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祕:楊振寧被網民辱罵,真的是因為娶了翁帆嗎?

有人提問:楊振寧娶翁帆被罵個半死,為何齊白石93歲還想娶22歲女子卻傳為佳話?

有人想當然的解讀:這是因為楊振寧老夫少妻。但是,無數古往今來比楊振寧名氣更大的名人,他們老夫少妻的比比皆是,大家都羨慕的不要不要的,從來不認為他們違背了“倫理”,他們怎麼沒有被罵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楊振寧年輕的時候沒有留在中國“吃苦受罪”,現在回來享福了。這也不對啊,和楊振寧一同出國留學的人有將近8000個人,50年代回國的只有180個人,那7000多人怎麼沒有被罵呢?何況,楊振寧是唯一幾十年長居中國做貢獻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他諾貝爾獎科學家對中國的貢獻還遠遠不如楊振寧,為什麼他們沒有被罵呢?更何況,楊振寧1971年回國,當時中國的GDP比1955年還少將近100億美金,中國當時一點也不富裕,內政外交都面臨巨大挑戰,局面極不樂觀。

有人說:是不是楊振寧人品不佳?這個就更邏輯不通了。如果楊振寧人品不佳,2004年之前為什麼主流輿論一面倒的讚譽楊振寧呢?要知道楊振寧1971年就頻繁回國做貢獻了,每年都定居大陸幾個月,1971年-2004年這麼久的時間,為什麼主流輿論都認為楊振寧是好人呢?如果楊振寧差勁,早在2004年之前就被輿論罵死了,為什麼2004年以後才出現大規模的詆譭?

大揭秘:楊振寧被網民辱罵,真的是因為娶了翁帆嗎?

我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研究員黃慶橋

有人說:既然楊振寧對中國貢獻這麼大,人品也沒有問題,又在2004年之後突然被抹黑,那還是娶了翁帆被國人嫉妒的原因吧。

我告訴你,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為了揭開真相,我要做一些實事求是的科普,主要談三個問題:楊振寧為什麼被黑,楊振寧為中國做了哪些貢獻,楊振寧娶翁帆到底有沒有違背“倫理”。

什麼人在抹黑楊振寧?

為了找到其中的奧秘,我就花了一點時間,稍微瞭解了楊振寧先生,通過了解,我發現,自楊振寧2003年底回國定居之後,就有一股勢力在不斷地抹黑、醜化他,而這些汙名化的網文總是推出他的同學鄧稼先作為對比來說明汙名化內容是真實合理的,這一招應該說非常有效,一下子抓住了許多不明真相的中國人的心。

大揭秘:楊振寧被網民辱罵,真的是因為娶了翁帆嗎?

楊振寧與鄧稼先

而楊振寧本人大度,很少辯駁,也很少有主流媒體替他說句公道話,往往他的參加某個活動的新聞報道後面,緊接著就是內容千篇一律質疑抹黑的文章。就這樣,很多老百姓,原本就對楊振寧本人的一切都不甚瞭解,受這些自媒體和網文的年復一年重複不斷抹黑洗腦的影響,可以說此前對他的一點好印象都沒有,覺得此人人品極差。

比如,有一篇2004年從境外流入的名為《清華學生怒批楊振寧: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網文(最早的作者是臺灣網站日本主筆加藤清一),影響就很大,很多人看完該文後對楊振寧稍存的一點好印象也就蕩然無存了。

大揭秘:楊振寧被網民辱罵,真的是因為娶了翁帆嗎?

翁帆結婚後,向清華大學捐獻了200萬美金

但是該文並沒有說是清華大學哪個學生寫的,從其最早出自論壇來看,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該帖子出自清華學子之手,但後來被槍手冠以“清華學生“的名義,好比雷洋事件中的“人大校友”一樣,如此掛名只是為了擴大影響力而已,完全是一種傳播手段。

但是,在瞭解以上醜化抹黑楊教授的過程中,我也瞭解到楊教授雖然長期在美國,但其一股拳拳愛國之心從來沒有減少過。無論是其學術成就,還是人品道德,都是科學界高度認可的人物,網絡上的市井傳言並不靠譜。特別是對楊振寧晚年老夫少妻的諸多評價,對比鄧文迪來說,只能凸顯愛情力量的偉大,並不能構成對楊振寧先生作風的詆譭理由。

至於什麼人在詆譭抹黑楊振寧,愛國作家周先生做了揭露:無論如何,造謠詆譭楊振寧的聲浪,的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悲哀。它和那些鋪天蓋地詆譭錢學森、鄧稼先、于敏以及他們的愛人和親屬們的謠言一樣,都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渣精心杜撰出來並經巧妙偽裝後,以“左”或“右”的方式刺激著國人的神經,然後達到讓好人蒙受苛責之目的,以此異化中國人的精神。

網文經常引用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這個故事把楊振寧的自私自利和鄧稼先的無私奉獻做了鮮明的對照。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楊振寧:研究原子彈,國家究竟給了你多少獎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

鄧稼先:原子彈10塊錢,氫彈10塊錢。

確實只有這麼多。據相關資料,當年國家頒發的原子彈獎金是1萬元,加上核工業部拿出的十幾萬,最終按10塊、5塊、3塊的檔次,發給了當時從事這項事業的10萬科研人員。”

很多人看了非常氣憤,氣憤的是楊振寧在這個時候還用金錢來埋怨和衡量鄧稼先,活脫脫一個沒有國家民族的勢利之徒,二人人品境界之高下立馬就差別出來了。

但是,據後來披露出來的消息說,這純是謠言,是抹黑楊振寧的,而闢謠的不是別人,正是鄧稼先先生的夫人許鹿希。她說,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我當時就在旁邊,楊振寧只是詢問病情。

但是這條闢謠信息卻並沒有被互聯網廣為傳播。深深處地仔細推想一下,楊振寧當時也不可能問出這樣的話了,因為大人物是問不出小人物想問的那種話來,而這個謠言的編造者完全站在一個小人物的角度來揣測這些大人物(和很多人用自己的想法來推斷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當時的所思所想所為一樣),但是卻又那麼切合了普羅大眾的心理,所以,很多人以同理心覺得楊振寧這樣問太正常了,因而這個謠言得以毫無滯礙地廣為流傳且深入人心,但是難免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

我們不喜歡楊振寧,是因為個人感情上對鄧稼先喜愛的情緒被利用,而反華公知們故意造謠抹黑醜化楊振寧,絕不會是為了突出宣傳鄧稼先,而是為了削弱楊振寧回國定居甚至重新入籍這件事給海外愛國華人科技工作者們帶了的積極影響,阻礙國際頂尖科技人才的迴流。鄧稼先只不過是他們用來打擊抹黑楊振寧等愛國科學家的一件工具、一個棋子而已,這與廣大愛國群眾對鄧稼先的喜愛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還有人說:為什麼鄧稼先不需要辯解,而楊振寧需要辯解?沒有問題需要為他辯解嗎?

很簡單,鄧稼先生活和工作都比較單調,沒有楊振寧的“多姿多彩”。楊振寧不僅僅是科學家,不僅僅埋首搞科研,他還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外交家,除了推動中美建交,領導1971年的保衛釣魚島運動,還多年來一直在重大的公開場合,為中國說好話,沒有顧忌的反臺獨、反港獨,成為華人科學界愛國的一面旗幟,而這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某些反華勢力發生衝突。至於鄧稼先,由於工作性質和性格原因,就是一個深居簡出、簡簡單單的科學家,缺乏社交興趣,也因為去世比較早,不可能與外界的某些勢力發生針鋒相對的衝突,對某些人來說,也就沒有拿鄧稼先抹黑的價值。

大揭秘:楊振寧被網民辱罵,真的是因為娶了翁帆嗎?

楊振寧1981年在蘭州大學上課,時間陸陸續續長達10多年

楊振寧對中國的部分貢獻

在1970年代初,楊振寧率先回國,為中美關係的破冰、為海外華人消除疑慮,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楊振寧回到美國後,曾先後四次公開發表演講,介紹新中國的建設成就。此外,楊振寧還利用各種機會在歐洲、南美洲、亞洲其他國家演講,不失時機地介紹新中國的情況,促進各國與中國的溝通。楊振寧的破冰之旅更是在華人圈裡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和積極的反響。在楊振寧之後,大批華裔學者逐漸消除了顧慮,紛紛申請回國探親、訪問、旅遊。這其中,最有名的是以林家翹為團長、包括任之恭、何炳棣在內的20多人華裔著名學者訪問團來到中國,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接見。80年代以後,楊振寧還在中國義務協助建設、親歷指導幾十座物理實驗室,無私推動、創建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中山大學高等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等四個在國際上擁有一席之地的高等學術科研機構,“將中國三個物理研究領域彎道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在香港、北美創建三個科研基金會,親自四處奔波,為內地大學謀劃經費;並且在六個大學捐資設立獎學金,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他還陸陸續續向清華大學至少捐獻600萬美金(按1:6匯率計算)以上。此外,楊振寧還積極安排、引薦了幾十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到中國工作,其中有7人後來成為中科院外籍院士,推動了中國科教事業的發展。

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原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James Ulley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博士當年到中國大陸,對中國的現代化有促進作用,而美國目前的政策也是支持及願意協助中國進行現代化的,楊振寧可說是首開其端。”

作為擁有13項諾獎級成果、仍健在的實際上的物理學界第一人,楊振寧在海外科學家中享有崇高的聲望和“偶像”的地位,他以“迴歸”率先垂範,如同“登高一呼”,必將在海外工作的高層次人才中產生巨大反響,感召和激勵更多的海外科學家迴歸故土,報效祖國,這也正是網絡上那股龐大勢力極力要抹黑醜化楊先生的真正原因所在。

是“為美國做貢獻”,還是“為美國對抗中國做貢獻”?

有人說,楊振寧年輕時為美國做貢獻。籠統的說,這樣講是不錯的。但是楊振寧研究的是基礎物理學、理論物理學,對基礎物理和理論物理的貢獻其實就是對全人類的貢獻,並非單一對所在國有貢獻。因此可以這樣說,年輕時的楊振寧固然對美國做出來了貢獻,但同樣對中國乃至整個人類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來很多物理學成就都是建立在他的物理學理論基礎上的,這與鄧稼先的兩彈一星成就只對中國有貢獻是完全不同的。

“為美國做貢獻”還是“為美國對抗中國做貢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對抗,不是兩國人民之間的對抗,而是意識形態的對抗,簡言之,就是軍政人員的對抗。楊振寧並非軍政人員,他的研究成果公開發表於學術期刊,他所做的基礎研究不涉及中美國家戰略利益,而是造福於全人類。即使是中國這樣的所謂“美國的敵國”,也可以直接免費使用楊振寧的研究成果。

退一萬步說,即使楊振寧是軍工科學家,與其讓歐美人去做,不如讓楊振寧這樣對祖國有感情的“血濃於水”的“龍的傳人”去做。

尊重鄧稼先,就一定要貶低楊振寧嗎?

有一些朋友,即使在知道楊振寧對中國的巨大貢獻後,往往也會說:“我依然討厭楊振寧,楊振寧不配比鄧稼先。”愚以為,此言並不最恰當。

誠然,每個人都有喜愛、討厭、批判、冷眼旁觀任何一人的自由。但要看見,當你一遍一遍的重複“我討厭某某”時,其實情緒上早就帶著先入為主的觀點,即主觀判定“某某人有問題”,既然“有問題”,那麼做再大的貢獻也不必讚賞,以至於漠視。

我舉個例子:

一個班級有50個人,小鄧考試考了滿分,小楊考了90分,如果你實事求是兼有人情味,就會說“小鄧真厲害!真是學神!小楊也不錯,繼續加油!”而如果你帶著有色眼鏡,就會在明知道小楊考了90分的情況下,硬說小楊考了5分,然後說“雖然小楊不是0分,但是小楊學習成績太糟糕了!因為小楊比不上小鄧”。

請試想,全球幾千萬華人絕大多數都沒有為中國做出一絲一毫的貢獻,與他們相比,為中國人民作出巨大貢獻的楊振寧就不能被讚許嗎?比不上聖人,就應該被踏上一腳嗎?衛青殺敵人數不如霍去病就不是民族英雄了嗎?

如果做出如此偉大事業的科學家尚且得不到國人的認可,還要被“討厭”,實際上是將幾千萬華人也包括十幾億國人一律做道德迫害,讓正在做貢獻和準備做貢獻的人,都感覺撲面而來的一股自私、冷漠、狹隘的寒流,更顯得一部分中國人思想格局之侷促,沒有大國風範。

我們最恰當的態度是,對任何願意為中國發展添磚加瓦的朋友,都應該鼓勵、加油和讚美,而不是用所謂的“錦上添花無用論”澆滅報效祖國的熱忱。在最恰當、比較恰當、不恰當之間,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出最利於中國國家利益,最彰顯大國風範、最體現人情味的最佳選擇呢?

“不應該把楊振寧和鄧稼先並列”——此言完全是惡意炒作和語術陷阱,目的是故意貶低楊振寧,絕非為了讚美鄧稼先。

我翻閱了2004-2017年所有關於楊振寧先生的文章,包括1100多篇新聞報道和數部人物傳記,沒有任何一篇文章“把楊振寧和鄧稼先並列”,所謂“把楊振寧拔高到和鄧稼先同樣的地位”本身就是某些人無聊的虛構和幻覺。

某些人(通常他們不具有科學素養)惡意的說,“把楊振寧和鄧稼先並列,是對鄧稼先的羞辱”、“楊振寧三個字是對鄧稼先的羞辱”——這完全是帶著有色眼鏡先入為主的主觀臆斷,先依據個人喜惡把楊振寧貶低到“惡人”的境地,然後假設、虛構出“惡人楊振寧已經與聖人鄧稼先並列了”,不見血的煽動群眾的反感——這種混亂思維絕非正常人的思維。

實際上,楊振寧為中國社會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遠超常人,更非這些惡意貶低楊振寧者所能“望其項背”。以一個偉大人物否認另外一個偉大人物,這種卑劣伎倆值得真正的愛國者警惕。

鄧稼先的愛國標準自然很偉大,但拿鄧稼先的完美標準僅僅衡量楊振寧一個人,則有失公允。楊振寧自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他的所作所為沒有任何突破法律和道德規則之處。如果苛責楊振寧道德不完美,試問寰宇天下、古今中外絕大多數個體,有誰可以做道德聖人?如果一個社會的主流輿論居然認為“比不上聖人就是罪大惡極”,那麼這個社會本身就是罪大惡極。

故意拿鄧稼先貶低楊振寧的這類人,其本意並不是衷心的讚譽鄧稼先,而是拿鄧稼先做貶損楊振寧的棋子,這是對鄧稼先的極大不尊重,可以說,其行為本身即是對鄧稼先的侮辱。

鄧稼先一生報國,他的光輝事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他報效祖國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中國能夠強大起來,能夠讓人民活得更有尊嚴,生活水平可以更有保障;而借鄧稼先的名號貶低楊振寧,實際上是阻斷華人回國報效之路,繼而嚴重侵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何嘗不是對愛國者鄧稼先的極大侮辱?!

愛國不是隻有“華山一條道”。鄧稼先的愛國是一個最偉大的標準,但不是絕對標準、唯一標準。事實證明,鄧稼先和楊振寧都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們完全可以是毫不排斥的平行標準。

韓軍說過:“我們不能囿於“愛中國”這個小圈子、用“愛中國”這把小尺子,來衡量一位對全人類做出巨大、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只站在一個國家的立場上而忽視了人類立場,那就是一種典型的、極端狹隘的“民族主義”!更何況,楊振寧先生對於中國做出的巨大貢獻,很多公眾並不瞭解。”

鄧稼先的無私奉獻也好,楊振寧的中年歸國也好,其實他們都有愛國的實際行動。鄧稼先的愛國是一個最偉大的標準,但不是絕對標準、唯一標準,鄧稼先和楊振寧都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們完全可以是毫不排斥的平行標準——即尊重鄧稼先的至高偉大,也尊重楊振寧的傾情奉獻。宣傳鄧稼先的偉大無私,目的是為了提供精神榜樣,而這種手段不能與其他同樣為中國做貢獻的手段衝突,甚至干擾、阻礙國家獲得更大的利益。

一些非主流媒體和營銷號突出渲染楊振寧與鄧稼先獲得的物質報酬懸殊極大,以煽動群眾對楊振寧的不滿,正如韓軍所說:

“如果大家智力正常,難道不是應該抱怨和追究,當時的國家當局為什麼給鄧稼先如此之少,而絕對不應該抱怨楊振寧從諾貝爾獎委員會獲得的如此之多嗎?”

我也說:

正常國家的思維都是“比好”:我們過去虧待了鄧稼先他們,他們慘啊,我們內疚啊,這是我們政府的責任,是我們國家的歷史汙點。現在楊振寧回來了,他沒有被迫害,太好了!要好好對待他們,讓回家的科學家不再受傷害!讓他們比鄧稼先更安全、更有尊嚴,不被歷史悲劇重演!而非正常國家的思維都是“比慘”:鄧稼先真慘!被迫害坐牢,還得了癌症!丫丫個呸的,憑什麼鄧稼先這麼慘,你沒有他慘?!就看你不爽!你怎麼不和鄧稼先一樣得癌症?你日子過得好對得起鄧稼先嗎?就看你不爽!

大揭秘:楊振寧被網民辱罵,真的是因為娶了翁帆嗎?

《楊振寧傳》

老夫少妻並不違背倫理。最多就是民眾不喜歡、不提倡而已。但不喜歡,只是私人對私人的看法,無論無論如何也與違背倫理不發生任何關係。

歷史上老夫少妻比比皆是,孔子的父母,甘地、孫中山、毛澤東、魯迅、葉劍英、張大千、李敖...他們的婚姻都是老夫少妻。

在自然界,雄性以年輕、健康的雌性為配偶是本能。倫理與道德無關,其目的是分配生產資料,傳遞更優秀DNA,有利於物種的發展。比如,禁止親近婚配是為了優生優育,而不是涉及道德因素。道德是進化的產物,並非一成不變。倫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古代少數民族有丈夫死了妻子改嫁小叔子或者庶子的習俗,目的是財產的分配。而在現代,一些戰亂頻頻的非洲國家,甚至俄羅斯,很多議員提倡恢復一夫多妻,目的就是繁殖人口。

所以,倫理本身就與道德無關,倫理更沒有一個永恆的標準,而是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息息相關,社會變了,倫理就會變,不存在“幾千年的倫理”。

我查遍經史子集,諸子百家,二十四史,古今中外,野史俾文,以我人文歷史哲學鑽研多年的學識功力,也沒有看見哪一段文字說老夫少妻違背倫理。通過邏輯推導、常識分析,也沒有推導出老夫少妻違背倫理。又詢問二十多位人文學者、教授,也沒有一個人認為老夫少妻違背倫理。他們一致表示“老夫少妻違背倫理,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倒是發現:中國自古以來的倫理就是男人要三妻四妾(當然現代社會不提倡)。

有人會問:老夫少妻有沒有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自然有某些拜金女為了富裕的生活嫁給老翁,但不能一概而論。好比企業家做慈善捐獻,很多企業家確實是為了出名,但不是所有企業家都為了出名,也有真心實意想為社會做貢獻的企業家。翁帆也未必就是為了錢嫁給楊振寧。如果為了錢,翁帆是不是嫁給有錢的中年人更划算?楊振寧把在清華執教20幾年的工資都捐獻了出去,連諾貝爾獎獎金都捐獻了一部分。楊振寧和翁帆在清華住的別墅,產權屬於清華,就如同幹休所一樣,只有使用權,沒有繼承權,而這一點,翁帆在結婚之前就是知道的。

楊振寧如果足夠“精明”,他完全可以和某些人一樣,包養一個女性,外界也不會知道,自然不會損害他的名譽一絲一毫,似乎“沒有必要”光明正大的娶翁帆。但楊振寧卻不顧世俗的眼光,娶了翁帆,這不恰恰是對世俗腐朽風氣的不屑一顧嗎?

至於為什麼翁帆要嫁給楊振寧,很簡單,翁帆的研究生論文曾打算寫《楊振寧的翻譯思想》,她本身就欽佩楊振寧的人品學識,就如同粉絲嫁給偶像,非常平常。雖然年紀差了一點,但人家你情我願。我打個比方:劉德華60歲了,假設劉德華現在是單身,一樣有18歲小姑娘願意嫁給偶像。翁帆也不是楊振寧的學生,楊振寧沒有為了私慾去包養女性,是合法的續絃,怎麼就不可以呢?

大揭秘:楊振寧被網民辱罵,真的是因為娶了翁帆嗎?

翁帆

有人會不服氣:如果是你的女兒找個老頭,你會這樣說嗎?我實事求是的回答:如果是我遇見這個情況,我會先負責任的找女兒談十次,一五一十的告訴她,我不喜歡你們結合,然後客觀的指出結婚後的種種困難。如果女兒堅持,我就會尊重他們的私人決定。婚姻自由是最基本的人權,需要誓死捍衛,即使是父親也無權去粗暴干涉。

老夫少妻佔用性資源,所以該罵?

還有人說,翁帆嫁給楊振寧,我恨死楊振寧了,因為楊振寧佔用了一個性資源。

光棍問題,主要是三方面造成:房價,個人能力,社會階層。老夫少妻在社會上畢竟是極少數概率,微乎其微,怎麼可能有很多女孩子效仿翁帆嫁給老年人?對社會增加光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真有拜金女想學習翁帆,一瞭解,原來楊振寧絕大多數財產都捐獻了,她們還會學習翁帆嗎?

翁帆即使不嫁楊振寧,以她的高幹家庭和高級知識分子的身份和修養,也不可能嫁給沒有能力不踏踏實實為國家服務的人(特別是在網絡上喜歡攻擊別人,自己卻沒有為國家做貢獻的素質低下者)。也就是說,即使翁帆沒有嫁給楊振寧,光棍也還是光棍。

至於“佔用性資源”一說就更加顯得可笑了:

在原始和文明不昌明的古代,婚姻和性交(即佔用性資源)的主要功能是繁衍後代,現代文明社會早就脫離了那種以繁殖為目的的時期了,而是以追求思想解放,追求心靈默契為婚姻的最高準則。如果說楊振寧娶了翁帆影響了繁衍人類是“罪過”,那麼丁克家庭直接就不要小孩,現在很多西方國家,甚至臺灣地區同性戀也合法了,這些行為都“佔用了性資源”,而且沒有繁殖人口,是不是違背倫理?是不是“罪過”?不。文明社會的主流看法反而是尊重這些“標新立異”的做法,認為這完全是個人的私事。如果你還說這是違背倫理,那你的思想就太out了,讓人懷疑你出生在1890年。以後科學技術發展,嬰兒都可以在實驗室製造出來,再拿老夫少妻說事,就太幼稚可笑,現在不是滿清時代了。

一個社會文明程度有多高,就看是不是尊重標新立異的個人行為。

文/懷疑探索者、夏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