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與中國製造2025

世界工廠與中國製造2025

①問:何為“中國製造2025”?

簡言之,即中國要在2025年實現製造強國,包括十大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設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就是實現製造業智能升級。

②問:世界工廠是誰?

世界工廠,即為世界市場大規模提供工業品的生產製造基地。那麼目前,哪個國家或地區能稱得上世界工廠?東南亞?印度?還是非洲?

眾所周知,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美國,再到二戰後的日本,世界工廠的接力棒接連從歐洲,傳到美洲,再傳到亞洲。

時至今日據報道稱,2017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1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出口額為2.26萬億美元,也位居全球第一,遠超第二的美國。

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在服裝、電子機器、家電、摩托車等領域的全球最大生產規模,並且成為最大出口國,全世界粗鋼的23%、彩電的25%、手機的27%、水泥的37%、汽車的40%、計算機的45%、摩托車的50%、電話機的53%、相機的72%、紡織品的85%產自中國,且生產份額均為全球最大。

③問:中國的消費市場有多大?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比2016年淨增3.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連續第1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據出境遊大數據報告,2017年全年1.3億人次出境旅遊,消費1152億美元。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7年中國汽車共產銷2901.54萬輛和2887.89萬輛,同比增長3.19%和3.04%,產銷連續9年蟬聯全球第一,且到2017年末,中國私人汽車保有量18695萬輛。

綜上數據,可知中國的消費市場巨大,不久將會成為世界最大市場。(即便印度人口將追趕中國,但2017年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據福布斯,即使中國停滯不前或者經濟增長完全停止,同時印度經濟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印度仍然要到2034年才能趕上中國。——而這是不可能的。)

④問:中國每年新增多少勞動力?

據2018年兩會最新數據:中國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500-1600萬。

中國有2.8億農民工,今年至少新增300-400萬農村轉移勞動力。

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20萬,還有500多萬中專畢業生,近100萬復轉軍人和去產能轉崗職工。

這還不包括每年中學輟學和中學畢業的人口。

中國要不要貿易保護?

自媒體大V連嶽認為,“在貿易中增加不必要的關卡和稅收,它將損害所有人利益”,“中國對進口汽車有25%的關稅,而歐盟10%,美國2.5%”。

連嶽尊崇狼性,自然會完全贊成自由主義市場,“市場經濟”講究狼性,講究叢林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就被淘汰,這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

但,人類必有人性,方為人。若完全遵循市場,政府毫無干預,則處在生物鏈底端的底層人民將“弱肉被強食”。所以,適當的“計劃經濟”對金字塔上端的人或許不公,但秉著人性化,將資源向底端階層儘量傾斜是很有必要的。

處在最底層的人,要麼出生在偏遠貧困山區,要麼出生在環境惡劣的家庭,這些人,單靠自身的努力幾乎不可能擺脫貧困。雖然,來自上層的資源傾斜到了最底層,或許又會換得上層的不公的抱怨,但相對最底層的貧苦艱難,上層的抱怨又算得了什麼呢?

所以,適當的貿易保護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汽車25%的關稅,這樣的關稅保護,可以將境外汽車品牌的投資放在國內——工廠落地國內,可以提供多少勞動力就業?照顧多少底層的收入?工廠的落地,可以帶動多少配套零部件供應商的工廠落地?

如果關稅和美國的2.5%相同,境外品牌可能會將生產製造放在東南亞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而中國本身就是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勢必會將境外生產好的汽車賣進來。當然,這樣上層階級的確少花了不少錢,但底層又得到了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