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向为国做出重大牺牲的木华黎后裔李氏家族英雄致敬!

李德生(1903--1973)少将。原名西庆,字秀峰,李文秀十六世孙,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马湾村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75军58师174旅348团团长,第70军预备5师副师长,1943年底任第98军42师少将师长,1944年12月任暂编第5军副军长,先后参加长衡、桂柳会战,1946年任豫南师管区司令,1949年8月任第127军独立第1旅旅长,12月任第127军副军长,12月25日在四川巴中参加起义。后作为战犯被长期关押,1966年4月16日获特赦。后任河南省政协秘书处专员。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李德生在家谱中的记载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源潭马湾地图

1937年8月,李德生34岁,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58师174旅348团团长,率部对日军打的第一仗是“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人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从8月淞沪会战打响开始,国民政府就开始转移工厂。工人,军人甚至大资本家冒着日军炮火和轰炸,历经千辛万苦,先后用了300艘木船和大量轮船将148家工厂,2100名工人和重达1万多吨机器运送到后方。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阵亡中将军长1人、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阵亡团长28人、阵亡营长44人。

淞沪会战后,因战损过大,参战军队进行整编.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1938年7月,李德生35岁,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0军预备5师副师长,奉命开赴江西九江,参加武汉会战的外围作战。战后,该军退至江西进行休整。

1939年3月,70军隶属第9战区直辖,李德生率部参加了南昌会战。南昌会战,是指继武汉会战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十七日到五月九日,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抵御日本侵略军的有限攻势的会战。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首次大战。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17日日军开始进攻吴城,日军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中将指挥3个师团在短期内击败了罗卓英指挥的第九战区右翼30几个师,日军3月27日占领南昌,4月21日中国军队开始反攻南昌,5月9日蒋介石下令终止反攻南昌,战争共持续54天。

此战役,中方指挥官罗卓英中将,投入4个集团军兵力20万人,伤亡5万2千余人。日军指挥官冈村宁次中将,投入兵力12万人,伤亡2万4千余人。日本获胜。南昌会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使全世界,特别是日本军事当局认识到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三镇,但既未能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也未能击歼中国军队的主力,更没有摧毁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战意志。中国军队不仅继续进行抗战,还开始实施战役范围的反攻。

南昌会战不久,李德生率部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5月初,70军改隶第32集团军时,原第29军下辖预备第5师转隶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9师,唐伯寅任师长;第107师,段衍任师长;预备第5师,曾戛初任师长,李德生任副师长。1941年3月,70军调至赣北参加了上高会战。

1943年11月,李德生40岁,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42师少将师长,该部为中央军亊委员会直属。

1944年12月任暂编第5军副军长,先后参加长衡、桂柳会战。

长衡会战资料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湘西会战地图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长衡会战资料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长衡会战地图

长衡会战又叫湖南会战,发生在长沙、衡阳的战役,1944年自5月底迄9月初,历经3个多月。是“一号作战”中交战时间最长、中国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长衡会战第二部分。这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1944年,日军发起了一场纵贯中国南北,代号为“一号作战”的大规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总计动员兵力约51万,其参战兵力之多、作战地域之广,打破了日军侵华以来的空前记录,据称在日本陆军作战史上亦是史无前例的。对中国军队而言,它也是1938年以来所遭遇到的规模和破坏力最大的一场战役。数十万士兵及无数的平民伤亡;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被日军的南北通道切成两半。在失去1/4的工厂的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亦随之锐减。此次军事败挫,暴露了国民政府军队的诸多弊端。它与同时俱来的经济萧条与政治危机一起,使抗战胜利前夕的国民党政权遭到一场灾难性的打击。

蒋介石在日记中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我今年五十八岁了,自省我平生所受的耻辱,以今年为最大”。

桂柳会战经过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桂柳会战地图

木华黎李氏后裔——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李德生

桂柳会战资料

1944年8月,日军侵占湖南衡阳后,为准备进占广西桂林、柳州,日军成立第6方面军,以冈村宁次为司令官,出动第11军横山勇第3、第13、第37、第40、第58、第116师团,及战车、重炮联队,共6个师又1个旅,于8月29日由衡阳沿铁路向湘桂边界推进;以第23军2个师团又1个独立混成旅,于9月6日由广东清远等地沿西江向广西梧州进攻,另1个独立混成旅由广东遂溪向广西容县进攻。冈村宁次奉命指挥第11、第23军、第2飞行团(飞机约150架)和第2遣华舰队一部,共约16万人,在南方军一部配合下,以打通桂越(南)公路为目标,向桂林、柳州进攻。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第二十七、第十六、第三十五、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六战区孙连仲第二十四集团军、汤恩伯、封裔忠兵团,共9个军、2个桂绥纵队、空军一部(飞机217架),共约20万人,在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的3个军支援下,以分区防御抗击日军。

日军第11集团军攻占全州,随后调整部署,准备攻击桂林。日军第23军陷梧州,相继攻占平南、丹竹和桂平、蒙圩。第四战区鉴于全州地区日军尚无行动,遂调整部署,将所部编组为桂林、荔浦、西江3个方面军,南宁、靖西2个指挥所,以大部兵力国军第31军桂系中将军长贺维珍部2万兵力固守桂林,集中一部兵力先击破西江方面之敌。第64军配属桂绥第1纵队向进占桂平、蒙圩之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实施反击;另以第135师等部向平南、丹竹攻击,策应反击。日军第23军主力逼近武宣,中国军队遂停止反击退守武宣。与此同时,日军第11军突破桂林、荔浦方面军的防御阵地,主力进抵桂林城郊;一部向柳州进攻。第四战区将3个方面军编组为左、中、右兵团,集中兵力保卫桂、柳。日军第40、第58、第37师和第34师团一部,向桂林城发起总攻。同日,日军第23军第104师团、第11军第3师团及第13师团突破中央兵团的防御阵地,攻向柳州。防守桂林城区的中国军队撤退,部分在撤退途中被俘,桂林陷落;守军除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第31军军长贺维珍率一部分幕僚逃出以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恒、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第170师副师长胡原基、第131师第392团团长吴展等以下官兵2400余人在战斗中牺牲。31军131师少将师长阚维雍拒绝撤退,于阵地拔枪自尽忠烈殉国。

据日军第11军统计,桂林战斗中,中国军队阵亡5665人,被俘13151人,被日军缴获各种口径的火炮156门、重机枪110挺、轻机枪359挺、步枪2737枝。

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汤恩伯、参谋长封裔忠兵团接到要固守柳州的命令后,以急行军于当夜到达指定位置,当即进行防御部署:令第37军在象县以北掩护主力向柳州转进,令第188师在柳州以北、以东的长塘、东泉各附近掩护柳州侧背安全,令第26军防守柳州,令第20军控置于柳州西车站附近待机。第26军以第41师守备柳州东面和北面,第44师守备西面和南面。8日,日军第13师团及第3师团分别进至柳州以北6公里处和柳江东岸,第23军的第104师团先头第161联队进至柳州南约18公里的四方塘(第22师团仍在贵县北龙山地区)。杨森急令第20军的第134师在柳州西岸担任河防,并以一部占领鹅山,以加强防守力量。9日,日军第13师团、第3师团分由柳州以北、以东和东南发动总攻。当日中午,日军第3师团的第34联队由三门江附近强渡柳江,进至西岸;第13师团先头第104联队攻入柳州北部;第104师团先头第161联队第3大队亦进至柳州机场南侧。10日凌晨,日军第3师团第34联队与第104师团第161联队第3大队攻占柳州飞机场。美国陆军航空队支援战机30架及桂林机场遭日军击毁;坚守柳州城区的第26军伤亡过半,奉命撤离,柳州失守。随后,日军第3、第13师沿黔桂铁路(都匀-柳州)向西北进攻;第23集团军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宁)向西南进攻攻占南宁。

日军南方军第21军一部从越南突入中国,向广西绥渌(今属扶绥)进攻。沿黔桂铁路进攻的日军攻至贵州独山,遭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部队的反击,撤回广西河池。日军第21军与第23军各一部在绥渌会合。至此,大陆交通线全部打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