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哪些小吃最能勾起本地人的童年回忆?

贱贱的凡想世界

油圐圙童趣的载体

我是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有三样小吃终身难忘,至今爱吃,但只有一样还能经常吃上,也能勾起童年美好的回忆。哪三样呢?就是麻糊糊蘸糕、豆瓣瓣菜汤、油圐圙(糕圈)。麻糊糊蘸糕10年吃过,现在已经吃不到了,豆瓣瓣菜汤也很难吃到,六七年前在鄂尔多斯鄂托克旗的一个小镇吃过一次。只有油圐圙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还能买得到、吃得上。

有一次去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露天超市陪亲戚买食品,远远地闻到了炸油圐圙的香味,非常兴奋,顺着气味就找到了炸油圐圙的摊位,以至于亲戚找不到我。从那以后,我就让亲戚隔三差五给我捎油圐圙。我买了几斤油圐圙,趁热吃了起来。吃着吃着想起了童年吃油圐圙的情景。

我小的时候,和我同岁的小伙伴有9个,每逢过年的时候,小伙伴相跟上,有说有笑、又蹦又跳,东家进西家出,类似于现在的“团拜”:“叔叔婶婶好过年,尝尝你家油圐圙甜不甜。”那时候,只有过年才有油圐圙,而且是家家户户都有。在那个物资紧缺时代油圐圙是过年最好的招待亲朋好友的食品,个别人家还有花生、红枣、水果糖,这些就是过年饭桌上摆得好吃的。而我们小伙伴最爱还是油圐圙。油圐圙那时是过年礼仪、年节文化的载体。我们非常自然、非常理直气壮要着吃,这是年节文化的具体体现,平时,我们小伙伴就是饿得心慌,也不向邻居要着吃。我们不光要着吃,还要评头论足一番:“你家的油圐圙真甜!”“你家的油圐圙黄黄的,真好看!”“你家的油圐圙酸甜酸甜,我就爱吃这种!”……

油圐圙是用糜米糕做成的。糜米官名黍子,我们土话叫黄米。每年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淘黄米,然后放在“碓臼(duijiu)”里面捣成黄米面,蒸出糕团,再经过一些工序,用胡麻油炸成油圐圙。形状有圆圈的,也有三角形的。那时的油圐圙比现在食堂的油炸糕好吃多了,油圐圙的味道口感那叫一个爽,至今都百吃不厌,可能与食材和做法有关系。

我怀念那个时代的油圐圙,怀念儿童时代的纯真无邪。“软个溜溜的油糕,胡麻油来炸……”童年时代的民谣至今还能唱出来。


北方融媒

我时九零年出生的,现在已经时奔三的年纪,我童年的那会可以说时中国发展刚要起步的那几年,物资还不太充裕,基本没什么零食,我家在呼和浩特市北部的牧区生活,当然额市里的孩子们没法比,今天借着这个问题,我也回忆回忆童年,寻找儿时的味道!

奶粉

当年喝的那一款找不到图片了和这一款类似,记得是红色的,平时总是偷吃奶粉,可以说一天到晚就盯着那个开封的奶粉袋子,只要大人不在就会去慢慢的塞一口。

罐头 伊利二代雪糕

小当家干脆面这款干脆面可以说风靡一时,不是因为它多好吃,而是里面有水浒英雄卡,好多小学生为了集齐108将,一个班级人人吃小当家,后续又出来三国卡,旋风足球卡,当时的宋江卡简直时一卡难求。

大窑嘉宾

这可以说是而是的唯一饮料了,当时也没有其他品牌,这么多年这个牌子仍然在生产,现在去餐厅吃饭,只要有大窑嘉宾,几乎都会要一瓶,可以说有感情了。

呼市焙子

这可以是专属呼市人民的一款早点,这里的人早点的主力不是豆浆油条,不是庆丰包子,而是焙子奶茶、焙子杂碎,甜的、咸的、长的、圆的、油旋儿的,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讲究,还有辣焙子,每次走在上学或者上班的路上,总能看到有人驻足在路边买焙子。


假装在青城


首先想到的就是雪糕了。那会儿的雪糕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种类,那时候伊利还叫回民奶食品厂,出过两种现在的话来说爆款的产品,一个叫花脸雪糕,一个叫海拉尔雪糕。我多年以后才搞清楚之所以叫海拉尔雪糕,是因为这种技术是从那边学过来的。卖雪糕的大妈,在街头带着本地腔连声叫卖,像唱歌一样,现在想起来,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童年时期在赤峰市长大。最勾起馋虫的零食,除了还属于奢侈品的大白兔奶糖,就是各种各样的奶制品了,当然全部都是手工制作的,有奶豆腐、酸奶渣,还有奶食品里的顶级品奶皮子,当然,这种顶级品,一年是尝不了几次的。当时在赤峰地区还流行一种很具有本土特色的零食,叫咸菜疙瘩,是用芥菜腌制以后,煮熟风干的。外面呈褶皱状的深褐色,还挂着白白的淡盐霜。虽然是咸菜,但是小伙伴们都当做人间美味来吃。因为已经风干,所以咬起来硬硬的,咬过后,上面还留着深深的牙痕。现在这种东西已经土鸡变凤凰,成了咸菜市场上的新贵了,都套上了小塑料袋包装,还起了一个贵气的名字,叫金芥肉。


小的时候罐头糕点也倒是经常吃,罐头主要是水果罐头。都是玻璃瓶压一种马口铁密封盖,很难打开。糕点主要是简单的牛奶饼干和动物饼干,再就是油大糖大的点心了,品类有桃酥、麻花和糖麻叶。那个时候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水果除了地产应季的,基本上吃不上什么外地新鲜花样,就是吃上一个芝麻烧饼或玫瑰饼,也觉得是人间的美味了。现在生活变好了,身边的孩子们吃东西虽然不能说是挑剔,但面对让他们眼花缭乱的繁多选择,真是感觉到没有什么东西能提起他们的胃口。相比之下,还是小时候寥寥可数的简单老零食更能勾起我们的回味。


在雪一方

小时候,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今天的伊利)的奶油冰棍和小豆冰棍,最能勾起我的回味。附加全景图,拍摄于青城公园。






爱打红尖

呵呵,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在农村长大,我记忆中最解馋的小吃就是姥姥腌制并晾晒的红腌菜和奶奶院子里的杏子。

每年秋天姥姥把蔓菁和芥菜洗干净用盐腌制起来,第二年开春把这些腌了一个冬天的咸菜切成条晾干,然后再把腌咸菜的老汤和切成条的咸菜倒进锅里煮。煮好后的咸菜再拿出来晾干就成了红腌菜。红腌菜味道酸爽,口感劲道。那时候吃起来真是太香了。

还有奶奶院子里的杏子,酸酸甜甜,每年杏子还没有完全成熟就让我们几个淘气包扫荡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