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宦官是怎么一步步变得权利大到可以废立皇帝的?

南宫雅语

高力士,是唐朝“太监界”的第一位网红。

他出版的自传《如何将皇帝伺候舒服》成为皇宫里的畅销出版书籍,被徒子徒孙们奉为经典。在这本书里他详细列举了几点:

急皇帝之所急:如果皇帝想要什么,那就要竭尽全力去做,哪怕是儿媳妇;

想皇帝所未想: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可疑事情,保护皇帝的权利;

做皇帝所未做:如果有威胁到皇帝的东西,哪怕他还没有发现,就必须先除掉威胁。

据高力士说,如果做到这几点,基本就能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那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求你,皇帝也会很信任你。

网红嘛,总是一波又一波的换。在安史之乱快要平定的时候,唐玄宗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高力士嘛,呵呵哒。

这时候“太监界”的带头大哥,是李辅国。

这是个不寻常的人物。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充分学习了前辈高力士的畅销书,并且活学活用——建议太子李亨称帝。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为了奖赏李辅国的功劳,就封他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这时候的李辅国,开始掌握兵权,成功成为“太监界”的大V。

在唐肃宗快要去见列祖列宗的时候,李辅国的小宇宙又爆发了。他阻止了张皇后该立太子的企图,保全太子李豫的地位。等到新皇帝登基,再一次受到奖赏——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

李辅国成功转型——出将入相,成为“太监界”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太监,成为大唐最有前途的职业,甚至连《大唐日报》都做了连载报道。当大唐的吃瓜群众以为太监已经够红了,可事实告诉他们——没有最红,只有更红。

783年,“泾原兵变”爆发。手握兵马的骄兵悍将堂而皇之的攻入长安,而唐德宗身边的禁军不是逃跑,就是参与叛乱。

唐德宗那颗脆弱的小心脏,受到了一万吨的伤害。

等到了安全的地方,他发现最可以依靠的竟然是太监窦文场、霍仙鸣和他们的100多个小弟。唐德宗对他们说:“求抱抱,求安慰。”太监们抱着皇帝:“摸摸头,宝宝不哭。”

有了这份交情,事情就好办了。

784年,唐德宗御驾回銮。当吃了顿安稳饭,就立刻把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窦文场、霍仙鸣为监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

从此以后,神策军一直掌握在太监手里。

枪杆子里出政权。

有了军队在手,太监就不再是大V了,而是大V的投资人,真正成为了呼风唤雨的风流人物。

你说太监不是男人,不能风流?那你就太狭隘了。他们虽然身体是缺陷的,但心里却一直要一个梦:“想去嵩山少林学武功,做最强壮的男人。”

掌握了禁军,就掌握了长安。

太监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帮助唐宪宗逼迫父亲退位,又被他晚年的暴脾气整的受不了,落的“爆死。”

当代“太监界”投资人王守澄拥立了唐穆宗;

刘克明杀死了唐敬宗;

王守澄、梁守谦又率领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拥立了唐文宗。

唐文宗当上了CEO,想干掉投资人。

他从大唐的基层干部中,选择了郑注、李训作为心腹,栽培他们做了正部级干部。而且,他们建了一个群,经常在群里聊一些不为人知的话题。

这一天,唐文宗在群里发了一段话:“我们干掉太监,我来当投资人,你们来当CEO。约吗?”

郑注、李训统一回复:“约。”

835年11月21日,大将军韩约奏报:“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有甘露,这可是吉兆啊。”唐文宗命令宰相们先去看看,可是宰相们回来说:“这恐怕不是甘露,而是洗脚水啊。”

什么,你们敢骗朕?

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带领宦官去察看。

这哥俩想,去就去吧,看看到底是哪个龟孙子的洗脚水。

没想到,快到那个院子的时候,仇士良发现韩约面色惊慌,还有士兵埋伏在里面。好家伙,你们居然敢害老子,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

投资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仇士良带着他的小弟们,回到朝堂挟持唐文宗回到卧室,立刻派遣神策军500人上朝堂杀人。

逢人即杀,死者六七百人。接着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又杀千余人。朝列几乎为之一空。”

从此以后,国家政事由宦官专权,朝中宰相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

这种状况,直到唐朝灭亡。


温乎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觉得,是高力士开启了唐朝权宦的先河,然而我要说,这是错的,高力士根本就是被冤枉的。历史上的高力士其实非常小心谨慎,真正的祸首应该是唐肃宗和李辅国。

作为东宫旧属,肃宗皇帝在做太子的时候就非常信任他,在登上帝位以后更是把整个宫内外的事情都交给他。而在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下,皇帝最能信任的、最不会背叛自己的也只有宦官,因此逐渐的,李辅国获得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军权。

纵观肃宗、德宗两代皇帝,宦官专权都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在安史之乱的情况下皇帝也只有信任宦官。德宗继位以后削除了宦官的军权,却在泾师之变中发现只有太监能帮自己,因此回京以后更加变本加厉地宠幸宦官。

直到甘露之变中,仇士良杀掉了所有的大臣,而御座上的唐文宗只能瑟瑟发抖一声不吭,这标志着宦官在唐代的权力舞台上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宦官集团的彻底倒台,则是要到朱温用屠刀将他们和唐王朝一起彻底埋葬。



纵观唐朝宦官的坐大史,几乎都伴随着另一个毒瘤——藩镇割据势力的渐渐强大。正是因为这些藩镇的渐渐得势,而皇帝感到极大的不安全,所以才只能用他们相对来说更加信任的宦官来执掌军权保卫自己。而当宦官掌握了军权,那他们到底保卫谁,可就不是皇帝老儿说了算的了。



青言论史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宦官立皇帝是有的而且很多,甚至先帝的遗诏他们也可以不认或另行矫诏。所以宰相夏侯孜有一句话:内大臣选个皇帝,我们外大臣尊奉他就是了。

但是宦官立皇帝要的是矫诏,那就要表现得好像是先帝的遗愿一样,比如传位某皇子、因皇子年幼传位某皇弟某皇叔,不可能矫诏说先帝放着儿子弟弟叔叔不传却传位给本家远亲甚至隔壁老王更不可能传位给大宦官本人。

宦官可以废皇帝吗?唐顺宗那次,主力是太子党,不是宦官,不然夺门之变曹吉祥是主力吗,能代表明朝宦官的力量足以换皇帝吗?我没见哪个皇帝身强体健活蹦乱跳的却被宦官心情不好说废就废了,除了一例即刘季述废唐昭宗,但很快败亡了。杀皇帝的几伙宦官王守澄、陈弘志、刘克明等也都没好下场。

宦官有能力操纵新君人选当然是因为掌握了神策军。唐德宗遭遇泾原兵变后大呼被文官坑惨,他任命的主管神策军的文官白志贞还有朝中宰相卢杞、关播都是大坑,宦官却雪中送炭,于是他索性让宦官掌军了,反正比坑货文官靠谱。唐朝末年唐昭宗杀了担任枢密使的宦官,宰相崔胤就提出宰相掌神策军,但神策军将领们不同意,于是还得提拔其他宦官来管神策军。

曾有人建议,任由老宦官退休,不补新宦官,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但没了宦官,原本由宦官做的事还得有人做,还得有人顶缺。

再说甘露之变,很难说文宗知情参与了。好好的上朝突然就出变故了,李训一伙拿着兵器已经把一些太监砍死在地上了,若你是文宗你在现场,你是信杀气腾腾的李训还是信手无寸铁的太监?后来仇士良是杀了四宰相二王一妃,但京兆尹薛元赏一介书生敢杀神策军将和他叫板,昭义节度使刘从谏藏匿甘露之变涉案官员家属还上书指摘仇士良,唐文宗也可以自己任命宰相郑覃、李石及其他耿直的宦官刘弘逸、薛季稜,不需要问仇士良的意见。唐文宗自伤自己受制于家奴如同汉献帝,仇士良却远不及曹操。汉献帝敢说曹操是家奴吗?仇士良对文宗提拔的宰相李石不满,也只是搞暗杀,还未遂。甘露之变后,宦官继续举行取悦皇帝的娱乐活动;武宗登基后很快很果断赶走了仇士良,仇士良临退教育小辈们一定要让皇帝多玩、不勤政,也没教育他们要威压皇帝,因为即使唐朝宦官的生存之道也在于顺从依附皇帝而不是威压皇帝。后来宣宗各种反武宗之道而行,贬了薛元赏,武宗收回来的神策军权又被交给宦官了。

皇帝和宦官如果配合得好,至少权力可以被维持在他们这个小圈子里,如果宦官能帮皇帝揽权,皇帝也就明白大权没旁落到权臣或军阀家去。


我不是Henry

唐朝宦官能够废立皇帝是建立在他们手中掌握了军权

唐代早期的宦官并不出名,直到出了一个高力士。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深受唐玄宗信任执掌重要的兵权,也因此得以在开元至天宝年间呼风唤雨。当然,他这时的威风还是有条件的,依然只是皇帝身边的奴才。

唐朝宦官权力变化的真正转折点是安史之乱。一场安史之乱,唐玄宗被打出了长安城,狼狈跑到蜀地,而唐肃宗则在灵武即位,正式扛起了唐朝的大旗。在此期间唐肃宗的亲信宦官李辅国,就趁机执掌了禁军部队,李辅国也是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李辅国与肃宗的皇后为了各自私利互相勾结把持朝政,直到代宗先派人掌握禁军兵权然后罢其官职最后派人刺杀李辅国。

而另一同时期的宦官鱼朝恩,肃宗乾元元年,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代宗广德元年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后领国子监事,兼鸿胪、礼宾等使,掌握朝廷大权。干预政事,慑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里,贪贿勒索。置狱北军,人称地牢,迫害无辜。大臣元载知代宗对其不满,乃与皇帝谋除之。大历五年寒食节,代宗乘宫中宴会后召见之机,捕杀鱼朝恩。

再往后,穆宗,为宦官王守澄所立,服长生药死。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所弑。文宗,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后文宗欲假手朝臣杀宦,事败,仇士良等宦官大杀朝臣,史称「甘露之变」。武宗,为宦官仇士良所立。宣宗,为宦官马元贽所立。懿宗,为宦官王宗实所立,死后宦官另立十二岁的僖宗为帝。僖宗,政事全由宦官田令孜控制,僖宗呼之为「阿父」。昭宗,为宦官杨复恭所立,后被宦官刘季述幽禁。

新皇帝登基想掌握实权就要铲除旧的宦官,然后没人可用就会用到身边的新宦官,新宦官掌握了军权就继续干政。这是唐代的宦官恶循环...


侃侃而谈论古今


梦幻盛唐与不屈刚明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两大盛世,这两个王朝一个代表了封建社会的巅峰,一个代表了汉人王朝最后的风骨,还有就是同样的宦官乱政,只不过区别在于,明朝的宦官一直是皇权依附品,唐朝的宦官最初也是皇权依附品,但是后来却是脱轨严重,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甚至成为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势力,可以随意废立至高无上的皇帝。

下面我们来重温一下唐朝宦官逆袭史。

唐初时期,或许高祖太宗有感于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或许他们压根就不相信这些身体不全之人,总之那时的太监只是单纯的太监,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属于仆人一类。


唐太宗后,随着李唐政治的诡异多变,高宗李治与女帝武则天先后登场,中宗的被废和复立,庙堂之上充满了不稳定性,政变屡屡发生,宦官权力也跟着增高,至唐玄宗时期,宦官高力士在唐玄宗冲向皇位的路上出力颇多,被玄宗重用,掌控大权开始兴风作浪。

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虽然位高权重,但还是属于皇权依附品范围,宦官真正大权在握是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时期的宦官李辅国,可能是因为唐玄宗太过重用边关节度使还有帝国文臣集团的不作为,肃宗对于这些人极度不相信,反而相信身边宦官,李辅国因拥立有功更是被屡屡升迁,成为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更要命的是李辅国还掌握了兵权,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宦官掌兵权其性质不言而喻。


唐肃宗时期不只是李辅国掌有兵权,宦官鱼朝恩也掌有兵权,

鱼朝恩在唐代宗时掌控了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对外行讨伐之事的神策军,宦官权力更进一步,鱼朝恩死后,神策军十几年时间都是本部将领统领,宦官势力暂时被压制。

唐德宗时期,发生了“泾卒之变”,德宗狼狈出奔,事后德宗认为文武臣僚都不可信赖,于是重用宦官,以宦官统领神策军,贞元十二年,随着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而定型宦官掌神策军例。

随着宦官逐渐掌控守卫京师的神策军兵权,加之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林立,外部藩镇各怀鬼胎,拱卫中央朝廷更是无从说起,宦官在中央朝廷一家独大,废立皇帝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李唐皇室出身关陇勋贵集团,所以唐朝的政治格局是,军权基本掌握在关陇勋贵和李唐皇室手上。

唐朝继承隋朝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官员遴选也实行科举制,但在那时科举制还不是官员的主要来源,士族、关陇勋贵和皇室依然是朝廷官员的主要来源。科举制在隋唐虽然不是文官主要来源,即便走科举道路,士子们登科依然受高官贵族们影响,但它最大的影响是破除了士族们垄断仕途控制舆论。所以隋唐的士族没有魏晋南北朝时代那么大的声威,他们在朝廷的势力也大不如前。

概括起来讲,唐朝初年关陇勋贵和皇室掌握军权,士族、关陇勋贵、皇室成员和科举士子们掌握政权,这时真没宦官们什么事。

理论上,宦官作为皇帝的近侍是没有权力的,但是由于他们服务皇帝,离最高权力最近,却又能狐假虎威,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如朝局动荡不安外廷权力式微或又武人叛乱等,皇帝缺乏安全感只能相信身边宦官,宦官没有后代,皇帝不怕宦官篡权改朝换代,所以不断给宦官赋权,最后被宦官操纵。

这个政治格局环境是怎么变化的呢?

首先,唐高宗与武则天为掌握唐朝最高权力,通过废立皇后事件,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关陇元勋贬黜,沉重打击了贵族集团。

第二、武则天女主临朝,引发李唐宗室不满。684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引发徐敬业等人造反,但很快被平定。

686年武则天设立铜匦鼓励告奸,同年安南王李颖等宗室12人被诬告诛杀,同年前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被诬告诛杀。688年,不想坐以待毙的宗室成员纷纷起兵造反,但因实力不够都被扑灭,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葵、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等李唐宗室子弟被屠戮殆尽,剩下的一些幼弱子弟也被流放岭南。

第三、唐玄宗经历了夺嫡之争,开始限制宗室子弟权力,同时他跟武后一样大量启用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使得皇权开始集中起来。皇权越集中,越有利于宦官操弄权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宗室、士族门阀实力强大,宦官根本不可能操纵权力。

第四、安史之乱,帝国精锐军队损失殆尽,藩镇割据,游牧民族多次洗掠,都城长安也多次被攻破,皇帝也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根本不敢相信他人,只能依靠宦官。

大宦官李辅国在这种情况下,拥立唐肃宗和唐代宗两任皇帝,最后官至司空兼中书令,成为当朝宰相,从原来的内廷官成为一名外廷官,这是500多年前袁绍杀宦官以来第一例,代表宦官权力的卷土重来。

唐德宗贞元年间,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别就任左右神策军中尉,从而把持了中央禁军的统帅权,到这时宦官权力到达巅峰,他们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并且没有其它势力集团可与之抗衡。

可以这样说,中华帝国时代唐朝宦官的权力空前绝后,比东汉、明朝的宦官权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茶亭浪子

公元618年,大唐代隋而立,唐帝国非常注意“以亡隋为戒”,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统治的措施,包括抑制宦官势力、防范宦官干政等内容。唐代早期,自李渊至李世民和李治时期,皇帝对于宦官干政的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如唐太宗初期的太子李承乾,“宠昵宦官,常在左右”。太子詹事于志宁遂上书劝谏:“自易牙以来,宦官覆亡国家者非一。今殿下亲宠此属,使陵易衣冠,不可长也。”随后,太子李承乾即因包括“宠昵宦官”在内的种种失德行为被唐太宗废掉。

唐初,由于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宦官势力未能形成气候,史载自唐初“至永淳(高宗年号682—683)末,向七十年,权未假于内官,但在阁门守御,黄衣禀食而已。”(《旧唐书 宦官传序》)

从武则天统治末期到唐玄宗即位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宫廷政变接连不断。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宦官的势力开始发展。

在宦官结构设置上,唐初沿袭隋制,设置了内侍省,武则天随后改名为司宫台。至中宗复位,又

改回。除此之外,宦官人数开始增加,这一时期,皇位多次易位,在宫廷政变中,宦官也都有参与,事后,往往因功就能得到升迁。如高力士,唐玄宗发动政变灭了太平公主后,因宦官高力士参与谋划有功,拜光禄大夫。与此同时,初唐时期对宦官的一系列规定措施,在这一时期,许多已被突破。如初唐时规定宦官任职最高不得超过四品,但此时宦官不仅担任内侍省本职工作,还往往得以超拜为从三品的光禄大夫或正三品的左右监门卫大将军。

“宦官之祸,始于明皇”。唐玄宗统治时期,宦官势力急剧扩张,唐后期宦官专权的局面,便是从此开始,初唐时期的抑制宦官的措施已被彻底抛弃。

宦官干政局面开始形成。开元初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在拜姚崇为相时,姚崇提出了包括“臣愿宦竖不与政”在内的十条建议,唐玄宗当即答应。然而到天宝时期,唐玄宗慢慢懈怠,变得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以高力士为代表的宠幸宦官,开始干政。“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唐玄宗常曰‘力士当值,吾寝乃安’。故常止于宫中。稀出外宅。”此时宦官不仅仅局限于内廷的权力,更是直接参与军国大事,包括选人用人,就连当时的重臣,也要借助宦官的力量,才能加官进爵。比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等,“虽以才宠进,然皆厚结力士,故能踵至将相”。(《新唐书 高力士传》)

由于对边将和朝中大臣的不信任,只能依附于自己身边的宦官,宦官的地位急剧上升。唐玄宗在位期间,改变了内侍省不设三品官的传统,提高了内侍省宦官的地位,除此之外,宦官多有加授三品以上官职者。宦官高力士,生母封越国夫人,生父追赠广州大都督;高力士本人是从一品左监门卫大将军,封齐国公,后又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子称呼其为“二兄”,王子公主皆呼“阿翁”。

宦官出使、监军制度逐步实行。初唐时,唐太宗曾一度禁止宦官出任外使,至开元、天宝年间,这种现象基本普遍,并且开始形成制度。例如“监军”一职,宦官监军或出使时,常常仰仗皇帝的宠幸而气焰嚣张,当时,宦官不仅能够作为监军对率军主将进行监督牵制,甚至能够直接指挥军事行动。

上面情况说明,宦官势力在唐玄宗时期得到急剧增长,说明司马光关于唐代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的说法很有道理。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局面,唐玄宗是要付很大的责任的。

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即位,在位6年之后,宦官又立其子李豫为皇帝,即唐代宗。在这期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三人相继专权,宦官势力进一步膨胀。

李辅国在唐玄宗时期只不过是一个侍奉太子的普通宦官,安史之乱后,因劝立唐肃宗有功,官任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安史之乱平定后,跟随唐肃宗返回长安,“专掌禁兵,常居内宅”,权势有增无减。全国大小事务均由他裁剪,李辅国甚至欺凌太上皇唐玄宗,并驱逐流放了高力士,身兼数职的他后又官拜兵部尚书,之后又公然要求担任宰相。唐肃宗病重时,张皇后企图诛杀专权的宦官,李辅国闻讯后,抢先发动政变,诛杀了张皇后,逼死了唐肃宗,拥立太子即位,是为唐代宗。代宗即位后,李辅国更加放肆,竟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皇帝敢怒不敢言,畏其手握禁军,乃尊其为“尚父”。李辅国后升任为司空、中书令。后又担任宰相。不久,唐代宗利用李辅国和另外一个宦官程元振之间的矛盾,剥夺了李辅国的实权,并除掉了他,之后,程元振、鱼朝恩相继得势,最后都为代宗处死。

唐代后期的情况更加严重,自唐德宗即位,中经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诸朝,直到唐昭宗时期,宦官专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表现为宦官完全拥有禁军,逐步把持朝政,并控制了对皇帝的生杀废立之权。唐代后期,皇帝多为宦官所立,其中自穆宗至昭宗凡八帝,“而为宦官所立者七君”(《新唐书 僖宗纪赞》)。除唐敬宗是以太子之位继承之外,其他七个皇帝,但是宦官所立。

天复三年(903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杀死宦官七十余人,回到长安后,又大量屠杀京城的宦官,经此事件,宦官集团最终遭到毁灭打击。

虽然宦官专权的局面得以结束,但是,被此拖垮的唐帝国有命不久矣。

公元907年,大唐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


不教天下人负我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的点评。

宦官,被称为嫁到宫的“男人” 是封建时代的毒瘤,为了保持皇家血液的纯洁,使得皇宫里只能有一个男人,那就是皇帝,但皇宫也必须要有男人来工作。那么只有阉割男子来保持皇家的纯洁。这也是对人性的最大摧残。

在封建时代,华夏有三次宦官时代,一次是东汉,一次唐代,一次是明代,而其中最猖獗,最狠毒,最顶峰宦官时代就是唐朝,作为皇宫的家奴官宦居然达到了废立皇帝,自立新皇帝的地步。简直是骇人听闻。

事情都的逐步演变而成的,大唐自唐玄宗就开始就出现宦官理政掌权、这个人就是高力士。作为唐玄宗的心腹宦官,高力士官居骠骑大将军,封齐国公。是大唐第一个封公的宦官。但高力士基本上能够保持本分,安分守己,而且唐玄宗控制得住,没有造成伤害。但自安史之乱以后,地方藩镇割据,导致皇帝不信任大臣,只能信任宦官,唐代宗时期的把持朝纲的李辅国,他就是大唐第一个当宰相的宦官,由于拥立李豫有功,得而晋封为宰相,从而打开潘多拉魔盒。

宦官时代可以说从肃宗时代一直持续到大唐亡国,一代代的宦官前赴后继掌控朝局,毫无政治操守的宦官是都是杀人无数,无恶不做,罄竹难书。从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都是一丘之貉。而宦官之所以如此猖獗,关键的原因是宦官掌控了京师的禁军的军权,而皇帝成为木偶,宰相就是画押而已。而一旦授予宦官兵权再想收回就难了,甘露之变就是皇帝意图从从宦官夺回权力,但以失败告终,从此以后,大唐皇帝的权力彻底旁落。

但这只是一个表象,实际上皇帝是为了从世家和官员阶层夺回权力,也就是相权和皇权之间的争夺。而宦官就是他们之间的平衡点。唐代同宋代以后不同,宋代世家已经不存在了,科举制度使得平民进入官僚阶层。而唐代不同,世家氏族与贵族的的力量还是很大的,皇帝为了对抗世家也只有依靠宦官,但局势的失控却是皇帝没有想到的。说一千到道一万,就是皇权和整个氏族的对抗。但皇帝失败了,宦官得胜了。作为没有政治操守的一群人,希望他们忠于皇帝,无异于缘木求鱼。

唐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藩镇割据,而皇帝又不得不防范新的藩镇出现,也只有派遣宦官做监军,官员和宦官的彼此不信任,也导致了恶性循环。而从形成地方藩镇割据,而朝廷则有宦官掌控神策军,军队多大几十万人,皇帝这时候也只能依靠宦官。宦官掌控如此庞大的武力,自然是为所欲为了。

可以说,唐代的宦官猖獗是长期形成的,既有皇帝的纵容。也有地方藩镇割据皇帝对朝臣的不信任。更为严重的是世家和皇帝之间权利的争夺,从而导致唐朝宦官时代。


清水空流

我认为主要是从唐玄宗时期开始由他儿子唐肃宗继承发扬:


唐玄宗开创了宦官随军队监军的先例,这就让唐朝宦官将触手伸进了军队当中。在当时但凡大将出征,为了对将士在边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朝廷就会派一名随行的宦官。

这些随军监督的宦官,权利比随军将领都大,大多数宦官不懂军事指导,在实际作战当中,总是乱指挥一通。还凭借着自己的权利,在军中上下其手大捞好处。 唐朝宦官当权的影响在国家权力上也有体现,宦官权利的不断上升,就让皇上权利逐渐变弱。面对有些宦官的苦苦相逼,皇上甚至都没有了牵制宦官的实力。





后来唐朝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唐玄宗仓促逃跑,留下了太子李亨安抚民心以抗来敌,在李辅国的计策下,不仅顺利平乱,太子还登基成为了唐肃宗,鉴于在安史之乱之中的表现,李辅国深得皇上的信任,那个时期,他几乎全揽军事政事。以至于后来李辅国杀死张皇后气死唐肃宗,拥立太子李豫是为唐代宗。



唐朝的后期,宦官专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他们掌握了大唐帝国两支最精锐的卫戍力量“神策军和天威军”。类似的宫变也是层出不穷。国家大事的决定权悉数掌握在了宦官的手中,后来宦官也成了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