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在他活著時候不受追捧?

孔子被尊奉為“天之木鐸”,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和蘇格拉底、耶穌、佛陀並尊為四大聖哲。

孔子這麼偉大,和他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古人,豈不是如獲至寶?

非也。

鄭人笑他:累累若喪家之狗。

魯人冷眼瞧他: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楚人勸他: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只有儀封人懂他: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這些記載於《論語》《史記》裡的細節,揭露了孔子身處春秋時代遭際坎坷的命運。

孔子也是普通人,他幼年喪父,少年時曾遍訪名師,也曾擁有過家庭和妻兒,年輕時也曾血氣方剛地說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氣話,也曾躊躇滿志地從政,也會鬱鬱寡歡地感嘆“沒有人瞭解我啊”,落魄時自嘲為喪家之犬,也會為痛失愛徒而傷心欲絕……

在那個禮壞樂崩的瘋魔時代,生在虎狼環伺的魯國,諸侯窮兵黷武,百姓命如草芥,孔子究竟怎樣度過他的一生?

讀其書先要知其人,我們不能只讚美他的成就,卻忽略他一生所經歷的苦痛。要了解孔子和《論語》,就要跨越時空,回到古代,瞭解他的生平。


請把手機橫過來閱讀。

孔子為何在他活著時候不受追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