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因何“霸屏”朋友圈 這份報紙告訴你

他們都曾當過兵,都是退役軍人!

近日,解放軍報為此專門刊發了專題報道《英雄文化鑄就英雄人格》,高度讚揚他們在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敢於直面生死、勇赴危難,爆發出來的非同尋常的人格力量。

軍報的這篇報道,厚重且練達。作為一份具有60多年曆史的黨報,它忠實記錄了各個年代催人奮進的故事和典型,有的至今耳熟能詳,有的已慢慢鮮為人知。正如歲月可以抹去時光的留痕,但深藏在記憶裡的感動卻始終不會煙消雲散。

這就是傳承的力量。

(一)

1959年10月26日,全國群英會在北京開幕。這是一次歷史性盛會,參會代表共有六千多人,包括了全國各條戰線上的英雄模範和先進人物,軍隊有75個先進單位和代表出席。創刊3年多的解放軍報也參與了這項盛會的報道,在版面上開闢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專欄,並推出了系列典型。在這些典型中,有一位已經脫下軍裝的英模,成了整個大會聚焦的熱點人物。

其實,在1956年2月28日的解放軍報上就刊登過他的事蹟報道,也是解放軍報歷史上推出的第一個典型。他叫李來財,一個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傷殘老兵,當時已經離開部隊多年。

李來財是志願軍的戰鬥英雄。在一次戰鬥中,他在零下40℃的冰天雪地堅持三天三夜,雙腳被嚴寒凍傷,做了右小腿中部和左腳面截肢手術,從此失去了雙腳。回國後,榮立一等功的他本可以在休養所中靠國家養一輩子,但他不願享受,刻苦補習文化知識,自己學著用假肢走路,並熟練地掌握了汽車駕駛技術。

1955年6月,根據李來財的請求,組織將他安排到河南博愛國營農場。在新的崗位上,他兢兢業業,忘我工作。麥收時,為加快收割進度,李來財駕著拖拉機到了曬場就幫忙裝卸車,運送麥子的路上也是加足馬力爭分奪秒。因為勞動強大過大,截過肢的腿經常被假肢磨出血。他就讓妻子用棉花把腿包起來,儘量減少疼痛。只有在短暫的休息間隙,他才會悄悄擦乾血跡,然後重新包上棉花接著幹。他就是這樣不顧疲勞,和大夥比著幹,帶著大夥一起幹,成了農場職工們交口稱讚的榜樣。

全國群英會結束後,“無腳拖拉機手”李來財還隨中國總工會休養代表團赴蘇聯訪問,會見了當時蘇聯赫赫有名的“無腳飛行員”馬列西耶夫。時至今日,兩位英雄都已作古,現存的史料也很難再準確還原這段插曲。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同樣經歷過戰火考驗的人,無論是耕耘大地還是翱翔藍天,一定會在歷史的星空中交相輝映,被永久銘記。

(二)

1966年,一個叫喬安山的戰士從部隊復員。跨出營門的那一刻,他也帶走了一個讓自己長時間難以擺脫的心理疙瘩——

1962年8月15日,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倒在了他的車輪旁。

雷鋒,是他的班長。兩人同開一輛車,一起執行國防施工任務,天寒地凍的日子還一同睡在一個被窩中。

雷鋒的犧牲,組織上認定為因公殉職、意外事故,並明確指出“喬安山沒有直接責任”。即便如此,戰友的犧牲成了他心底最大的痛。

其後三十年,這個退伍老兵不斷地無償獻血、送迷路孩子回家、救火、抓小偷、照看生病鄰居、扶助孤寡老人、給災區捐款捐物……即便是在那個流行“一切向錢看”的時期,喬安山也依然默默地堅守自己的諾言:做個像自己班長雷鋒那樣的好人。

1995年的初春,喬安山終於被幾次登門拜訪的原工程兵部隊幹事蔡原徵打動,道出了自己幾十年來的辛酸和堅持。隨後,解放軍報刊髮長篇通訊《沉默三十年的雷鋒戰友——喬安山的故事》,將喬安山重新拉回了人們的視野。

1997年,隨著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熱映全國,喬安山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人們在這部以他為原型的電影中,被這個退伍老兵33年的可貴堅持而深深感動,也從他身上看到了雷鋒精神對整個社會的滋潤和引領。時代呼喚千千萬萬個像雷鋒一樣的人。在這之後,喬安山主動擔起了宣傳雷鋒精神的重任,不辭辛苦奔赴各地宣講雷鋒事蹟。時至今日,雖被高血壓和腦缺血等疾病困擾多年,但喬安山一年中仍有大半年時間堅持在外演講。

“演講雷鋒是我的責任,只要能動,我就要講,我就是在用生命講好雷鋒故事。”喬安山說。這是他對老班長最好的懷念,也是軍旅生涯為他鑄就的信仰。

今天,雷鋒精神已成為時代樂章中不斷奏響的渾厚高音。在離開雷鋒的日子裡,雷鋒的無數戰友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踐行著他們入伍之初面對畫像上的老班長許下的錚錚諾言。

(三)

在中學課本中,有這樣一篇文章,裡面曾有這樣一段文字:

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烈的戰鬥——松骨峰戰鬥,或者叫書堂站戰鬥。假若需要立紀念碑的話,讓我把帶火撲敵及用刺刀和敵拼死在一起的烈士們的名字記下吧。他們的名字是:王金傳、邢玉堂、胡傳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趙錫傑、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張貴生、崔玉亮、李樹國。還有一個戰士已經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讓我們的烈士們千載萬世永垂不朽吧!

沒錯,這就是著名作家魏巍的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戰地通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也讓“最可愛的人”成為了人民子弟兵的代名詞。

一篇通訊,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樹起了一座英雄豐碑。而通訊中那十幾位志願軍戰士的名字,也隨之傳遍大江南北,備受敬仰。

1990年7月28日,解放軍報刊發的一則報道《“您永遠是最可愛的人”》,再度引發了人們對志願軍英雄的回憶。

報道的主人公叫李玉安。

1950年10月,李玉安隨部隊奔赴抗美援朝一線。在松骨峰戰鬥中,他身負重傷,昏倒在戰場上。戰鬥結束後,魏巍在採訪時把他誤寫為烈士,“李玉安”的名字也因此被寫入《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

然而,李玉安並未犧牲。當晚甦醒後,他被收容救治,輾轉回到國內。此後,李玉安作為一名普通復員殘疾軍人,被組織上安排回老家當了一名普通的糧庫工人。

從復員到退休,李玉安工作認真,任勞任怨,16次被評為糧庫的先進工作者,多次被評選為糧庫優秀黨員,還是縣財貿系統的勞動模範。

幾十年間,他一直隱功埋名,默默工作。每當有人問起“《誰是最可愛的人》課文裡的李玉安是你嗎”時,他只說那是“重名重姓”;當孩子們學過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猜到他就是課文中的李玉安、要他找組織解決家裡困難時,他斷然拒絕;甚至有老戰友善意地提醒他去找組織說明身份,他也沒有一點心動。

直到1990年,為幫助小兒子李廣中實現從小的“軍人夢”,李玉安老人這才帶著傷殘證和一本編有《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的初中課本找到了駐保定的原部隊,公開了他的身份。

“拋卻”榮耀半生,自我“掩埋”40年。在採訪中,李玉安老人說,“我從沒把自己看成英雄、功臣。我覺得一箇中國人,一個共產黨員為祖國流血犧牲是應該的。全連一百多人都死了,我還活著,向組織提任何要求都對不起他們。”

為國犧牲是本分,榮譽面前更英雄,這就是李玉安這一代老兵們的共同性格。

(四)

軍人的退役儀式上,說好的“男兒有淚不輕彈”,往往在摘下帽徽、軍銜的瞬間,淚水決堤。

不捨的是這身軍裝,更是那段從軍經歷,那份軍人榮譽,那片報國情懷。

2017年11月4日,解放軍報刊載長篇通訊《越過山丘,為你“播種明天”》,講述了副團職軍官邱玉君退役之後的報國故事。

2009年,邱玉君從部隊自主擇業後受聘到鞍山機場從事管理工作。2011年,當他得知建昌縣急需鄉村教師,主動找到鄉教育部門要求支教。很多人聽說後感到不可思議,有的朋友甚至問他:“你能幹幾天?”

而今,七年過去了。這位退役中校一直堅守在村小,給孩子們上課,帶著孩子們成長。

一個星期後,邱玉君咬著牙回到教室上課。他背倚著牆,不能大聲說話。那天,課堂裡出奇的安靜……

感動還不止於此。七年間,鄉親們沒見他穿過新衣服,頓頓都是方便麵,說起來都心疼不已。邱玉君自己卻說,“軍人什麼苦都能吃,只要這個苦吃得值得。”

穿上軍裝,是共和國脊樑;脫下軍裝,依然無愧“脊樑”這個稱號。在孩子們看來,講臺上邱老師那身已洗得發白的舊軍裝,即便肩頭上沒有了亮閃閃的“星星”,依舊是他們眼中的“最美軍裝”。

在今年1月6日的解放軍報上,也刊載了這樣一位退伍老兵的“軍裝故事”。

他叫凌國富,2004年退伍。在退伍時,老連隊送給他的一件軍隊體能訓練服作紀念。10多年過去了,這件衣服早就被洗得褪了色,但在藥店從事安保工作的他,每次值班都喜歡把它穿在身上。

2017年11月30日凌晨,剛值完夜班的凌國富正在更衣室換衣服,突然傳來“救命啊!有人搶劫!”的呼救聲。凌國富立刻衝了出來,只見藥店收銀員神情驚恐地望著他,手指著大門的方向。

劫匪已倉皇逃出了藥店,凌國富緊追了上去。在搏鬥中,他的頭部和手臂被砍了5刀,經過一夜緊張的搶救,終於脫離生命危險。

事後在接受採訪時,凌國富顯得很平靜。他說:“我所做的只是出於軍人的一種本能。危急關頭,每一名退伍老兵都會義無反顧。”

但有件事卻讓病床上的凌國富一直心疼不已。在激烈的搏鬥中,他的體能訓練服多處被撕破,胸前的“八一軍徽”也被鮮血染紅。他一個勁兒地說,“好可惜,這是我唯一一件帶著部隊回憶的衣服了……”

正如一首軍旅歌曲中所唱,生命裡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會感到珍貴。

(五)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初心》中,有一組鏡頭曾多次出現:在昏暗的燈光下,甘祖昌將軍撫摸著他各個時期穿過的軍裝和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眼神中除了滿滿的自豪,就是難掩的不捨。

像甘祖昌將軍這樣主動提出解甲歸田,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軍人,哪個不是榮譽等身,哪個不是功勳卓著?

就像1958年1月3日軍報通訊《紅軍團長當農民》中的老紅軍方和明,像1995年7月20日軍報通訊《掛在人民心中的勳章》中的志願軍特等功臣孫明芝,像2007年7月30日軍報通訊《群眾把他的名字寫上山崖》中的曾打破過男子十項全能全軍紀錄的林強,還有從2017年起解放軍報開設的“老兵天地”專版中,那一個個感動讀者的退伍老兵,郭明義、寧祥勳、嶽正強、冉龍常、原步華、侯滿厚、方東鋒、吳成東、蘭林金、李高嶺、謝海華、徐前凱……哪個脫下軍裝後不是依舊響噹噹,硬邦邦?

今天,當我們再次翻開解放軍報,讀起這些老兵的故事,深深感動之餘,感受到的是那一顆顆懷念軍旅、感恩軍隊、回報人民的拳拳之心。這是老兵們永遠不變的基因本色,是子弟兵們赤誠報國的忠誠本色,是中國軍人血脈相承的英雄本色。這就是退役軍人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在群眾遇到危難的關頭,為黨分憂、為國興利、為民造福、為軍增輝的實際表現。這也是退役軍人能夠在任何時期,任何媒介平臺上實現長時間“霸屏”的根本原因。

退役軍人,軍隊常念你,人民感謝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