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房企踏錯節奏拿”地王”,如今處境尷尬

調控大棒的威力開始顯現。4月以來,北京、杭州、成都等多城市都出現土地流拍的情況。截至2018年5月1日,北京已流拍了6宗地塊。此行情與房企前幾年大手筆拿地的景象大相徑庭。

2015-2016年樓市高溫之際,房企在全國多城造下了多宗地王,尤以央企、閩企為甚。其中,僅在2016地王高發年中的9宗地王項目,就有6宗住宅用地,分別被綠城、中駿、陽光城、招商蛇口、綠地、天潤承澤收入囊中。諸多高價地背後,房企對賭的是未來地價與房價上漲的預期,但放眼當下調控大局,這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地王項目卻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尷尬,昔日“地王”要如何自處?

多城土地流拍 新房成交直線回落

4月24日,北京市兩宗住宅用地流拍,分別是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中心區01-0010、0021地塊,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曹各莊橋戶營村MC00-0016-061地塊,兩宗地均為限價房用地。至此,2018年來,北京市土地流拍數量累計達到6宗。

流拍現象不只出現在北京,4月以來,北京、杭州、成都等多城市都出現土地流拍的情況。5月2日,天津中新天津生態城一宗居住用地流拍,在這之前天津寧河橋北新區地塊流拍。4月24日,杭州臨安5宗住宅用地掛牌出讓,其中2宗流拍,2宗底價成交。

對於這些土地市場爆冷現象,思源地產市場發展部副總經理、首席分析師郭毅告訴藍鯨地產:“第一,從開發商經營的角度來說,限價、限購、限貸等措施導致其資金入口不暢,房企拿地肯定會更加慎重;第二,前兩年房企在全國拿地比較積極,開發商手裡儲備了大量土地。所以,這個階段對於他們來說,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去化庫存,而不是進一步加碼投資;第三,各個城市對不同屬性的土地管理更加嚴格,比如北京、上海對商辦的限制,也會導致土地出讓困難。”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房企拿地比較謹慎的原因是,限價和房企拿地資金審核力度趨嚴所致。

企業拿地轉向,通常意味著市場發生了變化。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同於對限價風暴的預判不足,這一次開發商提前警覺了起來。

歷經一年有餘的調控之後,新房市場成交指標直線回落。雲房數據研究中心數據顯示,4月份,北京市一手商品住宅成交1157套,同比下降44.72%;成交面積17.94萬平米,同比下降45.07%;成交總金額89.35億元,同比下降40.97%。

6大房企“地王”項目處境尷尬

土地市場趨冷,新房成交回落,對於在前兩年拿到“地王”項目的房企而言,踏錯節奏之後要如何自處?

2015年10月,北京單價最高“地王”經過104輪激烈競拍,落入葛洲壩地產的手中。彼時,經專家測算,憑藉7.5萬/平方米的樓面價,該地塊成為北京單價“地王”,經業內核算預估,該地塊的售價或將高達15萬元/平米。然而截止到2018年5月以來的三年時間,葛洲壩地產僅有的兩項動作是:2016年發佈5G科技、2017年年底公佈項目案名北京中國府。除此之外,該項目遲遲未有入市動作。

對於強調高週轉的房地產行業來說,該地塊的動作不得不說緩慢。據此,藍鯨地產連線北京中國府營銷負責人,對方稱不方便接受採訪。後經北京中國府置業人員回覆,“目前項目還在走建委報批手續,預計今年年底入市,現在建築的大致情況是高層已經封頂。”

藍鯨地產梳理發現,北京中國府項目周邊雲集了紫辰院、龍湖西宸原著、懋源釣雲臺、泰禾西府大院等項目,售價均在120000-130000元/平米。就此推算,昔日“地王”的隱匿,或與價格獲批難有直接關係。

6大房企踏錯節奏拿”地王”,如今處境尷尬

而這還僅僅是眾多高價地項目的一個剪影。2016年,趁著樓市火熱之際,房企瘋狂造“地王”。據不完全統計,作為中國房地產歷史上的地王年,2016年30多個城市共刷出340宗單價、總價地王。其中,北京9宗地王項目有6宗住宅用地,包括綠城集團駝房營地王、招商蛇口南邵地王等。截止到目前,招商蛇口南邵地王尚處於“蟄伏”階段;綠城集團五里坨地王則將49.5%的股權轉讓給了遠洋集團,昔日“名震一時”的地王早已風光不再。

放下身段的“地王”

在上述地王遭遇尷尬的同時,也有一部分地王選擇放下身段進入市場。

2017年8月5日,位於北京豐臺區的中國璽以及崑崙域雙雙取得最新預售許可證(2017)95 號、96號。這兩個項目也是“富貴出身”,2015年1月5日,華潤、招商、深圳聯新和致昌聯合體以86.9億元,溢價率均近50%的總價拿下該地。

然而,直到2017年8月才獲批入市,其拿證過程也堪稱波折。據瞭解,2016年10月份,崑崙域報給北京市住建委的銷售均價是11萬元/平方米,並未獲批。2017年3月份,再次上報取證價格大約是10萬元/平方米,較上次下調了1萬元/平方米,但仍未成功。直到8月,才最終已9.5萬元/平米的價格獲批。

實際上,為了實現控制房價的目標,2017年北京報批新房預售價格一直暗設“8萬元”紅線。此次,崑崙域與中國璽以9.5萬元/平米的價格獲批,業內一致將其解讀為8萬元限價紅線的解禁。

對於北京高價地的現狀,郭毅表示:“有些高價地接受了政府的價格管理,低於預期的價格上市銷售了,這樣的一些項目銷售速度比較快,比如中國璽、崑崙玉、金茂府等;還有一些項目還是期待政府在價格管理上能有放鬆,這樣的項目基本還未上市。”

可見,地王入市緩慢背後是與政府限價的博弈。對此,嚴躍進建議道:“建議對於樓盤的定價進行客觀分析,尤其是應該確定一個盈虧平衡點,這樣在價格申報上更容易說服政府審批部門。”

地王總能解套,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限價之下,為了應對摺價入市帶來的利潤損失,部分揹負著高期待入市的“地王”項目重新回到了毛坯交房時代。“這對市場來說是一種倒退”郭毅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