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雞技術之林下土雞飼養管理

林下散養土雞養殖技術有哪些要點?土雞也叫笨雞,是指在自然狀態下呈放養狀態的統稱,土雞肉質嫩滑,土雞蛋蛋黃呈金黃色,具有天然的風味,因此很受消費者的喜愛,而利用樹林、果園等方面來養殖土雞,則可以起到互利的養殖效果,也是生產綠色天然、無公害雞產品的方法之一,現將林下土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一一講解如下:

一、雞品種和場地的選擇

土雞一般要求體型大小適中,上市活重1.5kg左右,外觀清秀,胸肌豐滿,腿肌發達,羽毛豐滿美觀,羽色斑斕多樣,頭小冠大,冠型為桑葚冠、玫瑰冠、平頭等,腳細長,腳色一般為青色或黃色。除選擇本地品種外,規模飼養時也可選擇一些國內地方良種或由地方選育雜交的商品土雞進行飼養。飼養土雞的林地應遠離居民區、化工和屠宰加工企業等場所,空氣清新,地勢高燥以有利於排水,防止潮溼。林區內水源豐富,水質優良,電力供應便利,場區與主要公路應有一定的距離,但應有硬化路面與主要公路連接。

二、養殖設施的準備

1、育雛舍

從出殼到6周齡雛雞參照規模化集約飼養模式進行設計建設,要求防寒保溫,通風向陽乾燥,密閉性好。一般高2.3-2.5m,跨度6.9m,南陽臺高1.5m,寬1.6m,北陽臺高1.5m,寬1m。室內可按墊料平養、網上平養、籠養三種方式設計。考慮育雛成活率、合格率,育雛數量應比放養容納數量多10%-15%。為減少育雛捨得投入,土雞育雛也可在規模養殖場或由合作社集中育雛後,再分散至各林地放養。

2、放養棚舍

在林中或林邊選擇地勢高燥的地方搭建雞舍,要求坐北朝南,與飼養人員的住室相鄰搭建,便於夜間觀察雞群。棚舍應主要注重保溫性能,雞舍高度2.5-3.0m,一般建成塑料大棚式或石棉瓦結構,舍內設置棲架,根據飼養量,一般按10-15只/m2進行設計。

3、放養場圍網

林地四周可以建圍牆或設置籬笆,也可以選擇尼龍網,網目為2×2cm,高度1.5-2m,網固定在樹幹上,網的下部要用石塊壓實或固定在木棍上,以免雞從網底鑽出,圍網要定期檢查,破損的及時維修。

4、喂料和飲水設備

包括料槽和飲水器。料槽要放置在雞舍內或雞舍附近,固定要牢,數量充足,每次加料到容器的1/3即可,以雞40min吃完為宜,加料4次/d,冬季應在晚上加料1次。飲水器一般為5-10L的真空飲水器,最好為紅色,以便飼養人員和雞群識別,按每50只/個計算配備飲水器數量,飲水器除在飼餵用具附近擺放外,在林地中也要至少30m內有1個飲水器,以滿足雞群的飲水需求,料槽和飲水器的高度要隨著雛雞日齡的增長而升高。

三、育雛階段的管理

1、育雛時間的確定

育雛時間決定本批雞的放養期和產蛋高峰期的時間,大部分地區放養時間為4-10月,這個期間野生飼料資源豐富,環境溫度適宜。蛋用土雞一般要至少在15周齡前放養。因此育雛安排在12月份比較適宜,可實現翌年4月份在戶外飼養。肉用土雞飼養時間一般至少應為90-150d,室內育雛時間為30-50d,2月份育雛時,育雛期應偏長一些,以後育雛時間可逐步縮減至30d。

散養雞技術之林下土雞飼養管理

2、雛雞飼料

土雞在育雛期間可以使用雛雞配合飼料,有條件的也可以自配飼料,要求飼料營養全面均衡,能保證雛雞的健康發育,常用配方如玉米62%、麥麩32%、豆粕31%、磷酸氫鈣1.3%、石灰1.3%、食鹽0.3%、複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劑1%。開始飼餵時要少喂勤添,前3天飼餵7次/d,以後逐步減少飼餵頻率,13d後飼餵4次/d。為鍛鍊雛雞對青綠飼料的適應性,育雛後期可飼餵一些青菜、牧草、野草等。

3、育雛的環境控制

1周齡內育雛溫度掌握在33-35℃,相對溼度為70%,1周齡以後溫度每週降低2℃左右,逐步將至20-25℃,溼度逐步下降到60%。育雛前3d採用24h光照,4-7日齡光照22h/d,8-12日齡為12h/d,22日齡以後為14h/d。蛋用土雞到30日齡時,光照幅度每週遞增20-30min,直到光照達到16h/d後保持穩定。同時要注意通風換氣,保證舍內氨氣不超20mg/kg,硫化氫不超過10mg/kg。

四、放養階段的飼養管理

1、確定合理放養密度和放養時間

根據林下植被生長情況,每畝地可以放養20-50只雞,如密度過大,地下植被會被嚴重破壞,難以恢復。一般在自然光照開始後約2h,將雞群放到林地飼養,如遇到低溫天氣,則需推遲放雞時間,夏季高溫時可提早放雞。

2、場地放養的信號訓練

信號訓練從育雛結束後開始,經過2-3周的訓練,雞群產生條件反射,為了讓雞群形成穩定的條件反射,這種信號必須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或補飼的時候進行,訓練信號主要用於飼餵和收攏雞群,一般在傍晚使用。在小的林地放養時可用敲打木板、發出呼喚等方式,林地較大時通常使用哨子,其發出的聲音尖,傳的比較遠,有利於管理。

散養雞技術之林下土雞飼養管理

3、分區放養

將林地分隔成4-6個小區,讓雞群在一個小區放養3-4d後,換到下一個小區內放養,即採用輪牧的方法,有利於植被的恢復和疫病的控制。

4、飼料補飼

放養階段的雞要充分利用野生飼料資源青草、昆蟲、草籽等,為保證在放養階段有充足的青綠飼料,每年選擇部分場地種植冬牧草、苜蓿、三葉草等牧草或作物,收割後供雞群採食。野生飼料是放養雞群的重要食物,但由於其營養不全面,容易造成營養缺乏,必須使用一定量的配合飼料進行補飼,為保證雞群生長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的要求,補飼飼料配製時不要使用除營養型添加劑之外的其他成分。野生飼料資源豐富時補飼30-50g/d?只,野生飼料資源不足時,補飼量為50-80g/d?只。補飼時間一般在傍晚雞群進雞舍時進行,按30只雞一個料盒的比例,確定料盒的數量,放在雞舍前的場地上。

5、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管理

放養條件下,土雞的日常生活很多時間在野外度過,外界的氣候條件如溫度、光照、風雨雷電、霜雪、冰雹等對雞群的生活影響較大,因此要根據不同季節和氣候條件採用不同的調節措施,保證雞群健康和生產的穩定性。低溫季節要加強補飼,同時採取保溫措施,在無風、晴朗的天氣,上午10時後讓雞群到室外活動,並在放養場地飼餵,以增強其體質。高溫季節,要注意防暑,同時要加強暴雨雷電等異常天氣的防範。生產中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出現惡劣天氣時,及時收攏雞群。

五、加強衛生防疫措施

1、場地要定期清掃

把糞便、剩餘的青綠飼料、樹葉等汙物及時清理,集中到場外固定場所堆積和發酵。有條件的林地可定期適度深耕,使新土覆蓋地面改善林區環境,同時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林木生長。

2、保持雞舍內良好的空氣質量

當雞群到舍外放養場地活動時,要把雞舍的窗戶、門、風機打開進行充分的通風換氣,使雞舍的有害氣體、空氣中的粉塵、微生物等儘可能排出。

3、場內要定期消毒

溫度低的季節每週噴灑1次消毒藥,溫度高時每週消毒2-3次。

散養雞技術之林下土雞飼養管理

4、做好疫病免疫

放養與外界環境接觸範圍大,應按照免疫程序和當地雞病流行性做好新城疫、法氏囊、禽痘、禽流感等疫病免疫接種,同時如果發現雞群糞便中有寄生蟲病的症狀,應及時採取防疫措施。

5、藥物預防

要根據疫病發生的季節性和年齡特點,合理使用藥物,預防疫病的發生,應儘可能使用中草藥以有效避免藥物殘留問題,使用抗菌藥時應嚴格遵守休藥期,不使用禁用藥物。

小結

林下散養土雞養殖技術共有五點,希望對大家雞養殖工作有幫助。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而散養土雞則滿足了人們對綠色無公害產品的需求,在市場上格外暢俏,提升了養雞戶的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