提前17年统一中国,但司马昭疑心太重杀了他

话又说回来,司马昭在攻破蜀国时,本“吴可不征而定”但其疑心太重,借刀杀了献计的邓艾。最终致使司马氏统一中国推迟了十七年之久

演义讲道,邓艾阴平渡险成功之后,紧接着便迅速挥师夺江油,取涪城,克绵竹,最后终于迫降了成都的刘禅。此时,这位颇有战略头脑的将军,再也按捺不住他那激动的心情,一到成都便以“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大将之风,按照自己的一套想法大干了起来。他他不待禀命,便擅自“拜后主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各随高下拜官”,并“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令蜀官张峻、张绍“招安各郡军民”。接着,邓艾又向司马昭上书,提出了一个富有战略远见的建议:

这个人本可以使司马氏提前17年统一中国,但司马昭疑心太重杀了他

“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宜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兴治,并造舟船,预备顺流之计;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若便送禅来京,吴人必疑,则于向化之心不劝。且权留之于蜀,须来年冬月抵京;今即可封撑为扶风王,锡以资财,供其左右,得其子为公侯,以显归命之宠:则吴人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谁知,他的这一正确见解竟引起了司马昭的猜忌。他“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便随手使出了借刀杀人之计,使邓艾、钟会这两位年轻有为的将领因争功而火并,先后丧命身亡。在历史记载中,不仅确有魏军内部火并,邓、钟二将丧身殒命一事,而且邓艾上书司马昭提出的“吴可不征而定”的战略计划,也是真实的。

这个人本可以使司马氏提前17年统一中国,但司马昭疑心太重杀了他

许多军事历史家们认为,邓艾向司马昭提出的“吴可不征而定”这一建议,是采用的李左车之计其中“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一句,是李左车的原话。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背水列阵大破赵军之后,曾虚心地向赵军谋士李左车征求破燕之策。

李左车分析双方情况后,紧接着向韩信献了一计“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舌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照计行事,燕国果然投降了。

这个人本可以使司马氏提前17年统一中国,但司马昭疑心太重杀了他

邓艾在灭蜀之际,魏军声威大振而将士疲劳之时,效仿李左车“兵先有声而后实”的策略思想,向司马昭提出的征服东吴的建议,可以说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非常高明的一招。可惜司马昭疑心太重借刀杀了邓艾也没有采用这个“李左车”之计,导致统一推迟了1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